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
摘要: 我常使用自然界的元素創作,材料包括水,光,電,氣體等物質,致力于將視覺形象轉化為一種自然與文化,與人類精神相吻合的“跡象”;此外我著迷于時間的多樣進程,并注重展現對時間的體驗過程,側重表現某個過程的動態性。時間的節奏和結構是我理解世界的鑰匙,也是一個終極的迷,而此篇文章將嘗試通過我的一個雕塑作品作為切入口去解答。
關鍵詞:動態雕塑;自我解體;時間的腐朽;宿命感;迷戀危險;死亡隱喻
我喜歡塵?;奈锵?,常將物體的具象性打碎后進行重新具象化,重新形成有空間秩序、有運動規律的超驗世界。我偏好有透明感、反射感的材料,熱衷鏡像重疊效果,我也同樣喜歡用光、火、灰塵這些單純且有神秘感的材料,它們總是讓人聯想到世界起源的基本元素,因此具有無限神秘、抽象的象征意蘊。我常使用腐化、潰爛、流淌的材料,如氫氧化鉀和水。潰爛、流逝的主題是我鐘愛的,時間的不可終止是我作品世界的一個隱形規則。這樣的材質和形態,一方面能呈現時間的痕跡,一方面也能涉及與生死存亡有關的隱喻。我把這一類的作品稱之為“時間的雕塑”。
在平鋪的沙地,或是因退潮顯露的小島上,金屬的頭顱緩慢卻決絕地融化成銀泊,或是滲透在沙礫中,或是與江水交融。在我的動態雕塑作品《論朽》中,物質衰敗的時間線被扭曲,宏大堅固的金屬雕像在眼前坍塌,給予觀者一種置身世外的清醒,而這種清醒又轉瞬耗盡,變成金屬粉末在陽光下的點點炫斑。蕭沆認為,時間的脫臼是我們在追求價值的假象中短暫的清醒。我們用心跳標量世界的進程,用體溫加熱本就冰冷的宇宙,而只需片刻的暫停,這個用欲望勾勒的假面就會消亡。我塑造了一個巨大的頭顱,其中訴說的也正是人類個體感知中不可避免的主觀局限性,只有當它自身開始進行交融互洽時,這個由碎片拼湊的集合體才有可能鍛造成型,而這種交融的過程中不乏煉金術師點石成金般對于未知能量的召喚。
《論朽》取名于虛無主義哲學家蕭沆文集《解體概要》的另一譯名,其對于“缺失”和“腐朽”的解讀卻不盡相同。在藝術家的作品中,腐朽是寂靜的,它包含了生者的疑惑與死者守密般的緘口不言。生者對死亡的無限猜想得不到回音,如同觀看常溫下融化的金屬一般沉迷與錯愕。生者與死者的聾啞是兩個維度上相互錯開的缺口,永不契合卻兩兩相望。
英文詞匯flux是形容一種穿梭于永恒困惑之中卻悠然自得的狀態。在我的作品《論朽》中,頭顱在融化過程中不斷變換形態,不斷被解讀,雖然同是對二元結構的顛覆,我在混沌之中找到了一種趣味,從而形成了自有的美學。尚未完全喪失形狀的鋁銀粉塊從主體上滑落,像是某種生物的臟器脫離母體,而星星點點的閃光又好比微生物體的殖民地,腐朽后奔向大地和江流。 正如蕭沆所說,“意識到衰敗的人常犯的錯誤,是想要抵抗它,而實際上我們應該鼓勵它:因為衰敗發展下去,就會衰竭,從而使別的形式得以生成。”促成混亂的催化劑,可以引發處于我們概念與感知場域之外的神性源頭,每個微粒,每根纖維都通向更廣闊的宇宙,在逃逸線上完成彼此的轉換與過渡。這樣的多元體在《千高原》中也有提及,“每個多元體都是共生性的,它在其生成之中匯聚了動物,植物,微生物,運動的粒子,以及一整個星系。在這些異質者之間......不存在預成的邏輯秩序。”金屬的冰冷和結冰的水是兩個完整強度的結合,粉末的纖細與融水的柔軟也是如此。在對于物質的混溶與捆扎之中,我期望抓住它們之間的纖維與閾限,讓感官得以形成根莖。這樣的過程和偶然性,更像是一種“生成”。
《論朽》所使用的是我自制的材料,一種鋁銀粉與流體的混合物。運用非常規材料從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意外與偶然性的產生,所用鋁銀粉的密度不同,融化過程中形成的質感與痕跡也有微妙的差別。對“意外”的允許,是對未知龐大能量的接納和催化,亦是創造性的纏卷,而《論朽》的精妙之處也在于,這樣的創造是在腐朽的過程中得以萌生。在作品消失的72小時中,包含了欲望的交錯與空想的崩塌,同時也孕育著自我毀壞后散落沙丘的粒子與新物質結合所生成的強度和不可知。
我塑造的巨大頭顱與它脆弱的消解過程似乎劃分了一個無比中立的空間,但細品卻發現它們構筑了一個矛盾的結界,同時強調而又質疑了“解離”這一概念。在這里有一種性質的辯證法,這些性質一旦擺脫了物質的各種束縛,擺脫了各種預定軌道,就會產生顛倒和矛盾。粉末是造成這種“解離”的關鍵元素,因為它自身就是粒子的產物,是極具動態和易逝性的。而且它也有不經意間產生的效果,比如作品在整個展示的過程中就銀色粉末很自然發生了一種散落、自我解體的過程。
我在《論朽》之后多個作品中嵌入稍瞬即逝的元素,結合其他隱喻的元素構成了一種微妙的宿命感。真實的死亡電還未到來,但觀者卻感受到了其鬼魅般的在場性,它觸及到了人類內心中一種深刻的無力感,對自身的未知以及對于危險的迷戀。 時間的謎語在我這里有一種自然的表現,那就是放緩,慢到時間本身似乎凝滯了,從而呈現出物質本身極為緩慢的衰朽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最終會導致毀滅,但當我們凝視著這個過程本身的時候,會感覺到一種超越物理時間之外的靜止的形態?!墩撔唷樊斎皇菍@樣一種極度緩慢的物理過程的直接呈現。 它的材質和形態,一方面能呈現時間的痕跡,一方面也能涉及與生死存亡有關的隱喻,這是我所迷戀的。另外,變動、流淌也造成了無形與無常的審美感受,世界的穩定性無法再被信任,流逝、消亡、變異或許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