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
摘要: 如今能源應用工程與建筑環境定不是單獨存在的學科,而是與很多學科融會貫通,并且存在著很多交叉知識。這兩者的理念要求在專業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融合過程中,應該秉承著尊重建筑環境和能源的利用為基本原則。本文根據這一特性,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新工科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從而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 建筑環境;能源應用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路徑
創新科技與產品,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提供有利條件的同時,也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這種情況需要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識的創新性課程設計的重要性,同時也應該針對那現在才適合實際運用方面來制定更具有創新的優化方案[1]。面對傳統教學方式,在如今新型的大環境下體現出來的缺陷性問題,應該秉承著一個更加積極的態度,對于原有的方案進行細致的劃分和調整。
1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現狀分析
1.1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理論教學環節的現狀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所包含的課程非常的繁雜,其中主要有通識、專業課程和基礎理論課程等幾個方面。然而本文在根據目前實際教學情況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教師仍然以傳統的知識灌輸和講課的方法來讓同學們學習理論的知識,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基礎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2]。對于學生來說很難將課程的理論內容與實際應用進行結合,同時會出現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率無法提升的現象。
1.2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實驗教學環節的應用現狀
學生們在學習實驗課程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教師在教授實驗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等環節,然后在完成上述內容之后再撰寫實驗報告,整個實驗的教學就完成了,雖然學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練習和掌握,然而這種教學方式與學生日后工作所涉及到的內容仍然存在著千差萬別,阻礙了該專業人才的學習進度。
1.3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應用現狀
為了能夠讓學生將理論性的知識進一步的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很多學校開展了實踐教學的模式,并且針對這一學科的特點來制定了學習的方案,學生們需要去特定的時間教學場地來進行學習。然而這種情況受到了很多制約性因素,無論從實踐的時長、內容還是基礎設施上都還不完備,不利于學生提升接受實驗教學的熱情,從而影響建筑工程的發展進程。
2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分析
2.1 ?拓寬學科發展空間,優化課程體系
建筑環境專業屬于工科性的范疇之內,同時需要與一些其他產業展開聯合所涉及到的內容和范圍非常的繁雜。在如今的大市場環境下,對于建筑行業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質量要求和數量要求更高了,各大企業和機構都在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來招納更多的專業人才。所以對于高校來說根據學校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升級,培養出越來越多目前建筑領域需要的建筑環境高水準人才是目前高效開展工作的主要側重點[3]。因此,需要拓寬學科發展的空間,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2.2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應當提升人才實踐能力
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自身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工程實踐能力作為考察的標準之一。在轉給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實驗、設計和課余活動等實踐教學的模式均為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性作用。然而在培養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創新思想,在保持著對于理論知識掌握和專業素質達標的前提下,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和意識。
2.3 ?建筑環境和能源應用工程人才應當培養創新能力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創新意識之外,實踐的活動對于大學生能力培養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加強團隊協作的意識,這個方式也是高校在優化教學方法和模式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4]。除了與其他學科有交叉性的部分需要掌握同時,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日后工作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與本專業差異性比較大的學科,面對這種情況他們的專業性就顯得不足了,所以如果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問題的解決效率,讓培養出的人才在世界大范圍內獲得長足的發展。
結語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看出,對于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來說,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然而單純依靠知識的灌輸是很難達到學生未來在工作領域發展的需求的,所以需要結合實踐的方式來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同時這一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空調、建筑給排水、燃氣供應等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合作。希望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教育工作能夠伴隨著不斷的改革和優化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東亮,陶愛榮,蔡寧,黃曉慶,王亮,張釗.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與改革措施[J].教育現代化,2019,6(94):79-80+93.
[2]徐廷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當下的發展前景探討[J].居舍,2019(30):17.
[3]周斌,陸青松,李斐,王瑜,程建杰,劉金祥,章惠娟.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認知實習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5):134-139.
[4]韓喜蓮,楊蓉霞,李春娥,蔡穎,麻宏強.關于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軟件實訓課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35):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