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后,中央政治局就以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為題舉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關懷,體現了應急管理在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中的特殊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政治高度,深刻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應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特色優勢,科學回答了事關應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了必須處理好的一系列重大辯證關系,從健全體制機制、加強救援隊伍建設、強化裝備技術支撐等方面作出重點工作部署,體現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人民安全、發展安全、國家安全的高度統一,是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是深化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獻和科學行動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是堅持高舉旗幟,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要求;是堅守初心使命,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治要求;是堅定守正創新,切實推進龍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政治要求。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既是緊迫任務,又是長期任務。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看,緊迫任務就是防風險、強弱項、兜住底;長期任務就是建體系、提能力、固根本。全省應急管理系統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應急管理承擔的重要職責使命,切實強化責任擔當、使命擔當;深刻認識新中國成立70年來形成的應急管理體系特色和優勢,堅定“四個自信”,共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新路;深刻認識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決擔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部署的重點任務,從實際出發,一項一項把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加強以制度為基礎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加快制度機制支撐體系建設,科學編制我省應急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完善部門協同、區域協同、層級協同機制,將探索形成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固化為制度,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一是加快預測預警預報體系建設。實施重點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排查,做到風險早期識別,提高監測預警能力。二是加快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推動市、縣加快建設指揮中心,形成上下貫通的指揮網絡,提高輔助指揮決策能力。三是加快應急預案管理體系建設。建立應急預案數據庫,實施電子化、模塊化管理,提高針對性和實用性。四是加快社會共治體系建設。實施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健全應急志愿服務隊伍體系,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全民安全意識,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加強以工程為支撐的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實施信息化引領工程、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和基層基礎建設工程,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一是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建立以國家綜合救援隊為依托,地方專業隊、大型企業救援隊和社會救援隊伍為協同的共訓共練制度,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救援實戰能力。推進省森林消防總隊綜合救援機動大隊建設,盡快形成尖刀和拳頭力量。二是提升裝備技術支撐能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網絡通信、模擬仿真等關鍵技術和先進適用裝備研發應用,提高響應處置能力。三是提升快速行動能力。建立重大突發事件交通運輸快速保障機制,在現有航空護林站基礎上,制定全省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四是提升物資保障能力。整合各類救災救助物資,優化儲備布局,滿足災害救援需要。五是推動大慶市加快啟動國家東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盡快形成區域輻射能力。
加強以政治為保障的責任體系建設
嚴格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發揮好相關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專業優勢,促進責任鏈條無縫對接。一是強化黨政領導干部責任。建立黨政領導干部安全責任清單,健全黨政領導干部安全工作考核機制。二是強化部門監督管理責任。落實“三個必須”要求,制定綜合監管實施意見,建立行業部門安全責任清單,實行綜合執法,強化精準治理,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三是建立協同配合責任機制。不簡單切割“防”與“救”的職責,按照“寧可跨前一步形成重疊,不能退后一步形成縫隙”原則,建立部門職責邊界相對清晰、以協同配合為主的履職擔當機制,形成無縫對接的責任鏈條。四是嚴格責任追究。制定我省自然災害調查評估辦法和事故整改評估制度,依紀依法追究當事方的責任。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