兵器裝備集團運營管理部、西南地區部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向13億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重中之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以下簡稱“兵器裝備集團”)從2013年起就定點對云南省硯山縣實施幫扶,打響了脫貧攻堅戰。集團公司黨組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原則,結合硯山縣脫貧攻堅實際,將高度的政治自覺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具體擔當,積極履行央企責任,為硯山縣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從“高層推動”到“三級體系”建立形成精準扶貧新格局
從2013年起,兵器裝備集團就將硯山縣幫扶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謀劃,周密安排,全力推進。集團主要領導帶隊到硯山縣調研檢查指導扶貧工作。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徐平先后2次到硯山調研指導;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龔艷德,原副總經理聶曉夫、副總經理董春波、總會計師張登洲、紀檢監察組組長余蠶燭等都先后深入硯山縣進行廣泛調研指導。集團公司紀檢監察組、綜合管理部、戰略發展部、人力資源部、資本運營部、審計與風險管理部、運營管理部、西南地區部等部門領導和相關人員,集團下屬成員單位中國長安、長安汽車、財務公司、南方資產、嘉陵特裝、西南公司、華南光電、中光學集團等組成精干隊伍赴硯山縣開展定點幫扶。
在兵器裝備集團黨組的堅強領導下,集團公司由運營管理部牽頭,與有關部門、成員企業和硯山縣政府有關部門一道,在扶貧中總結,在探索中創新,研究建立了“集團公司黨組決策+總部職能部門管理+掛職干部在定點扶貧縣落實”的三級管控體系,形成了企事業單位全員參與共同出力的工作格局。為了確保各項決策有效落地,扶貧工作運用RPDCA(研究、計劃、執行、檢查、總結)管理體系,將其貫穿幫扶全過程,確保扶貧工作真正做到動真情、扶真貧、真扶貧。
兵器裝備集團先后派出3人掛職任硯山縣副縣長。他們在集團黨組和硯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擔當、主動作為,足跡遍布硯山的山山水水,走訪過鄉村的千家萬戶,努力探索幫扶工作的新機制新模式新辦法,陸續實施了以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產業發展與增收相結合、醫療幫扶與民生救助相結合、扶貧硯山與兵裝產業優勢相結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等多種幫扶措施,推進扶貧工作往實處走、往深處落,獲得了云南省以及州縣領導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8年來,兵器裝備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499億元,幫助硯山實施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和民生扶貧等領域的項目達73個,受益群眾166 876人,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4 974戶共21 709人。2019年4月30日,硯山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文山州歷史上第一批脫貧摘帽縣之一。兵器裝備集團運營管理部榮獲云南省文山州“扶貧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9年1月28日,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公布2018年企業精準扶貧案例,《兵器裝備集團:履行政治責任,堅持共享發展,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成功入選“中央企業扶貧50佳案例”。在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人民日報》承辦的“首批美麗鄉村建設最具影響力企業”評選活動中,兵器裝備集團再獲殊榮。
從“造血”到“輸血”推動“兵裝模式”落實落地
采取“造血式”與“輸血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扶貧,是兵器裝備集團推進扶貧工作的有效方法。如何“造血”,又怎樣“輸血”?兵器裝備集團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危房改造、環境改善”共7項舉措,推動“兵裝模式”落實落地。
——產業扶貧助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增強農業“造血”功能,這是脫貧攻堅關鍵的一步。針對硯山縣地理和氣候特點,發展具有高原特色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是智慧之舉、可行之路。兵器裝備集團選擇實力較強、技術先進、管理規范、銷售有保障的龍頭公司,采用“政府+企業+基地(產業)+貧困戶”的產業合作利益聯結模式推進扶貧,分別實施了戶均“萬元增收”計劃,培育壯大水果蔬菜種植、肉牛烏雞養殖等產業,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務工收入、年度合作收益等途徑,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減貧脫貧。實施過程中,貧困戶在合作期滿如愿意繼續合作,雙方續簽協議;如貧困戶不愿意再合作,龍頭公司將幫扶合作本金退還貧困戶,讓其自行發展。
從2019年開始,扶貧工作又探索幫扶新模式,采取“政府+企業或合作社+崗位+貧困戶”模式,將幫扶資金所有權放在鄉(鎮)政府,把企業或合作社的合作收益(6%~8%)投放于為“三無”(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人員提供公益崗位上,如:清潔員、護河員、道路維修員等,并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如此一來,既避免了養懶漢,又使其為產業發展、環境改善等發揮了力所能及的作用。
8年來,兵器裝備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 310萬元,實施了涉及蔬菜、辣椒、蘋果、三七種植和商品牛、黑羽烏雞養殖等產業項目17個。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置公益性就業崗位等,幫助所在地農民實現了穩定收益,為建檔立卡貧困戶3 972戶共17 180人實現了產業就業脫貧。
在推進種植業上,集團為其建起了標準化山里紅蘋果種植示范基地。阿舍鄉62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愿將兵器裝備集團定點幫扶資金600萬元投入云南南國蘋果莊園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起面積達2 500畝的標準化山里紅蘋果基地,合作期5年,蘋果豐產后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達1億元,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合作收入達60萬元,務工農戶收入達875萬元,農戶土地流轉收入達125萬元。正是得益于選項正確、合作機制合理,受到了農民歡迎,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他們由衷地稱贊:石頭縫里長出蘋果,是石漠化治理的很好模式。
在發展黑羽烏雞項目上,集團幫扶硯山縣云硯養殖合作社建起了能夠養殖30萬只黑羽烏雞、年產蛋1 500萬枚的智能化養殖基地。在運營上,集團幫助他們建立了“公司+政府+崗位+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合作社的收益(2019年為8%、2020年預計為6%)用于為“三無”人員提供公益崗位上,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近兩年來共投入費用600萬元,使合作社黑羽烏雞優勢產業得到了較好發展。
此外,兵器裝備集團還利用汽車產業優勢,投入205萬元,向八嘎鄉、維摩鄉共26個農業合作社或企業捐贈長安歐尚汽車30輛,助推合作社發展香脆李、香菇、蜜蜂、養魚、養雞、漂流等。獲贈車輛的合作社(公司)通過幫扶資金收益資助、土地入股等多種方式幫扶122戶549名貧困人員實現了增收脫貧。
——教育扶貧添才智
扶貧與扶智扶志并舉,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兵器裝備集團通過舉辦講座、座談會、走訪慰問貧困戶等多種方式,鼓勵硯山縣貧困家庭學生不向困難(命運)低頭,做生命的強者,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奮力拼搏,用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和人民。2015年—2020年,兵器裝備集團以助學金、給大學貧困生入學發路費、改善硯山中小學教學條件等多種方式,先后對硯山縣教育事業投入扶貧資金4 761萬元,大大縮小了貧困縣與大城市在教學硬件上的差距,有效提升了現代化教學水平,不斷改變著貧困學子的人生命運。
在實際幫扶中,兵器裝備集團投入620萬元,資助大學生、高中、職高、初中、小學建檔立卡貧困戶、孤兒、農村低保戶、父母一方是殘疾人等家庭的品學兼優貧困學生共計4 380人次,為貧困學生如期完成學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長安汽車公司投入700萬元援建長安汽車教學實訓項目,先后完成了基礎建設和機修車間、鈑金車間、噴涂車間、汽車美容、新能源汽車實訓車間等建設,還向實訓基地捐贈長安汽車10輛,極大地改善了教學條件,使在校的12個汽車維修班級共378名學生(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68名)從中獲益。近幾年,公司還通過“技能培訓+職業教育+企業就業”模式,累計開展培訓350人次,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137人,為硯山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培訓汽修專業教師20名。由“長安汽車班”定向培養的 50名學生,送到重慶長安汽車公司頂崗實習,現有11人已成為長安汽車公司員工,實現了“學得一技、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幫扶目的。
兵器裝備集團還陸續投入804萬元援建了3個希望小學校。建起了3棟綜合辦公樓和1幢學生宿舍樓,其中,建起的阿文寨長安汽車希望小學,除解決了阿文寨本村100多名學生就讀外,還解決了附近的尼龍拱、巖子腳、白世泥、麥地沖等多個村組近300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大大減輕了阿舍鄉小學學生人數過多的壓力。大各大長安汽車希望小學、碧云長安汽車希望小學的建成開課,解決了兩個學校原來只能在活動板房上課和辦公的困難,有效解決了2個村小孩入學難的問題。
——醫療扶貧促健康
硯山屬于592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醫療發展嚴重滯后,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屢見不鮮,成為貧窮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化解這一難題,兵器裝備集團累計投資454萬元,幫助硯山縣加強公共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入100萬元幫扶硯山縣中醫院實施ICU、NICU病房凈化,填補了全縣無嬰幼兒急救室的空白;投入100萬元為全縣88個村衛生室配置電腦、打印機、輸液床、診斷床、藥品柜等設施;投入100萬元為阿猛、八嘎、蚌峨、干河4個鄉(鎮)衛生院購置彩超機,為阿舍鄉衛生院購置血球計數儀、多功能產床等醫療設備;投入100萬元為9個鄉鎮捐贈10輛長安牌公共醫療服務車,為鄉村老百姓免費體檢、公共衛生宣傳、醫療服務提供了方便;投入54萬元為硯山縣人民醫院和硯山縣中醫院配備防疫負壓救護車各1輛,填補了硯山縣無負壓救護車的空白;投入4 040萬元,幫助貧困戶在住院醫保方面給予大病救助補充報銷。這些項目惠及73個行政村約32萬人,打通了看病難“最后一公里”。2020年集團還計劃投入50萬元為硯山縣選派43名基層衛生醫務人員(鄉村醫生)到上海集訓,以進一步解決鄉村醫生衛生服務能力薄弱的問題。
——環境改善面貌新
兵器裝備集團投入260萬元用于新農村基礎建設,先后實施了黑巴、觀音洞、箐腳3個新農村村道路、活動室、活動廣場、節能路燈建設等環境提升改造,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基礎水平,群眾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了進一步美化凈化環境,兵器裝備集團又投入670萬元專門購置垃圾收集車44輛、生活垃圾收運箱(桶)884個,有效解決了全縣各鄉村生活垃圾收集及運輸難題,也較好地解決了硯山縣海創公司垃圾發電項目因垃圾量不夠而處于半停產待料的問題,有力地助推了全縣美麗鄉村建設。
——危房改造解民憂
危房改造是落實“兩不愁三保障”難中之難的重頭戲。兵器裝備集團迎難而上,累計投入710萬元,對全縣最困難的阿舍鄉、阿猛鎮和盤龍鄉共25個貧困行政村實施危房改造,資助覆蓋貧困戶869戶,讓3 933名貧困人口受益;投入40萬元幫助遭受水災火災的特困群眾實施救急救難,解決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和恢復重建的實際困難。
——電商扶貧促繁榮
兵器裝備集團先后投入幫扶資金120萬元,打造平遠、江那、盤龍等5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0個村(社區)電子商務服務點,有力助推硯山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目前,硯山縣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物流中心、11個鄉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和43個村級服務點,設立超市扶貧產品專柜3個,吸引了150名青年返鄉創業,累計實現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網絡零售5.51億元,有效解決了群眾“買難賣難”問題,為繁榮城鄉市場作出了應有貢獻。
——消費扶貧增收入
兵器裝備集團把“輸血式”扶貧作為“造血式”扶貧的重要補充,將消費扶貧作為重要渠道,發揮成員單位員工多、購買力強的優勢,推動消費扶貧進企業進員工家庭。硯山縣出產的“云硯牌”綠殼雞蛋、金邊玫瑰花茶、高原芋頭、三七粉、三七花精、“撒拉丁”花色米線、黃妃小番茄、老壇酸菜、蜂蜜、土豆等農特產品,一經在企業亮相,即刻受到員工的喜愛,紛紛聯系購買,年消費金額達到200余萬元,使3 000余貧困戶受益。消費扶貧成為脫貧攻堅的“助力器”、發家致富的“大通道”。
從政治自覺到公益慈善脫貧攻堅可圈可點
回望8年來的扶貧歷程,兵器裝備集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引,高舉脫貧攻堅大旗,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奮力推動硯山縣脫貧致富奔小康,其做法切合實際、富有成效,其經驗可圈可點、歷歷可數。
——集團領導掛帥抓扶貧工作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兵器裝備集團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徐平任組長,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龔艷德和分管扶貧工作的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董春波任副組長,黨組其他同志任領導小組成員。集團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各成員單位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集團黨組切實扛牢政治責任,黨組主要領導深入一線調研檢查指導扶貧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領導。
——發揮集團優勢各盡所能是取得成功的強大支撐。集團成員單位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形成了上下同心、合力攻堅的強大力量。集團所屬長安汽車、建設工業、長安工業、重慶紅宇、青山公司、長安馬自達、華強科技、北方工具、華中藥業、萬友汽車、嘉陵特裝、長江電工、上海電控研究所、兵器裝備研究所、財務公司、南方資產等單位,發揮各自優勢,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投入扶貧資源,匯聚起扶貧攻堅的磅礴力量,成為取得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強大支撐。
——創新扶貧管理機制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在推進兵器裝備集團定點扶貧項目管理上,建立了“五個雙”工作流程機制,即“項目遴選雙考察”(縣級領導專家、集團專家雙方考察)、“幫扶方案雙評審”(縣級專家、集團專家雙方各組織評審一次)、“項目啟動雙批復”(縣政府、集團雙方批復)、“實施過程雙督查”(硯山縣、集團各自組織督查)、“項目竣工雙驗收”(縣實施單位自查驗收、縣級驗收)。這一機制的成功運用,確保了項目真扶貧、扶真貧。
——因地制宜授人以漁是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徑。兵器裝備集團創新扶貧“兵裝模式”,將“造血”與“輸血”有機結合、扶貧與扶智相提并論,積極打造符合貧困地區自身情況的特色產業,推動實施教育扶貧和人才培訓,為脫貧攻堅提供了產業支撐和人才支撐,推動扶貧工作沿著規范化科學化方向邁進,為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實施企地黨組織聯動是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證。集團黨組堅持扶貧工作與黨建工作有機結合,積極推動與扶貧地區黨組織的聯動互動,努力將黨建引領責任擔當和脫貧攻堅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種力”,激發企業黨員干部真抓實干的主動性、奉獻愛心的積極性,齊心協力搭建兵器兒女與硯山人民攜手并肩奔小康的幸福橋。
有實力的企業擁有現在,有責任的企業擁有未來。兵器裝備集團黨組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堅決做到“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督),堅持靶心不散、力度不減、標準不降,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助力硯山縣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不掉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落伍。
(本文資料由云南省硯山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縣政府辦公室、扶貧開發局、教育體育局提供)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