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芬 周朝霞 關恒永
摘要:目的:探討抑郁癥與C反應蛋白(CRP)的關系。方法:通過查閱文獻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并進行總結分析。結果:各研究結果表明抑郁癥與CRP水平相關。結論:臨床可試將CRP水平檢測作為抑郁癥的評判指標。
關鍵詞:抑郁癥 ?C反應蛋白 ?評判指標
當今社會抑郁癥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發病年齡也朝著年輕化發展,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其典型臨床癥狀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嚴重者可直接導致自殺行為的發生。抑郁癥也是心腦血管及某些代謝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對于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各專家學者一直在不斷地探索中。近年來有研究顯示,抑郁癥與C反應蛋白水平有著緊密關聯,現綜述如下。
1. 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正常人體含量較低,在炎癥或應激狀態下,血漿CRP水平會迅速升高,且與機體損傷程度呈正相關。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C反應蛋白與抑郁相關聯,伴有炎性反應的激活、分泌增多,與之常伴隨一系列生物化學、營養狀態等的改變。
2.1 CRP與抑郁癥發病機制
目前,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晰,有多種理論學說,其中炎癥反應學說,免疫功能紊亂假說逐漸成為抑郁癥病理機制研究的熱點,認為抑郁癥發病與炎癥反應系統的激活有關。抑郁癥患者體內存在炎性反應系統的激活,釋放炎性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由此推論抑郁癥患者體內存在單核巨噬細胞的激活及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反應。CRP是一種正性高靈敏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反應體內炎癥活動的精確、客觀指標。在疾病的早期炎癥反應時,CRP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調理吞噬功能,促使內源性或外源性配體物質的清除。CRP水平增高可使與之關系密切的前炎性細胞因子過度分泌,從而導致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系統功能障礙,引起抑郁癥狀。也有學者認為高敏C反應蛋白升高的可能機制是抑郁癥導致了神經膠質細胞的損傷,破碎的細胞釋放出其胞漿中的因子。劉釗,陳建軍等在基于血液CRP水平的眾多研究基礎上,通過Meta分析探討抑郁癥與C-反應蛋白之間的關系,在文獻庫中檢索和篩選抑郁癥CRP水平的病例對照研究,并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和數據提取后得出結論,男性、女性及總抑郁人群血液CRP均高于對照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疾病發生過程中以CRP為代表的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異常,可能參與疾病的發生、發展,患者可能伴有單核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的激活,從而引發CRP分泌增加。
2.2 CRP與抑郁程度
種種研究表明抑郁與免疫功能存在著相關聯系,CRP在抑郁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發現,CRP水平與HAMD評分呈正相關,與抑郁癥患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不同類型的抑郁癥患者CRP水平也有著顯著差異,胡維等提示血清Hs-CRP高水平可能與首發遲滯性抑郁癥患者的身體素質有關,將Hs-CRP水平與HAMD評分及各因子分相關分析發現,首發遲滯性抑郁患者Hs-CRP水平與HAMD呈正相關,還與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工作和興趣、遲緩、激越、精神焦慮、疑病、體重減輕、自制力因子分呈正相關(P<0.01);劉軍昌將不同類型抑郁癥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貝克抑郁自評量表(BDI)以及CRP水平進行了比較發現,首發型抑郁的CRP水平低于復發型,有過自殺行為的抑郁患者的HAMD、BDI以及CRP水平均高于沒有自殺過的患者,由于患者在第一次發病時與復發時相比,神經功能損傷較輕,因此說明CRP可能參與了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并與抑郁癥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喬娟等研究發現,難治性抑郁癥患者Hs-CRP與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的HAMD總分呈正相關,說明Hs-CRP水平與難治性抑郁癥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這與既往研究有相似之處,可認為當抑郁癥發生時對患者是一個應激,這種應激在患者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導致了炎癥因子的上升,并且一直存在于抑郁癥的整個病程中,Hs-CRP是難治性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其水平越高,成為難治性抑郁癥的可能性就越大。
2.3 CRP與自殺
多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自殺意念與機體炎癥水平升高有關,抑郁癥患者中炎癥水平和免疫功能失調可能與自殺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可能原因為自殺意念在炎癥相關的抑郁癥患者中更為明顯,另一可能原因為自殺意念本身會促進抑郁癥患者體內炎癥水平。自殺意念、絕望以及心理應激會增加患者機體炎癥水平。高Hs-CRP水平可能是抑郁癥自殺的危險因素之一,且在男性抑郁癥患者中炎癥標志物與自殺意念之間的相關性更為明顯。
因為抑郁癥是一種異質性很強的疾病,涉及生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且發病隱匿,尤其對于難治性抑郁癥及有自殺傾向者,對患者的社會功能、生活質量及家庭成員的影響巨大,而CRP可以在血清中檢測到,很適宜在臨床推廣應用,如果可以通過對抑郁癥患者進行常規的CRP檢測,幫助臨床工作者了解疾病的病程階段和嚴重程度,有利于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有效評估治療效果,判斷病情預后,降低自殺行為的發生風險。但臨床工作中是否將CRP檢測作為抑郁癥的評判指標尚需各專家學者們在實踐研究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劉釗,陳建軍,等.血液C-反應蛋白水平與抑郁癥關系的系統評價[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5,40(1):60-65.
[2] Kohler O,Krogh J,Mors O,,et al.Inflammation in depress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J].Curr Neuropharmacol,2016,14(7):732-742.
[3]胡維,張才溢,魏云鳳,等.遲滯性抑郁首次發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5,25(4):251-252.
[4]喬娟,朱相華,趙后鋒,等.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甲狀腺激素和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臨床癥狀相關性探討[J].精神醫學雜志,2017,30(2):107-110.
[5]周莉娜,南彩,王惠玲,等.男性抑郁癥患者自殺行為糖脂水平及甲狀腺功能的關系[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7,27(6):4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