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茂峰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綜合的系統性思維。羅伯特·恩尼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于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合理”的意思是思維符合人們的正常認知和邏輯準則。“反思”是指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思考再思考,破除已有的觀念,找到不同之處,打破自己的狹隘性。通過反思,產生新的認識。
產生新的認識,不是為新而新,最終目的還是基于事實和綜合分析得出相對較好的結論。任何文本解讀,都帶有決策性、判斷性,都要對是非作出判斷。賴瑞云先生指出:“語文界要警惕的更大危險、更大隱患還不是無意義,而是無真理,無是非標準,因為真理的相對性而否定真理的存在,因為任何解讀可能存在的局限而不承認相對最好的解讀,因為反對‘唯一標準答案而放棄任何相對的標準,因為倡導多元而不去、不敢以及不以客觀文本為依據評判各‘元之高下,諸如此類行為現象的‘大有人在才是更令人擔憂的。”要使自己的解讀結論相對較好,就要如決策學反對拍腦瓜式的決策那樣,反對想當然式的解讀,否則就會因亂解讀而陷入錯誤意義的黑洞中。
批判性思維視域下的文本解讀,就是要運用諸如澄清概念、因果推理、挖掘隱含假設、綜合評估等可操作工具,在理智上主動與文本進行理性的內在對話,以作出目前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來說都可謂相對較好的解讀結論。下面以《賣油翁》為例管窺批判性思維工具的運用。限于筆者水平,雖無力保證這是相對較好的解讀,但至少可以使讀者看清批判性解讀與想當然式解讀的分野。
一、澄清概念
請看以下解讀:第一句“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陳堯咨的出眾才能與狂傲個性。……《宋史》為元代史官修撰,其中對陳堯咨性格的評價,與《賣油翁》中陳堯咨展現的恃才傲物、驕矜暴躁的個性是一致的。
這一解讀僅憑“自矜”一詞就得出陳堯咨“狂傲”“恃才傲物”“驕矜暴躁”的結論,其難以服人主要在于缺乏對概念的澄清。而且對這樣一個有著糟糕性格的人物,歐陽修為什么尊稱其為“公”,難以自圓其說。
在邏輯學的學術范圍內,概念的邏輯結構分為“內涵”與“外延”。內涵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本質特有的屬性的總和。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的數量或氛圍。“自矜”的意思,從內涵看是自夸;從外延看,屬于能夠看得見的具體的言語行動。而“狂傲”“恃才傲物”“驕矜暴躁”屬于性格范疇,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的心理特點”。那么,“自矜”行為是否必然體現諸如“狂傲”“恃才傲物”“驕矜暴躁”之類的性格呢?有這種可能,但并不盡然。因為自夸或自矜只是口頭上的言語行為,這種行為還有可能是心理上的自信使然。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喜歡自夸的人并不狂傲。因此,沒有具體語境支持,我們無法直接以“自矜”為據,得出陳堯咨性格狂傲這個結論。
《賣油翁》課文文本是歐陽修給皇帝看的改后之作,其修改前的原文是這樣的:
往時陳堯咨以射藝自高,嘗射于家圃。有一賣油翁釋擔而看,射多中。陳問:“爾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對曰:“無它能,但手熟爾。”陳忿然說:“汝何敢輕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蘆,設于地,置一錢,以勺酌油,瀝錢眼中入葫蘆,錢不濕。曰:“此無它,亦熟耳。”陳笑而釋之。
比較原文可以看出,課文除了增強情節的曲折性和描繪的形象性,還避免直接對人物性格、心理作主觀評價。歐陽修將“自高”改為“自矜”,區別正在于“自高”是對性格的主觀定性,而“自矜”則是對外在行為的陳述。還有將“笑而釋之”改為“笑而遣之”,區別也是很大的:用“遣”,寫的是人物的外在行為,而用“釋”則直接說陳堯咨釋然。課文文本能夠避免直接對人物性格和心理作主觀評價,正是通過精心改動詞語以澄清概念的含義來實現的。
二、因果推理
因果推理主要是基于前因后果存有的確鑿關系,也就是兩事物之間必有其依存的關系來滿足因果論。運用因果推理常見的誤區有因果倒置謬誤、強加因果謬誤、單一因果謬誤、滑坡謬誤、臆測原因謬誤、訴諸公眾謬誤等。文本解讀中之所以存在“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分歧,甚至截然對立的解讀結論都在自圓其說,很大程度上緣于運用因果推理有質量的高下之別。下面梳理《賣油翁》情節,通過因果強度分析陳堯咨的性格。
不少論者得出陳堯咨狂傲暴躁、盛氣凌人的結論,其根據除了以射術當世無雙而“自矜”,再就是詢問賣油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這樣的分析存在強加因果之謬誤,即僅僅把時間上有先后順序的事件或者伴隨發生的事件看成有因果關系的事件。陳堯咨家圃練射箭,賣油翁串街賣油,本來各不相干,可賣油翁偏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作輕視狀。“見其發矢十中八九”,還“但微頷之”,這對以射技當世無雙而自矜的陳堯咨來說,不能不感到意外,于是上前詢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注意,歐陽修表述陳堯咨上前詢問沒有使用任何情緒的修飾,只是說“康肅問曰”,所以我們不能據此說賣油翁“一副不過如此的態度”“著實激怒了陳堯咨”,而只能審慎地說“康肅問曰”是“好奇地上前發問”,否則就是靠想象而強加因果,讓陳堯咨“提前發怒”了。
陳堯咨發怒是在賣油翁作出“無他,但手熟爾”這一評價之后。從陳堯咨以射術當世無雙而自矜的表現揣摩,他的自我評價是蠻高的,可出乎意料的是,賣油翁對陳堯咨發矢十中八九的表現不肯定、贊賞也就罷了,還給以“無他,但手熟爾”的蠻不講理的評價。心理上期待褒獎與事實上否定評價之間的落差使得這個毛頭小伙兒忿然作色,并且質問賣油老頭“爾安敢輕吾射”。——這本是情急之下的脫口而出,誰有了成績不希望被肯定呢?因此,根據忿然作色這剎那問的情緒表現說陳堯咨率真、易沖動倒是可以接受,如果以此為據兼以前文“自矜”的表現,說陳堯咨“恃才傲物”“驕橫自矜”“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就是通過不當運用連串因果關系,作出了想當然式的解讀。這就是典型的滑坡謬誤。所謂滑坡謬誤,是指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夸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即不合理地使用連串的因果關系,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從而得出不合理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