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壯年 王傳吉
摘要: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而言,其屬于構件在1m以上的結構,其和普通的混凝土結構相比而言,大體積混泥土施工中,有可能遭受水反應以及溫度等的影響。從而導致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結構溢水或者裂縫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結構,對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產生影響,為了確保土木建筑施工質量達標,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城市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建筑工程建設,建筑工程建設與城市的長遠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建筑工程建設存在問題,那么城市出現不穩定的社會問題也就在所難免,所以要想解決社會穩定問題,需要確保城市建筑工程的良好發展,相關部門就必須要加大建筑工程建設的修建力度,科學有效的利用好混凝土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建設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運用的是否得當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建設的質量,目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控制在建筑工程建設當中仍舊是一個很棘手的技術難題。
1造成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
1.1水泥水化熱
當水和水泥混合時,會產生化合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由于混凝土結構的原因,產生的熱量在混凝土內部不能及時揮發,隨著熱量的堆積、內部溫度持續上升,混凝土內外的溫度差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出現裂縫。不同品種的水泥在一定時間內所能釋放的熱量存在差異,澆筑后的三到五天為混凝土內部溫度最高的時候,之后才由表層緩慢的散發從而使溫度降低[1]。
1.2混凝土收縮
在混凝土澆筑工程中,需要大約20%的水分來進行水泥的硬化,而剩余的水分則會慢慢蒸發,在蒸發過程中,混凝土體積會減小,直接對影響其質量。同時,因水泥種類的不同,調配比例大小、施工方法的差異都會或多或少對混凝土的收縮造成一定影響。
1.3環境溫度的變化
在混凝土的實際施工中,環境溫度也會對其澆筑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外部溫度過低,則會使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溫差急劇擴大,對混凝土造成負面影響。所以要做好環境溫度的預測及控制工作,盡可能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施工。
2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
2.1結合實際,對材料配合比進行調整
第一方面,對粗骨料進行選擇過程中,需要重視進行連續級配,將砂作為細骨料,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摻合料配合比例進行適當調整,優選外加劑。遵循經濟性原則,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對單位混凝土使用量進行適當降低,從而提升粗細骨料和參合料的配合比例。著重使用凝結長、水化熱系數低的水泥材料。同時,為了促使大體積混凝土的泌水性得到降低,可以選擇使用礦渣水泥。然后技術人員結合實際情況,適當的在其中添加適量減水劑,從而對混凝土的用水量進行合理控制,進一步強化施工效果。第二方面,對于大體積混凝土而言,對結構進行具體施工期間,施工流程是:施工人員先對符合施工標準的混凝土進行選擇,同時對鋼筋和七天相應材料進行選擇,此后參考相應工程施工標準和設計結構需要,明確鋼筋混凝土的構造,最后對截面進行設計,對構造作出僅一部分優化,明確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2]。
2.2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振搗充分且合理
一般而言,混凝土坍落度需要保持在180mm,這種情況下,需針對角度特征進行適當調整,促使其維持在1:6。對其進行實際澆筑期間,應當使用地泵,針對混凝土采用倒退形式的澆筑,確保泵口和軟管兩者之間能夠得到充分銜接,可以借助左右交合的形式,保障澆筑施工期間,能夠促使公路正常運轉。此外,對混凝土進行具體振搗期間,需要保障振足夠垂直,若鋼筋配合比相對較大,則可以適當對振搗角度進行傾斜,將振搗的速度保持在50cm左右。此外,為了防止混凝土結構發生裂縫,則需要在對上層混凝土振搗之后,下層還沒有凝固的時候,在其中插入震動棒,明確插入的深度。在具體振搗期間,需要對振搗力度以及振搗速度進行適當控制。若表面產生浮漿下沉現象,則需要立刻中斷振搗施工。
2.3混凝土澆筑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作業中,連續澆筑和多層連續澆筑方式均可,具體需要參照工程實際和施工標準合理選取。例如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就需要對混凝土路面的具體澆筑厚度予以確定,然后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設計振動器的振動深度、振動性能等,以此來滿足工程實際澆筑需求。在具體澆筑中,無論是選擇整體分層連續澆筑還是推移式連續澆筑,均為滿足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一般從低處開始澆筑,沿著長邊方向從一邊開始向另一邊進行,亦可以多個點同時開始澆筑。澆筑作業中,相鄰兩層混凝土間的間距以及澆筑時間務必要把控好。特別是對于面積較大的混凝土澆筑,更需要嚴格把控其滲透性和固體自身的鑄件厚度,一般需要保持在3m以內。具體澆筑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層連續澆筑,顯著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升問題,提升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3]。
2.4養護與測溫
完成混凝土的澆筑作業后,一般需要埋設測溫線在混凝土的內部,以此來對混凝土內部的溫升狀況進行監測。測點的選取需要結合實際和規范進行。一般而言,多選取混凝土中心區域的2個相交點的垂直部分測溫,1個測量點可以埋設2~3個測溫線。觀測人員應結合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變化規律制定詳細的觀測次數,澆筑初期需要增加觀測次數,當混凝土內外溫差逐步減低后,則可以適當減少觀測次數。依據觀測到的結果,繪制出科學的混凝土溫度變化曲線,并據此制定科學的養護措施。運用澆水覆蓋棉被、草簾等方式進行外部保溫工作,既能確保混凝土表面的濕潤性,又能降低溫度的下降速率。將冷卻水管埋設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還能做好內部的保濕工作,借助水循環,來減少內部熱量的散發,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結束語
當前我國若想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結構技術方面擁有更高的成就,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溢水問題和裂縫等問題,要加強在大體積混凝土攪拌,材料選擇與配比方面的技術,保證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進而促使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提高,充分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敏清.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應用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8(6):17-18.
[2]唐彬.探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7(38):28-29.
[3]李明忠,王翠麗.淺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門窗,2017(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