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要:南京絨花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古代曾為重要的裝飾品,然而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革與演進,一度式微衰落。結合其色彩搭配、表現手法、紋樣設計等藝術特點的深刻分析,并根據其類型分類整合再創新、造型審美統一再塑造、制作工藝完善再改進,形成新的認識,對當代藝術設計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南京絨花;造型藝術;現代設計
一、南京絨花的起源發展
1.歷史時期的風靡流行
中國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的南京絨花,采用蠶絲、銅絲等材料制成集裝飾性、實用性、審美性于一體的手工制品,以其豐富的分類造型、精細的制作工藝、獨特的審美特點,自唐宋以來,一度成為人民大眾歡度佳節、婚嫁喜事時的必備裝飾打扮之物。至明清時發展已具有相當規模,清朝時南京遠近聞名的“花行街”,已然成為絨花等手工制花的集中銷售場所。
2.近代式微與非遺傳承
隨著現代社會審美觀念的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傳統手工絨花產品似乎與現代潮流裝束顯得格格不入,只能與傳統服飾、發飾一樣保存在博物館中或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才可見到。目前,南京絨花唯一非遺傳承人,趙樹憲先生成為了南京唯一仍在從事絨花制作的藝人。繼承與發展好這份寶貴的非物質遺產,使之與時代相結合,促進創新設計,更新觀念理念,開放借鑒包容,才是南京絨花不斷輝煌發展的源泉與動力。
二、傳統絨花造型藝術特點
1.色彩搭配
傳統絨花造型的色彩豐富艷麗,搭配多樣,蘊含著鮮明的思想感情與情感傾向。喜事時主要以鮮艷的紅色和綠色搭配為主,襯托喜慶和諧的氛圍;如遇白事,則以藍、白兩色表達莊重嚴肅的感情。而各式各樣的絨鳥、掛屏、擺件等的制作,往往采用還原實物真實色彩的方式體現真實性,黑白的熊貓、金黃的飛龍等以寫實的方式展現出來,活潑形象,栩栩如生。
此外,傳統絨花在用色上創新地使用大量漸變色。純色搭配一般工序簡單,色彩單調,易造成審美疲勞;漸變色使得顏色更加豐富有層次,這不僅在傳統佩戴花飾中多有表現,在絨鳥、掛屏、擺飾等中也經常實用,突出絨花制品追求精細、自然生動的特點,富有設計與文化內涵。
色彩的使用是這一民間藝術帶給我們視覺領域的最直觀的感觸與表達。從現代設計的角度來看,吸收借鑒其中的優秀合理之處,突出藝術設計應遵循的合理配色、大膽用色、創新組色的色彩使用方法,對視覺傳達藝術的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2.表現手法
一般來說,南京絨花常用的造型表現手法為包括四種:抽象還原。中國古代簪花風俗歷史悠久,人們大都依據各類花卉形態制作類似的絨制假花,并廣泛流行傳播開來。這種抽象還原是對自然界中花卉的藝術化模仿,形制還十分簡單幼稚,并不具備深刻的藝術含義。假借借喻。即借用傳統民俗文化中家喻戶曉的物象和符號,使用人們耳熟能詳的吉祥話語表達特定的吉祥含義,如:利用蓮蓬、石榴等意象表達多子多福的美好夙愿。諧音雙關。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表達寓意時最普遍使用的表現手法,通常是利用某種吉祥事物名稱的同音或近似音,以生活某實物來進行構圖創造,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景與良好祝福。如蝙蝠和壽桃則寓意“福”、“壽”等吉祥含義。生活習俗。過去的南京城每逢“一事三節”,人們戴一朵嶄新的絨花在頭發或者發髻上以裝飾容貌,也營造了節日祥和喜慶的氛圍;在端午節佩戴的“五毒”、“老虎”等含有辟邪祛毒的獨特意味。
多樣的造型表現手法將題材簡單的絨花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這啟示我們在藝術設計與創造中應注重外在表現形式的內涵要素投入。設計造型看似簡單容易,但能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將文化內涵蘊藏到造型表現中去,彼此融合共生,才是和諧統一的藝術創新設計。
3.紋樣設計
南京絨花紋樣結構繁多,富有生活氣息,人物、動植物與生活題材種類豐富,它們或是單一元素簡單組合,或是多種元素混合排列,形成了獨具特色,各具魅力的設計組合方法。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紋樣畫面分明,組合清晰。無論整體還是細節,繁而不雜,多而不亂,來龍去脈分明,形態特性清晰。第二,紋樣主次分明,錯落有致。主體部分突出展示,次要部分在局部作陪襯,兩者既相互區別又能趨向統一,形成統一和諧的風格。第三,紋樣簡單明了,直觀清晰。紋樣中的人物,動物等題材,都突出表現其主要形象,主要特點,主要構造,嘗試忽略簡單的對稱反復,避免畫面臃腫,雜亂無章。第四,紋樣忠厚質樸,不矯揉造作。取材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適當創新但不可脫離實際,力求從平凡中展現不平凡。
南京絨花各式紋樣的改良,在保持傳統文化內涵基礎上更加符合當代社會審美訴求,在注重考慮造型實用性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藝術美觀度,給傳統民間藝術注入新的生機與動力,這才是藝術設計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
三、現代絨花創新設計思路
立足社會實踐促進品質提升。現代南京絨花立足新時代發展要求,從制作簡單的鬢頭花發展到技藝精湛的鳳冠,從單一的頭飾貼花發展到各類裝飾,種類不斷豐富,題材愈加廣泛,不斷創新融合,注重品質與效率,深刻展現了傳統工藝在當下現實環境不斷迎合消費者需要而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改良與創新的艱辛嘗試。
內涵豐富走向高精尖創新。南京絨花設計注重走高品質,質量精,技術尖的高精尖發展道路。最新的產品設計中,絨花產品突破傳統裝扮作用,更多與服飾、包飾、房間裝飾等結合,既可發揮本身極高的藝術裝飾價值,又促進絨花制作走向精品路線,打破傳統的獨立呈現方式,廣泛提升社會知名度,建立起品牌效應,未來創造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總結
舊時的風物裝飾在時代和歷史的潮流中也曾被人們遺忘過,被風浪打濕過,然而其承載的厚重的文化要素與鄉土情懷賦予著南京絨花這項古老的民間技藝頑強的生命力。傳統手工技藝的流傳與創新在今天雖缺少了原生的社會土壤,但若能依靠現代技術、社會文化、靈巧設計重新發揮其舊有的社會價值與實踐功用,通過創新一改舊貌,依托變革重展新裝,那流光溢彩的片片絨花即使經歷千年,依舊可以吐露出沁人的新香。
參考文獻:
[1]袁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模式思考——以江蘇省級非遺資源“絨花制作技藝”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03)
[2]周逰.南京絨花的制作工藝及其價值研究[J].大眾文藝,2012(04)
[3]陳寧欣.南京絨花[J].江蘇地方志,2000(04)
[4]楊英.絨花制作技藝[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