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蒙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大考。面對這場大考,思想政治工作應如何發揮傳統優勢和“生命線”作用,更好地服從服務于抗疫大局,為戰勝疫情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呢?
扛責任,工作立場有定向
統一認識,牢記責任使命。“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疫情來臨之際,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堅定不移地與黨中央在思想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要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應勢而謀、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越是關鍵時刻,思想政治工作越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把責任扛在肩上,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
戰勝疫情需要強大的物質保障,也需要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特殊的方式參與戰“疫”,必須做到聞令即行、聞風而動,把握主導、占據主動,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努力踐行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及時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最新指示,傾情宣傳一線英雄的感人事跡,積極幫助人民群眾了解疫情動態,夯實共克時艱的思想基礎、集聚眾志成城的正能量,為戰勝疫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站穩立場,凸顯為民情懷。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習近平總書記最關注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時刻牢記民生為大、民生為本,厚植人民情懷、增強仁愛之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群眾的關切在哪里,我們的回應就到那里;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工作就往那里用力。疫情防控工作以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思想政治工作以能否凝聚人心為重要尺度。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促使疫情防控的任何措施都不能以損害人民生命和基本權利為代價,都得堅守道義底線,尊重人民群眾的人格尊嚴。
疫情防控是場人民戰爭,要想取得最后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眾志成城、同心協力,更離不開廣大群眾的咬緊堅守、大力支持。人民群眾是抗疫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我們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積極充當人民群眾的“宣傳員”“服務員”,切實做好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想群眾之所想、顧群眾之所盼,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筑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穿上百姓鞋、走好百姓路,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優良作風,堅持實事求是。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驗的是擔當、能力,考驗的是工作作風。作風關乎人心向背,事業成敗,必須消除“怕、慢、假、庸、散”等頑疾,改變“什么都等上面布置,不推就不動”和“情況弄不清、工作沒思路”的狀況。作風要實些再實些,要將初心落在行動上、使命擔在肩膀上,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沉下心來、撲下身子,多到基層一線了解情況、多去抗疫戰場捕捉信息,以實打實、硬碰硬的“解題”姿態、“破難”作風,保證工作見底見效,盡最大努力排解人民群眾的憂患,降低疫情對人們思想、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轉變作風還要探求客觀規律之真、實際工作之真,敢于實事求是、堅持實事求是。抗疫時期老百姓最怕受騙上當被愚弄,最不喜歡聽大話套話空話“自說自話”。我們必須察實情、說實話,用真心、講真話,宣傳報道、談心交流都要反映真理,有號召力;激濁揚清,有感染力;客觀公正,有說服力。而不是裝腔作勢、言過其實,夸夸其談、自以為是。虛假浮夸的作風不僅不能令人信服,反倒會引發民眾的情緒抵觸。
顯政治,工作內容有取向
強化顯政,堅定戰疫信心。戰勝疫情,信心比黃金還珍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群眾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對堅定全社會信心、戰勝疫情至為關鍵。”因而宣傳輿論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強化顯政,將傳播黨和政府的英明決策、精準施策作為自己的重點任務。我們要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真正做到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防疫“一股勁”。
我們要大講特講中國抗疫故事。借助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事例,讓所有的人都看到中國有怎樣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和貫徹執行力。面對疫情,一批批軍地醫護人員、一個個科研攻關人員、一撥撥志愿者不畏艱險、赴湯蹈火,敢于擔當、英勇奮戰,共產黨員將黨旗高揚在抗疫的最前線,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守望相助。抗疫故事為中國制度、中國精神注入更為豐厚的內涵,我們要讓那些故事走進人們的心間、拔動人們的心弦。
回應關切,穩定公眾情緒。面對迅猛異常的疫情,一些群眾出現焦慮、不安、惶恐等情緒,還會出現隱瞞病情和流動情況、不配合隔離措施等現象。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做好深入細致的情緒引導、矛盾化解工作。要加強法律法規尤其是傳染病防治法的宣傳解讀,引導廣大群眾遵規守法,不信謠不傳謠,人人都懂得自覺配合疫情防控,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法律問題。要讓防疫知識進家門,確保科普不掉線,增加群眾和社會急需的科學知識供給,倡導向科學要答案。要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有效銜接,及時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現的苗頭性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全心關愛人民群眾除重視生理健康之外還要注重心理健康,心理疏導是為民分憂不可缺少的“降壓藥”和“解困閥”。要精準識別不同人群的心理狀況,努力減少由負面情緒引發的非理性行為,緩解由疫情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對患者及其隔離人員,要給他們正確的疫情認知,重點是消除恐懼心理。對危重病人及家屬,要排解過度反應,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對病亡者家庭,要多加慰籍安撫,幫助他們從悲痛中漸漸走出。要通過多管齊下的心理援助、心理危機干預和人文關懷,筑就堅強的社會心理防線。
暖心鼓勁,壯大正向能量。正能量強勁,主旋律高昂是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關鍵階段的迫切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我們要強化精神文明宣傳教育,折射危難時刻的道德光輝,讓大家充分感受到“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安全距離可以有,人間溫暖不能無”,每個人都要積極爭當政治美德與公眾美德的守護者、傳承者、踐行者,大家都要團結在一起,“你的心我的心匯成萬眾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化作千鈞之力”。我們要傳導“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大力彰顯用做具體的實事守護人民健康和萬家燈火的最美人物、平民英雄,讓政治美德與公眾美德巍然屹立。我們要凸顯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積極傳遞信息、及時展示真相、有力駁斥謠言、堅決澄清謬誤,爭取輿論引導的正面效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同時,又將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有機結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等于遮蓋問題、沒有批評,思想政治工作在歌頌真善美的同時也鞭撻假惡丑。通過指出問題、針砭時弊,揭露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幫助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促使廣大干部群眾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變壓力為動力,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求實效,工作方式有變向
主動作為,用好網絡媒介。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做好全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工作,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更為緊要。我們要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一是多發聲、發好聲,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掌握網絡空間話語權,將正面宣傳、正確導向、正向激勵貫穿到疫情防控的各環節、全過程,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二是建機制、建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通過“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手段,使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動服務民生工作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網絡服務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斷創新。比如:疫情期間在線上開展遠程、無接觸的活動,把人們的學習生活接入“云端”。云課堂、云觀影、云購物、云旅游,大家在網絡平臺中“見屏如面”,交流就是“指尖到心間”的距離。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有些社區用APP收集信息、用手機直播宣傳講解、用無人機巡邏布控,有效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有的單位上線“疫”起學習·工會微課、在微信群里“望聞問切”、在網上舉辦“戰‘疫情”書畫攝影展覽,收到了開放、快捷、便利的良好效果。
下沉一線,做細群眾工作。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做好疫情期間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需要貼心、暖心,細致、細膩,周全、周到。要“以百姓心為心”,密切關注老百姓的“錢袋子”“菜籃子”“藥匣子”,有問題隨時解決、有困難及時幫助,以非常之策應對非常態勢、用特殊手段解決特別問題,暢通服務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間必須始終保持民生溫度,民生溫度不僅體現在抓落實的力度上,也體現在政策制定的精度中。要努力尋找“最短的那塊板”,加強對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和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讓人民群眾有滿滿的獲得感和歸屬感。
做細做實群眾工作要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硬核能力”。對基層要有效賦權、切實減負。“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舍小家為大家,承擔著宣傳動員、入戶排查、卡點值守、巡查安保、登記上報等具體工作,任務重、要求高、矛盾多、壓力大,經常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對他們要不斷鼓勁、足夠尊重、積極幫助、充分包容,在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給予堅實有效支撐。只有把這些工作都落實到位,才能讓“好心好意、好費力氣、好不容易”的基層干部真正把服務群眾的實事做實、好事辦好。
改進工作,注重質量效果。做好疫情防控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方法。方法是過河的橋和船,方法得當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比如:在工作中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施之以愛、導之以行、幫之以實,既講法律法規、原則要求,又重春風化雨、點滴浸潤,避免干巴巴、硬邦邦的說教或者是“一刀切”。要學會用“同理心”換位思考,善于和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講話讓人聽得進、說事讓人信得過、交往讓人靠得攏”。要強調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根據不同對象、不同性格、不同喜好采用不一樣的方法,而不是“一招打遍天下”“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里需要加強業務學習、加強知識更新、加強實踐鍛煉,讓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節拍、滿足抗疫大考的需要,避免少知而迷、無知而亂。大災大難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疫情防控戰役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抗擊疫情的過程是極好的培養定力、涵養精神、充盈內心、增長本領的過程。勇于在實踐中勤學苦練、摸爬滾打,才能在真要用時拿出“十八般兵器”,呈現過硬的功夫。
(作者系上海國資委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特邀研究員)(責任編輯:疏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