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洋 姚致祥 孫啟邦 何靜



摘要: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盤活存量,提高質量,城市亟需更新,產業發展亟待轉型升級。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為例,對小城鎮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1)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城市更新通過更新產業空間來實現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則加快產業空間更新,進而加速城市更新。(2)城市更新可以作為小城鎮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之一,通過對小城鎮的產業發展空間進行更新,來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具體的更新實踐過程中,應以實際情況為準,選擇符合實際發展需要的更新模式。
關鍵詞:城市更新;產業轉型升級;關系研究;織里鎮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07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章編號:1009-1483(2020)03-0041-06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Urban Renewal in Zhili Town, Huzhou City
DAI Yang, YAO Zhixiang, SUN Qibang, HE J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o enhance the sustainability and liv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revitalize the stock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cities need to be renewed urgentl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This article takes Zhili Town, in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urban renew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promotion between urban renewal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rban renewal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renewing industrial space, whil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ccelerates the renewal of industrial space, and then accelerates urban renewal. (2) Urban renewal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paths for small towns to realiz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y renew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pace in small town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an be realized. In the specific update practice process, the actual situation shall prevail and an update mode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actual development shouldl be selected.
[Keywords] urban renew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relationship research; Zhili Town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城市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空間擴張逐漸受到土地條件的制約[1],城市更新應運而生。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進行的城市再開發活動,最早起源于西方全球產業鏈轉移后,復興衰敗舊工業城市所采取的發展策略[2]。通過城市更新活動,可以將城市中不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區域進行有計劃的改建[3],從而盤活城市發展空間存量,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著力提升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宜居性。
如何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將高投入低產出轉為低投入高產出,高污染高消耗轉為低污染低消耗,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相伴而生,二者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本文將對此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1研究綜述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由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轉變,城市更新研究受到國內相關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城市更新實踐經驗探討及城市更新過程中對歷史街區、工業遺產的保護等方面[4]。鄒兵以深圳的城市更新實踐為例,對存量發展模式的積極作用及其局限性進行研究[5]。葛巖以上海市為例,對上海城市更新的實踐經驗進行研究[6]。王林等以城市舊區及歷史街區、郊區老城及古鎮等四種不同類型的城市更新實踐為例,提出城市設計在城市更新與風貌保護方面的思路和方法[7]。白璐等以三蘇祠歷史片區規劃設計為例,研究城市歷史片區更新改造過程中如何延續歷史肌理、提升街區品質、活化產業業態[8]。
在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受到資源、環境等條件約束的情況下,為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9]。多數學者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進行研究[10-12]。譚晶榮對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進行研究[13]。王娟對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進行研究[14]。也有學者從城市更新的角度,對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15-16]。楊曉蘭以伯明翰為例,對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進行研究,認為城市更新應重視科技、文化這兩個因素,加快具有產業和生活兩重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15]。邵靜怡等則以上海田子坊為例,對城市更新與創新產業集聚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研究[16]。
從相關研究情況看,以小城鎮為例研究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關系的研究成果則較少出現。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小城鎮數量眾多,且大多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更新的雙重問題。因此,研究小城鎮的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對于指導小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更新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為例,對其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以期指導小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更新實踐,并豐富城市更新及產業轉型升級等研究領域內的研究成果。
2織里鎮概況
織里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北依太湖,西接湖州東部新城,東連南潯,因織造業興盛而得名(見圖1)。2017年,織里鎮擁有13000多家童裝企業,童裝產量突破13億件(套),產值達500億元,占中國童裝市場的份額接近50% [17]。織里鎮以產興鎮,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高度融合,近年來其產業轉型升級始終伴隨著城市更新改造,因此以織里鎮為研究案例地來探討小城鎮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織里鎮的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織里鎮總體形成紡織服裝業、金屬制品業兩大支柱產業,電子電器業一大新興產業的“兩大一新”產業格局。
以童裝產業為代表的紡織服裝業作為織里鎮支柱產業之一,在織里鎮總體產業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規模總體偏小、產品附加值低、市場份額逐漸趨于穩定等問題。為促進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織里鎮出臺了“小升規”政策,助推小微企業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規模以上。與此同時,逐步淘汰和異地轉移部分低小散企業,加快推進省級童裝產業示范園區建設。目前,童裝產業示范園一期已投入使用,入駐企業54家,高峰期有職工4500人。童裝產業示范園二期即將竣工,三期、四期即將開工建設。
金屬制品業作為織里鎮的又一大支柱產業,土地資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亟需進入產業集聚區,實現節約用地、改進生產工藝、降低污染的發展目標。電子電器等新興產業作為織里鎮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發展相對緩慢,總體規模偏小。為促進金屬制品業和電子電器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織里鎮重點打造織東產業平臺,在土地、資金等要素供給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目前,織東產業平臺已初具規模,大批企業入駐,該產業平臺迎來高速發展期。
隨著織里鎮產業的轉型升級,其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產城人融合程度不斷提高,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進一步得到推進。
4織里鎮的城市更新模式
為指導織里鎮實現“產、城、人” 的和諧對接,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童裝之城,獨特魅力、多元復合的品質水城,配套完善、宜居宜業的人民城市”,支撐織里建設“中國國際童裝之都、太湖南岸工貿新城”發展藍圖的實現,織里鎮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基于生態大于景觀、整體大于局部,促進轉型升級,增進公共利益,提高服務質量,持續改善生活,延續社會文脈,強調特色挖掘,加強統籌引導等城市更新原則[7],在盡可能地保留有價值的建筑、城市紋理、街道風貌和地方品質的前提下,織里鎮采取綜合整治、功能改變、拆除重建三種方式相結合的城市更新模式。
4.1綜合整治模式
對于現狀土地用途合理,建設情況相對較好,通過局部改造即可提升的區域,采取綜合整治的城市更新模式。更新的主要內容為在不改變建筑主體結構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改善消防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沿街立面、環境整治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因滿足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需要而進行的局部拆建,需滿足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建筑設計、建筑節能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規范要求。
4.2功能改變模式
現狀土地用途或建筑物使用功能明顯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但原有建筑框架結構良好、剩余使用壽命較長的區域,則適宜采用功能改變的城市更新模式。功能改變模式的主要內容為不改變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主體和使用期限,保留建筑物的原主體結構,通過表皮改造、外部加建、連接成組等方式改變部分或者全部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見圖2)。
4.3拆除重建模式
拆除重建模式以城市重點建設區、現狀建設條件較差、基礎設施配套亟需完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且有較強改造意愿的區域或現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明顯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影響城市規劃實施的區域為更新對象,更新的主要內容為對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附著物進行全面拆除清理和重新建設。
5織里鎮城市更新中的產業空間更新
基于綜合整治、拆除重建、功能改變三種城市更新模式,按照“入園集中發展,存量逐步調整”的發展思路,對織里鎮現狀無序、零散分布的產業空間進行更新。織里鎮的現狀產業空間中存在大量的“三合一”建筑(見圖3)。“三合一”是指兼具商業、生產和居住功能的建筑,織里鎮的“三合一”建筑以四層的聯排建筑為主,表現為商業“三合一”“居住三合一”“安置三合一”等多種類型。此外,織里鎮的現狀產業空間還包括企業破墻開店、舊工業區等(見圖4)。通過產業空間更新,逐步推動產業向產業園集聚,實現產業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最終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5.1“三合一”空間的更新
近年來,織里鎮全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效果,城鎮總體風貌得到較大改善,承載功能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基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實踐經驗,結合“三合一”產業空間自身特點, “三合一”產業空間在更新的過程中,采取綜合整治的更新模式,以實現消除安全隱患、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改善衛生環境條件的更新目標。
首先,將“三合一”建筑的商業、生產和居住功能進行拆分,逐步引導其向商業居住或商業生產“二合一”進行轉變,遠期則將生產功能全部外遷入產業園區。其次,對“三合一”建筑周邊的消防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整飾建筑主體,增加綠地和公共空間,改善市政管道、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逐步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強化物業管理(見圖5)。
5.2“破墻開店”空間的更新
織里鎮工業用地“破墻開店”的區域主要位于吳興大道以南、棟梁路與珍貝路之間。為解決工業用地“破墻開店”的問題,采用功能改變的更新模式,在保留原有用地性質的基礎上,變更用地功能。
首先,重點引導“破墻開店”的工業區通過建筑使用功能置換來發展研發檢測、總部辦公等2.5產業,以及商貿金融、展示銷售、商務會展、交易服務等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其次,利用結構適宜、質量較好的舊廠房來建設產業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充分挖掘舊廠房等的旅游價值,將舊廠房改建為藝術館,發展旅游業,實現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
5.3舊工業空間的更新
對織里鎮基礎設施配套亟需完善、環境惡劣、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舊工業空間,或現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明確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影響城市規劃實施的成片“三舊”用地,采取拆除重建的更新模式(見圖6)。
織里鎮西北部的舊工業片區,鼓勵外圍用地工改工,更新后為童裝、時尚創意產業及相關產業服務配套功能提供空間;長安西路以南的舊工業用地更新后以居住、商業為主,高標準配建公共服務設施,臨近主干道的地塊可適當提高更新的容積率與密度;利濟寺公園以南的舊工業、舊商業用地,更新后以居住、商業為主,高標準配建道路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臨近主干道的地塊可適當提高更新的容積率與密度。
6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的關系
6.1城市更新帶來產業空間更新
隨著織里鎮產業的不斷發展,外來人口大量集聚,目前織里鎮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5萬管理服務人口的小城鎮。為滿足多元人群的工作、生活需求,改善人居環境,完善社會管理,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織里鎮加快推進城市更新。
在實現城市更新的過程中,產業空間更新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更新推動產業空間更新。織東地區將形成高新產業集聚區,沿珍貝路將打造產業創新發展軸,從北往南串聯扁擔街文化休閑街區、童裝創新產業園、電商中心、時尚購物街區和童裝交易展館等重要的產業和商業服務業設施,充分展示織里富有產業創新活力的城市景象(見圖7)。
6.2產業空間更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城市更新推動產業空間布局的更新優化,更新優化的產業空間,將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空間保障,支撐產業順利實現轉型升級。織里鎮高新產業集聚區、童裝創新產業園、電商中心、時尚購物街區、童裝交易展館等一系列產業空間的打造,成為支撐織里鎮順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條件。此外,隨著產業發展空間的不斷更新,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設施建設將逐步完善,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織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見圖8)。

6.3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城市更新步伐
產業轉型升級將倒逼產業空間布局實現更新優化,以適應新型產業結構和規模的發展需要。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也將加速城市更新的發展進程。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間將形成良性循環。隨著織里鎮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的推進,產業空間布局將由分散走向集聚,由無序走向有序,城市更新工作也逐步向前推進(見圖8)。
7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織里鎮為例,對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結論。
(1)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城市更新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一系列的城市更新活動,可以對無序分散的產業空間進行整合,引導產業空間有機集聚,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和保障。與此同時,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會加快產業空間更新,進而加速城市更新的發展步伐。
(2)通過對織里鎮的實證研究,可以獲得如下借鑒經驗:第一,對于產業發展亟需轉型升級的小城鎮來說,利用綜合整治、拆除重建、功能改變等城市更新方式對產業發展空間進行有機更新,可以作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式之一。第二,小城鎮產業空間更新模式的選擇應當結合當前產業空間的土地用途、建設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采用符合實際情況的更新模式。第三,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相關政策進行統籌考慮和綜合部署。如結合浙江省正在實施的“未來社區”試點政策,協調推進浙江省小城鎮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更新。
參考文獻:
[1]單皓.城市更新和規劃革新——《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中的開發控制[J].城市規劃,2013,37(1):81-86.
[2]嚴若谷,周素紅,閆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1,30(8):947-955.
[3]徐振強,張帆,姜雨晨.論我國城市更新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名城,2014(4):4-13.
[4]孫威,王曉楠,盛科榮.基于文獻計量方法的國內外城市更新比較研究[J].城市規劃,2019,43(1):112-122.
[5]鄒兵.存量發展模式的實踐、成效與挑戰——深圳城市更新實施的評估及延伸思考[J].城市規劃,2017,41(1):89-94.
[6]葛巖.上海城市更新的探索、挑戰及策略思考[J].北京規劃建設,2019(z2):42-47.
[7]王林,莫超宇.城市更新和風貌保護的城市設計與城市治理實踐[J].規劃師,2017,33(10):135-141.
[8]白璐,田家興.基于地域文化保護傳承引領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三蘇祠歷史片區規劃設計為例[J].小城鎮建設, 2017,35(7):75-81.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07.016.
[9]譚晶榮,顏敏霞,鄧強,等.產業轉型升級水平測度及勞動生產效率影響因素估測——以長三角地區16個城市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5):72-81.
[10]曹賢忠,曾剛.基于熵權TOPSIS法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模式選擇研究——以蕪湖市為例[J].經濟地理, 2014,34(4):13-18.
[11]劉英基,杜傳忠,劉忠京.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5(1):117-121.
[12]鄭健壯,徐寅杰.產業轉型升級及其路徑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2(4):50-53.
[13]譚晶榮.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特征、路徑與實施方略[J].企業經濟,2012(9):5-8.
[14]王娟.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4):115-118.
[15]楊曉蘭.伯明翰: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的經驗及啟示[J].中國城市經濟,2008(11):38-41.
[16]邵靜怡,孫斌棟.創意產業集聚與城市更新的互動研究——以上海田子坊為例[J].城市觀察,2013(1):160-170.
[17]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湖州市織里鎮鎮區更新產業專題研究報告[R],2018.
[18]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湖州織里鎮城市雙修暨一張圖更新管理專項規劃[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