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寬
摘?要:高中生是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部分,他們處于青春期,即將成年,站在繼續攻讀高等學府、進入職業教育或者直接走入社會的分岔路口。對于高中生而言,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法律常識是十分必要的。法律意識的具備往往能夠有效約束高中生,使他們在遇到事情和問題時能夠不沖動,避免采取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具備法律意識是一個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基礎,這一點應當得到高中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本人的認同。本文從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并探討切實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具體策略,為培養優秀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字:高中生;法律意識;高中教學
引言:法律意識、法律常識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是培養符合時代、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工作內容,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高中生在幾年后會成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并逐步成長為中流砥柱。讓高中生提早具備法律意識是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有利于我國的未來發展。
一、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高中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高中時期,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是生理和心理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普遍存在易受外界影響、辨別能力差、自我意識成長、自控能力弱的特點。生理與心理成長的不匹配往往使得學生暴躁、易怒、敏感。很多校園暴力問題的源頭就是高中生的青春期頭腦沖動、暴躁易怒。若學校和家長能夠在這個階段做好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工作,能夠有效穩定高中生的思想和心理,讓他們學會約束自己的言行,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二)有助于高中生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是人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強大武器,盡早具備應用法律武器的意識,能夠為學生接觸社會提供更大的保護。高中階段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不算晚,但也不算早。高中畢業后,無論學生選擇讀大學、讀職業學校還是進入社會,都會更多地與社會接觸,比如就業、兼職等。當學生們具備法律意識、掌握法律常識時,就能夠有效避免在就業、兼職時受到不良企業的非法侵害,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高中生具備法律意識不僅可以保護自我,還可以保護他人,幫助受侵害的他人尋求法律援助,這與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初衷和目的不謀而合。
二、切實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具體策略
(一)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效率
在高中階段,學生了解法律方面知識主要通過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因此,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必然離不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成長。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適宜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進行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得到比單純講解法律知識或分析案例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效率。
(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即使是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學生也不能一直不停學習,勞逸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果。課余時間如何利用是一門學問,單純的休息或玩耍固然能夠使學生得到放松,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成長無益。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運動、去接觸自然界和社會,或者去觀看法制類電視節目,比如《法制在線》《天網》《道德觀察》《焦點訪談》等,一方面能夠增長見聞,提供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平臺,另一方面還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寫作積累素材。思修課教師可以與語文教師打配合,由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寫觀看法制節目的觀后感,這樣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
(三)組織校園法制活動
有的學生覺得校園活動沒意思,翻來覆去不是詩朗誦比賽、歌詠比賽,就是籃球賽、拔河比賽,對校園活動嚴重缺乏參與興趣。高中學校可以考慮將法制活動添加進校園活動中去,比如組織學生走入法庭去旁聽真實的庭審,了解法庭的運作方式、法官等角色的責任,近距離接觸法律。又比如組織學生模擬法庭開庭審理案件,由學生扮演法官等角色,讓學生親身體驗法律訴訟的流程,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常識。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公安警察、檢察官、律師、法官等工作人員進入校園來進行普法工作,或組織學生進入社區去進行普法工作。無論是知識的輸入還是輸出,都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結束語: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是高中階段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工程。高中學校、教師要充分調動課堂內外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打造一個接觸法律、走近法律、感受法律的階梯,使學生能夠在走入社會之前做好思想、知識上的準備工作,能夠懂得及時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約束自己不做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是一項符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教育工作,應當得到高中學校、教師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謝璐陽. 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思考[J]. 中國高新區,2018(04):272.
[2]李昊. 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思考[J]. 法制博覽,2016(0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