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明浩
摘要:陳云作為黨內一位重要領導人,在長達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為我黨和國家的事業尤其是經濟工作做出了非凡的業績和卓越的貢獻。在經濟工作中,他注重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急于求成,講究綜合平衡,并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然后實事求是地運用,這是陳云在領導經濟工作的整個生涯中的一條重要方法論原則。特別是在新生事物的探索中,陳云更是主張要認真總結經驗。
關鍵詞:陳云;實事求是;社會主義建設
無論是在革命建設年代被毛澤東三次點將與劉少奇協力合作領導經濟工作,還是在改革發展時期與鄧小平開創新局面,都無不反映了陳云在財經工作中一以貫之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務實精神。
一、受命于危難,調查研究穩大局
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主要成員,毛澤東與陳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年代共事、交往幾十年。毛澤東稱贊他是個好人,也是個能人,比較公道、能干、穩當,看問題有眼光。[1]財政經濟工作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毛澤東與陳云存在認識上的分歧,但總體來看,毛澤東還是非常信賴陳云的。陳云也往往受命于關鍵時刻,勇擔重任,不負毛澤東的殷切期望。在延安時期、新中國籌備和成立初期陳云都是臨危受命,面對不同時期的困局,陳云細心調查,大膽嘗試,為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空降延安,克服陜甘寧邊區財經困難
隨著長征結束,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陜甘寧邊區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駐地,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軍事中心。但地處黃土高原的陜甘寧邊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后,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外來援助。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之后,國民黨不僅取消新四軍番號,停止對八路軍發放軍餉,而且意圖截斷邊區的一切外助,把中國共產黨及革命武裝困死在這里,陜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皣y思良將,家貧念賢妻。”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自然想到了在中央蘇區領導過生產運動有經驗有魄力,而且口碑極佳的陳云,在1944年3月6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正式決定派陳云同志為西北中央局委員并擔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兼該辦事處政治部主任,[2]由他主持邊區的經濟工作。
陳云到財經辦事處后,首先解決的是金融波動、物價猛漲的問題。當時,國民政府對邊區進行軍事經濟封鎖,而邊區不能自給自足的棉花和布匹卻從國統區進口,這樣邊區就不得不向國統區出口以換取可以流通的法幣。邊區的生產較為滯后,能出口的物品比較少。針對這種情況,陳云“堅決主張對重要的出口物資實行統銷和對主要的進出口口岸實行統一管理的政策”。[3]同時通過物物交換、提高土產出口價格等辦法,爭取市場的主動,實現進出口貿易平衡。就這樣,在陳云的管理下,邊區成功地扭轉了進出口都被動的局面,物價趨于平穩,人民的生活條件得以改觀。在金融工作上,陳云通過細致的分析法幣和邊幣的比價同商品物價之間的變動關系,回應了邊幣獨立性的說法,最終否定了這一做法的合理性,因為存在進出口就離不開法幣。他幾次利用法幣貶值的時機,提高出口貨物物價,利用法幣幣值提高的時機,買進物資和黃金,從中賺取大量的差價[3]49。這一做法也成就了我們黨領導金融工作的創舉。在發展戰略上,陳云提出“生產第一,分配第二,收入第一,支出第二”的方針,行之有效的促進了邊區的生產發展,為新解放區的開辟以及擴充軍備,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穩定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市場秩序
1949年始國內戰爭局勢日益明朗,有關新中國的籌備工作提上日程,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恢復發展生產為全黨的中心任務?!吧邿o頭不行,鳥無頭不飛”,要想完成工作中心的轉變,離不開全黨的共同努力,但也需要依靠切實可行的政策和在經濟領域富有工作經驗的掌舵人,為此毛澤東向周恩來征求意見。后經周恩來推薦,中央討論決定,由陳云來做這個舵手,負責領導這一時期的經濟工作。
為了穩定全國的經濟形勢,陳云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全國性的財經問題出發,積極籌備建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中財委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在陳云的率領下,打響了經濟領域上的“淮海戰役”。上海解放后,不法投機家趁機對銀元、大米、紗布和煤炭進行了投機,陳云經過深入的調查分析,發揚唯實、穩健的作風,運用政治、經濟、宣傳手段接連取得“銀元之戰”和“糧棉之戰”的勝利,從而一舉穩定局勢。但陳云依舊非常冷靜,他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措施不過是治標之策,要徹底穩定物價,還要在治本上下功夫。因此,陳云又領導主持了發行公債、增加稅收等重要工作,特別是在初步統一稅政、財政、公糧、貿易等主要經濟部門方面,實現了財政經濟統一管理。而后又在全國財政會議上要求大家樹立全局觀念,提高自覺性,他指出:“我們是有困難的,但是我們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把力量集中起來,由于必要的地方,就完全可以辦成幾件大事?!盵4]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的實施后,全國財政收支漸趨平衡,金融與物也呈現出穩定態勢。這不僅很好地克服了當時的財政困難,還為恢復發展國民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勇立于潮頭,總結經驗把方向
鄧小平和陳云作為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黨內起到不可替代的傳幫帶的作用。他們合力粉碎“四人幫”,重新在黨內樹立起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調整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攜手開啟改革開放的大門;共同探索建設經濟特區,推進改革開放大步向前。正是有了鄧小平和陳云兩人的深刻洞察與相互配合,為社會主義注入了活力和動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
歷時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對國民經濟生產造成巨大破壞,粉碎“四人幫”之后堅持的“兩個凡是”錯誤方針,依舊沒能根本扭轉文化大革命生出的混亂局面。陳云認為,此時最重要的是恢復國民經濟的生產與發展,而要想擺脫困境,首先需要從思想上來一次大整頓,調動廣大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以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黨內的冤假錯案從新審理、平反,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工作制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為此,陳云積極推動鄧小平復出,鄧小平付出工作后兩人攜手為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轉移黨的工作重點以及拉開改革開放序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組織基礎,對毛澤東及其歷史地位進行了科學的評價,成功地解決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第一,調整國民經濟。面對國外日新月異的科技成果以及有利于中國發展的國外環境,中央領導集體表示要抓住機遇,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以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但陳云對此持保留意見,他認為:引進資金, 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是對的, 也是必須的。但大規模地引進外資,最終還是要由國內能有多少資金用來配套,引進資金和技術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6]276為了使人民更好地了解認識國民經濟調整(“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改變調整工作進展遲緩的局面, 陳云在1980 年12 月做了關于《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的講話。[5]鄧小平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指出:“陳云同志的講話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我完全贊成。他的講話在一定程度上正確地總結了過去我們經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是今后我們長期堅持的方針?!编囆∑皆谥v話中還多次提到陳云的意見,說:“我同意陳云同志現階段調整是重點的觀點。今后即便是改革也要服從于調整,不能阻礙調整?!盵7]1606-1607
第二,開辦經濟特區。鄧小平倡議開辦經濟特區,對此陳云是贊成的,但一貫主張從現實出發的陳云再一次在特區問題上持穩健態度,他幾次提出中國現在大量試辦特區的時機還不成熟, 首要的問題應是總結經驗, 循序漸進。陳云認為在汕頭、廈門、珠海、深圳幾個地區先進行經濟特區的試點,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發展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不宜添加其他地區。[6]306在《悼念李先念同志》中,陳云說到:“先念同志和我雖然都沒有到過特區,但我們一直很注意特區建設,認為特區要辦,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力求使特區辦好?!盵6]379這段話是陳云生前最后一次提到經濟特區工作,從中表現了他一直關注特區建設,也表明了自己對特區工作繼續探索的意見,重申了自特區創辦以來他始終堅持的思想觀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特區建設。
陳云指出,“講實事求是,先要把‘實事搞清楚。這個問題不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币龅綄嵤虑笫?,“關鍵是要把‘實事看全面。”[6]250、361陳云進行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他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從現實出發對國情的正確把握,對待經濟工作也不例外,“搞清楚,看全面”其實就是他提出并踐行貫徹始終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只有對財經工作進行了全面而不是局部的了解,才能認清把握工作中存在的本質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他以這一思維方式統籌大局,科學決策,從容應對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真正做到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陳云年譜: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331.
[2] 楊煒君.陳云稅收思想初探[J].臺州學院學報,2007,(04):22-25.
[3] 李成瑞.陳云經濟思想發展史[M].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42.
[4] 陳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
[5] 陳云傳(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601.
[6]遲愛萍.陳云與經濟特區——兼談20世紀80年代黨對經濟特區政策的探索[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1,5(03):32-41.
[7]趙衛星.切實掌握調查研究的好方法[N].湘聲報,2018-11-17(005).
[8]徐建平.陳云經濟社會發展思想探究[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8,(1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