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職能,實施積極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全力支持企業復產、復工,激發消費潛力,使中國經濟迅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2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3?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在2020年春節期間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橫掃中國大江南北,讓本該滿懷欣喜過節的中國人對這個春節留下了滿是遺憾和恐慌的記憶。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過節的影響只是很小一部分,真正讓大家憂慮的是疫情還將會持續多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多大影響?人們是應該盡早恢復生產,還是繼續嚴防死守?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期間,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作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疫情防控工作是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特別是疫情嚴重地區,要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障醫療防護物資供應,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放在第一位。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同樣離不開發展這一強有力的支撐。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只有這樣才能部分沖抵疫情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1]。
2? 應對措施建議
樂觀來看,雖然服務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電影票房、旅游收入和餐飲收入同比有了明顯下滑,但如今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經濟、數字化服務等都邁上新臺階,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網上娛樂等數字經濟等新業態十分活躍。同時可以看到,一些平臺順勢強化了數字服務化,如推出口罩預約、送藥上門、掛號就診預約等,既便利了用戶,也有助于平臺提升影響力。從某種意義來講,數字服務化可以部分抵償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2]。
悲觀來看,此次經濟恢復的難度大于“非典”時期。究其原因在于此次疫情和“非典”疫情時我國所處的經濟背景有很大差別。“非典”時期我國GDP處于高速增長時期,世界市場潛力巨大。而2019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下降到6.0%,為歷史性新低,同時伴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加之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出口增速下滑。因此,要做好應對經濟發展困難時期的準備。
2.1? 企業復工復產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
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全面而深刻。從統計情況來看,近68%的企業賬上現金余額僅能維持不到2個月的時間,能撐到6個月以上的僅有9%;31%的企業認為本次疫情對2020年營收造成的降幅超過50%。因此,當前政府最重要的任務是讓中小企業“活”下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分期、分批、分區域有序復工復產,并有效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問題,推動企業加快運轉起來,避免企業倒下。
一是政府需強化服務意識。主動做好工作,千方百計解決企業面臨的用工緊張、資金不足、原材料短缺等難題。加強財政、稅收的政策支持力度,為企業貸款提供非常時期的特別服務,有條件的地方要設立企業脫困援助資金,特別是從穩定就業角度對特定企業招工、用工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
二是著力穩定居民消費。在當前疫情防控新階段,穩定消費首先要穩定居民消費信心,特別是穩定就業和收入預期。同時,要積極動員城市配送、快遞等行業復產復工,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加強與生產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對接,保障好外部物資向城市內部轉運和配送。要大力發展網絡消費,加快釋放新興線上消費潛力,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為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是建立利益相關方的損失分擔機制。防止損失過度集中在中小微企業,導致嚴重失業和社會不穩。政府方面,加大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中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疫情期間可依法對關系民生領域的特定行業免征增值稅及附加。國企方面,可分擔部分成本,比如減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小微企業的用房租金、降低交通運輸通行費和企業用水用電成本等。國有大型銀行方面,鼓勵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給予債務減免并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儲戶方面,可考慮適當降低存款利率,為銀行降低貸款利率騰出空間,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2.2? 修訂和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迫在眉睫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后,雖然增加了“禁食”規定,但是納入“禁食”范圍的僅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動物和“三有”保護動物,不在以上名錄內的野生動物并不在禁食范圍之內。然而,病毒從不挑剔野生動物的保護等級,市面上大量沒有經過檢疫的野生動物曾經或即將進入消費者的口腹。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名錄更新滯后,導致許多野生動物的保護與現行法律法規不匹配。目前,已有多位院士、學者聯名呼吁修法,將“禁食”范圍擴大至所有野生動物,全國人大法工委也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法工作,進一步補充、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擴大法律調整范圍,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的力度。
2.3? 醫療改革和危機化解機制建設不容忽視
通過此次疫情不難看出,我國醫療體制還存在不少問題,今后醫療衛生投入要更多放到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服務上,優化應對重大公共危機的資源配置。與此同時,我國在應對危機的機制方面很有優勢,但是要把應對危機的體制優勢轉化為防御危機的體制優勢,做到防患于未然。今后產業政策就要重點考慮應急產業的發展,建立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和戰略物質儲備體系,才能更好地服務和支持疫情防控,否則等疫情出現后再去防控將付出慘重代價。
2.4? 輿情管理要成為傳播主流信息的主戰場
當疫情發生時,政府所采取的應對方式、信息披露方式及與公眾溝通方式等都非常重要。如何合理引導輿情預期,穩定社會信心,在國際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既是檢驗各級政府的治理能力,也是政府立信的機會。
3? 結束語
當前最關鍵的是要控制好疫情,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之間把握好平衡點和重點。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科學應對,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堅定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這是經過無數事實檢驗得出的結論。越是受到疫情影響,越需保持定力、站穩腳跟,在埋頭苦干中增長實力,在改革創新中挖掘潛能,在積極進取中開拓新局,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使我國經濟在穩定中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滇慶.SARS帶來的短痛與長痛——非典型肺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新經濟,2003(4):34-35.
[2]林方舟.疫情之下人大緊急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EB/OL].[2020-01-12].https://m.sohu.com/a/372308190_161795.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