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速度耐力”是學生用最快速速度保持到終點的能力,直接決定學生在短跑類運動項目中的成績,但是速度耐力的提升,要以速度為前提,只有高水平的速度,才能達到發展“速度耐力”的目的。因此本文列舉一些適合小學學生發展速度耐力的游戲,希望與廣大一線體育教師交流,共同提升學生的“速度耐力”。
關鍵詞:游戲潛力;速度耐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練習興趣會伴隨自身的疲勞快速下降,特別是100米,200米,400米跑等項目中,學生練習意愿快速下降,甚至會出現學生拒絕練習的現象。因此筆者通過教學反思總結與課下學生體育活動項目收集,提煉出一批適合課上與課外開展的發展“速度耐力”的體育游戲,旨在通過游戲方法與游戲規則的改變,挖掘游戲本身的潛能,即高效利用校園場地,又切實提高和保持學生練習與參與的積極性,最終達到發展學生“速度耐力”的目的。
1 單人練習
1.1 游戲二:趣味往返跑
1.1.1 游戲目的
趣味往返跑,挖掘較小場地上的體育功能,即在固定距離內快速往返移動,通過挑戰往返次數多少與往返時間長短,用競技性的游戲激發與維持學生練習的興趣,發展學生“速度耐力”的能力。
1.1.2 游戲方法
設定固定距離,設立目標物,學生于起點準備,教師發令后快速啟動,到達引導物處轉向下一個引導物快速移動,在規定時間內記錄往返的次數或規定次數下記錄完成的時間。
1.1.3 游戲規則
次數挑戰賽:預設距離,預設規定時間內完成次數,學生于場地一段準備(站立式起跑),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快速啟動并同時計時,在規定時間內,記錄學生往返次數。若最終學生完成次數多余預設完成次數,挑戰成功,進入下一科目挑戰;反之學生可再次挑戰或師生協調調整預設完成次數再次挑戰。
時間挑戰賽:預設距離,預設規定往返次數下完成時間,學生于場地一段準備(站立式起跑),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快速啟動并同步及時,在規定次數下,學生完成時間即為學生成績。若完成時間小于或等于預定時間,調整成功,進入下一個挑戰科目,反之師生協調調整移動距離、往返次數或完成時間等。
2 雙人練習
2.1 游戲四:往返跑聯盟
2.1.1 游戲目的
雙人往返跑,即預設引導物(旗、桿等)下,兩名學生同時開始比賽,他們到達引導位置后即可轉向下一個引導物處快速移動,兩個人參加,讓練習更加富含趣味性、競技性。
2.1.2 游戲方法
折返跑,兩名學生于各自起點處站立,教師發令,兩名學生同時快速啟動,到達各自第一個引導物后轉向各自下一個引導物,直至比賽結束,記錄學生移動的次數或完成的時間。
2.1.3 游戲規則
數量挑戰賽:固定時間,兩名學生于各自起點處站立,教師發令后兩名學生快速啟動并同步計時,到達引導物處,再向下一個引導物處快速移動,在規定時間內,兩名學生抓取的移動次數即為他們各自的成績。成績對比,移動次數多者為優勝方,反之為失利方。優勝方可接受失利方再次挑戰或進行下一個科目挑戰(與其他優勝方比賽等),失利方可再次挑戰優勝方或與其他學生進行挑戰比賽。
時間挑戰賽:固定往返次數,學生于起點處站立,教師發令后學生快速啟動并同步計時,學生到達引導物處,快速向下一個引導物處移動,直至完成規定數量,計時結束。用時較少的學生為獲勝方,反之為失利方。獲勝方可接受失利方再次挑戰或進行一下科目練習(與其他獲勝方等),失利方則可以繼續挑戰獲勝方或與其他學生進行挑戰比賽。
3 多人練習
3.1 游戲五:搶球大戰
3.1.1 游戲目的
利用校園小場地與籃球器材資源,學生通過快速移動搬運籃球,直至其中一名學生的大本營達到預定數量為止。因為多人參加,比賽情況瞬息萬變,具有極高的娛樂性、趣味性、競爭性,高效利用場地器材資源的同時,有效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
3.1.2 游戲方法
五米半徑畫圓,圓心處放球八個,邊線上等距離劃定六個點,即為學生大本營。學生站于大本營處,教師發出口令后快速啟動前往圓心處拿球,并放到自己的大本營處,然后繼續拿球,大本營最先達到預定球數,游戲結束。
3.1.3 游戲規則
六名學生站于大本營處準備,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同時啟動,學生拿到球后返回大本營,并返回在場地中尋找其他球進行運回,期間不護球,任何一個球都可以抱回,直至本方大本營有三個球為止,比賽結束。大本營對應的學生即為獲勝方,反之為失利方。獲勝方退場短暫休息,失利方待補充人員完成后,繼續進行比賽。
4 游戲七:歡樂臺階大獎賽
4.1 游戲目的
提高訓練趣味性,充分利用操場與教學樓結合處小場地,設計出適合學生開展的歡樂臺階游戲,在充分發展學生步幅步頻以及協調能力,最終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
4.2 游戲方法
科目:第一級臺階+第二級臺階+第一級臺階,具體為學生站于臺階前,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同時快速啟動,完成第一級蹬踩臺階數量后,隨機轉入第二級臺階蹬踩,完成后再次轉入第一級臺階,直至完成所有蹬踩任務。
4.3 游戲規則
多名學生站于臺階前等待,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同時啟動進行第一級臺階蹬踩練習,完成數量后隨即進入第二級臺階蹬踩,之后再次返回第一級臺階,全程要求快速、協調、自然,最后完成的學生即為失利方,自動進入能量提升區進行一定數量的深蹲跳(或高抬腿)練習。
游戲的加入,降低了練習的枯燥性,切實有效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競技性。但多形式、多種類的游戲下,其核心讓學生在“高水平速度下發展速度耐力”是永恒不變的。
作為一線教師,一定善于發現與總結,充分利用場地和挖掘場地資源,設計出適合場地開展與學生喜愛的游戲項目,激發學生學習與練習的主動性,真正有效的發展“速度耐力”素質,最終達到和實現練習與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