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春 遂寧市中心醫院
隨著我國優生優育政策的推行,小兒成長發育成為臨床兒科醫學重要探究課題,開展有效的兒童保健,幫助小兒健康成長發育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我院為了相應國家醫改政策,特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為1歲以內小兒及家屬提供育嬰幫助;現本研究筆者特針對1歲以內小兒開展兒童保健,針對其對小兒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客觀分析,收集120例參與兒童保健的小兒及家屬為分析對象,開展如下報道。
課題以我院開展兒童保健小兒為觀察對象,共計120例,開展起止時間為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依據小兒家屬參與兒童保健的規律性分組,其中規律組(A組)共計81例,男性41例,女性40例,月齡均值(6.02±0.06)月;其中非規律組(B組)共計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月齡均值(6.04±0.05)月;假設校驗2組小兒基線資料(P>0.05),提示可于下文假設分析。
納入原則:(1)120例觀察小兒均參與我院組織的兒童保健,以每月自愿參與4次為規律評估依據;(2)就本研究項目上報安全管理委員會,經倫理批準后實施。
針對研究納入小兒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明確2組小兒初始參與兒童保健月齡,針對小兒喂養情況進行評估,統計經母乳喂養的小兒情況;并于小兒1周歲時對小兒身高及體重進行檢測;觀察小兒喂養期間魚肝油添加情況,隨訪小兒生長發育情況,統計比對小兒患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情況。
課題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卡方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x±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組小兒生長發育結果分析
A組小兒初次參與兒童保健于4月內(含)占比顯著高于B組小兒,A組小兒母乳喂養及魚肝油添加占比顯著高于B組小兒,A組小兒1歲內身高及體重指標顯著高于B組小兒,A組小兒患有VD缺乏性佝僂病幾率顯著低于B組小兒,統計校驗表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小兒生長發育結果分析[n/%]
一歲以內的小兒因其機體較為嬌嫩,可塑性較強,其生長發育影響因素較多,與家屬喂養情況具有高度關聯性,為了提高小兒生長質量,確保小兒健康成長,開展有效的兒童保健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本研究分析顯示,A組小兒初次參與兒童保健于4月內(含)占比顯著高于B組小兒,A組小兒母乳喂養及魚肝油添加占比顯著高于B組小兒,A組小兒1歲內身高及體重指標顯著高于B組小兒,A組小兒患有VD缺乏性佝僂病幾率顯著低于B組小兒,統計校驗表意義(P<0.05);數據中可知,規律參與兒童保健家屬針對兒童保健知識了解較多,可有效提高兒童撫育能力,針對兒童生長發育狀況給予有效的幫助。因小兒出生之后需及時添加魚肝油,確保兒童生長發育機體所需的營養狀況;并重視母乳喂養對小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因母乳中含有的免疫類物質,可有效幫助小兒提高機體免疫力,最大程度降低小兒疾病的發生[3]。建議于新生兒娩出之后四個月內,給予小兒母乳喂養,有利于母嬰情感的溝通;因新生兒機體發育尚不健全,機體免疫力低下,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通過給予母乳喂養,給予新生兒安全感,同時可有效提高小兒機體免疫力;同時,母乳喂養可以有效促使母體子宮的收縮,幫助母體產后恢復,于母嬰健康均有顯著增益效果;并通過開展有效的兒童保健,加強家屬兒童喂養情況,提高家屬對兒童科學喂養知識的了解,于合適期間適當添加輔食,確保兒童機體攝入充足營養,可顯著規避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兒童保健作為新生兒生長發育重要輔助手段,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兒童保健,加強初為人父母家長兒童喂養能力,以做到科學育嬰,確保兒童生長發育質量;并建議于兒童生長發育黃金階段,于小兒出生后四個月內參與有效的兒童保健,為小兒健康生長發育保駕護航[4-5]。
綜上,兒童保健于1歲以內小兒成長發育中具有積極引導價值,家屬需加強重視,規律性參與,提高對小兒健康管理的了解,促使小兒健康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