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流行唱法在流行音樂蓬勃發展的今天,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相較于美聲等其他唱法,流行唱法更強調聲音的個性與特色,在氣息控制上別具特色,因此演唱者在情感表現上也更加自然、流暢。基于此,本文從流行唱法的含義入手,對氣息、發聲訓練以及情感表現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流行唱法;氣息訓練;發聲訓練;情感表現
一、引言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簡稱。流行唱法風格多元,演唱過程強調自然、隨意,具有明顯的即興表演特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流行唱法的表達在氣息控制、發聲技巧以及情感表現方面沒有定式。氣息控制技巧、發聲技巧與情感表現在音樂演唱中具有重要意義。流行音樂的發展使得流行唱法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要想增加歌曲演唱的魅力,提高藝術表達效果,表演者在訓練中應加強氣息、發聲以及情感訓練。
二、流行唱法氣息及發聲訓練
(一)氣息訓練
“氣為聲之本”,任何唱法都離不開氣息的支撐,氣息在流行唱法中的運用,能夠將呼吸、發聲與音樂情感、歌曲風格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流行唱法在情感表達方面相對外放,因此氣息的調整對于情感的強化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歌曲《燭光里的媽媽》中,演唱者在唱到“嘴”“咽”兩個字的時候,可以加重呼吸,讓聲帶呈現不閉合的狀態,這樣就能呈現出沙啞的發聲效果,凸顯不可抑止的情感,提高抒情效果;在《妹妹你大膽往前走》《好漢歌》等作品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可以調用情感興奮狀態下呼吸狀態,用自然情感驅動氣息、發聲,體現出流暢、豪邁的情感基調。當然,在流行唱法中,要想實現氣息對作品的有效支持,科學的訓練必不可少。
在呼吸訓練中,演唱者可以結合作品進行逐漸調整,即保證胸腔打開,使氣息自然下沉,運用嘆氣的方式結束最后一個音符;發聲前深呼吸,演唱時保證音與音之間的連貫性,避免出現空隙、停頓;從低聲區開始上升到最高音域,然后再回歸低聲域,打通聲道,實現高低音之間的流暢轉化。在氣息訓練中,演唱者應將重點放在肺活量的訓練上,如根據肺活量的具體情況科學控制訓練時間與頻率,并循序漸進提升;保持在一口氣唱完所有音符,體現氣息的流暢與自然;在收尾階段尤其注意胸腔打開,避免憋氣;氣息呼出時要緩慢,控制發聲中氣息的消耗量,避免出現開場氣息消耗過度,后續氣息不足的問題;從低聲區開始上升到最高音域,然后再回歸低聲域,注重高音區氣息的消耗,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肺活量,達到氣息綿長、穩定的效果。
(二)發聲訓練
流行唱法風格多樣,不同演唱者在表達中處于個性需要形成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不同形式在發聲技巧上也有所區別,如輕聲唱法,強調用氣流振動聲帶發聲,并利用口、齒、舌控制聲音力度,形成一種貼近、神秘的表演風格;“假聲”唱法則需要拉緊聲帶,讓氣流通過聲帶邊緣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甜聲唱法,利用頭聲區形成共鳴,在鼻咽位置形成混聲,并呈現出甜蜜、純真的音色。不同演唱風格的形成于表演者的個性特點密切相關,但是要想在流行音樂演唱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則必須要以扎實訓練作為基礎。
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演唱者可以從以下三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重點在于調整并鍛煉聲帶肌肉,在中音區找到適合自己的發聲方法,實現發聲技巧與演唱風格的協調統一;第二階段,在中音區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并利用氣息與共鳴的配合擴大音域,這一階段通常耗時較長,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環節,因此,訓練者應保持耐心,穩扎穩打,在達到過渡聲區發聲訓練要求的前體下才能逐漸進入高聲區練習;第三階段在高聲區進行音量、音高訓練,提高頭聲區訓練強度,在頭腔共鳴中形成高音,實現高、中、低音區的協調配合。
(三)放松訓練
在流行唱法學習以及氣息的訓練中,放松訓練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無論是在聽美聲、民族或是流行唱法時都會有同樣的感受。當歌唱者到了一定高度或者一定位置后,經常就會出現下不來的狀況,在整個演唱過程中基本上不會有非常大的起伏和波動。而民族唱法不同,在應用民族唱法去選擇某一首歌進行演唱時,基本上的聲音相對穩定并且前后統一。美聲、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流行唱法相對于美聲和民族唱法其自由度更高。為此,如果在應用流行唱法出現上不去或者是下不來的狀態,這些狀態都會導致整首歌的表達效果以及表達質量逐步下降。流行唱法的音樂聲音形象非常復雜,可以哭、可以怒、可以轉陰、可以黑嗓等,這些靈活的多變形式也讓流行唱法本身不受到任何的束縛,歌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聲音特色以及自己本身對于作品的理解,將作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流行唱法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彰顯個人特色,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自由度,雖然流行唱法在進行歌唱時其自由度最高,但是并不意味著歌唱者在實際歌唱時可以天馬行空,完全不受束縛的去演唱。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流行唱法其自身的自由度較高,對于歌唱者的演唱功底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種緊張感。要求流行唱法的演唱者在實際演唱時,能夠更加準確地吸引到觀眾,并且讓觀眾喜歡演唱者所演唱的內容。流行音樂在實際演唱時需要演唱者本身處于一種相對放松的狀態,因為歌唱就是一種運動,如果在歌唱時出現了過分緊張或者過分放松的狀態,就會讓演唱的效果相對較差,而所謂的放松應做到的是松弛有度的演唱,將緊張度有效地把控,凌駕于歌曲本身之上。無論是演唱者本身對歌詞的理解、對歌曲的了解都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歌唱者的一種自信。這種放松訓練可以在日常中逐步獲得,作為流行歌曲的演唱者,在使用流行唱法時,應游刃有余地駕馭流行演唱方式的一種緊張感。
所謂放松訓練指的是有效的去除口腔中多余的力量,進而達到良好的演唱狀態。為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做好口腔的放松訓練,也就是說要求演唱者站好站姿,調整好自身的狀態,眼睛和面目的表情都需要成放松的狀態,這樣才能提高放松訓練的質量。在演唱時,演唱者的雙唇不要用力,在剛開始練習時不要吹出聲音,只需要有氣流感就可以,這種狀態能夠感受到氣流在雙唇均勻震動,并且帶有微麻的感受,如果能做到雙唇振動,并且堅持在五秒以上就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練習,提高練習的質量。第二,需要做聲音的放松練習。有很多流行演唱者在練習演唱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聲音發不出來的狀態,這就需要在基礎上將聲音發出來,也就是說呼出“tu”的聲音,雙唇同時震動能夠感受到口腔與面目表情,在唱歌的狀態下始終是放松的,并且將聲音的放松停留在兩眉之間,氣息的配合是同一、協調的。在應用流行唱法的演唱狀態中,其要求的是一個自然呼吸,也就是說,處于舒適放松的狀態,但是這種自然呼吸并不是等于人最自然的呼吸狀態,即是一個簡單的生理現象,而是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找尋自然呼吸狀態,可以通過聞香、輕嘆開始作為流行演唱的練習者,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地將當時的環境想象成為一個舒適的狀態,不斷地提高自己演唱的狀態以及演唱的效果,讓演唱的質量逐步上升。作為學習者可以深深吸入一口大自然的新鮮空氣,進入慢慢輕輕呼出,或者是輕輕地吐出,感受到人體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潛能,并且發現自己在實際演唱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演唱的整體效果。
三、流行唱法情感訓練方式
(一)注重音樂作品的情感把握
流行唱法在演唱中需要演唱者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在情感,領會其中的情感價值,并利用靈活的技巧呈現出來。流行音樂類型多樣,或柔情、或豪放、或傷感、或活躍,不同風格類型在情感呈現中的差異性是演唱者需要深入體驗與分析的,在呼吸、發聲方面與節奏、音準等要素相融合,利用充沛的情感呈現出旋律、歌詞、聲音的美學價值,這樣才能在演繹的過程中利用情感的強弱對比,體現作品的情感價值,這樣才能完美地演繹好流行音樂作品。
(二)注重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
在流行唱法的情感表現中,演唱者需要與作品實現情感上的碰撞,精神上的交流,并在作品的感染與熏陶中實現升華,達到情感與技巧的統一,這樣才能讓流行音樂的演繹打動人心。
在情感表現的過程中,演唱者應進行如下訓練:第一,解讀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自身的情感架構,演唱者在情感表現過程中可以走進作者、走進作品,從創作背景中尋找情感動機。例如,汪峰的《存在》《像夢一樣自由》等作品中包含的理性與現實的沖突,作者感傷、憤怒、遺憾、不甘、無奈等情感融入到歌詞與曲調中,這自然為演唱者的情感表現提供了合理的支撐。
第二,想象歌曲的意境。藝術的魅力在于能夠激發人無盡的想象,音樂作品具有“言有盡意無窮”的特點,這就為演唱者的自我表達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間。例如,在演唱李健《貝加爾湖畔》的過程中,寒冷純粹的貝加爾湖為愛情故事蒙上了凄婉的色彩,而傷感、空靈的意境也讓作品的情感得以升華。
第三,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演唱者應不斷閱讀、體驗、充實自己,在豐富聲樂理論的同時,還應加強文化學習,提升人文底蘊,從人文的角度解讀流行音樂作品的情感價值,如感知《濤聲依舊》《在水一方》等歌曲背后蘊含的詩意,理解其中包含的豐富而含蓄的情感。
四、結語
總之,流行音樂是當前深受歡迎的一種音樂形式,對于演唱者而言,應深入分析流行唱法的技術技巧以及情感表達,從氣息到發聲實現系統訓練,并結合作品的情感價值體驗情感內涵,并在音樂表達中加以滲透,實現技巧與情感的統一,提高流行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增強流行音樂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