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龍
摘 要:信貸業務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開發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應提高對還款風險的認識,明確宏觀市場變化對還款風險的牽制作用。大數據迅猛發展,一方面可以確保信貸用戶信息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放款風險。以大數據為背景,分析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和風險管理,明確了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創新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創新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16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4;F272.3? ? ? ? 文獻標志碼:A
大數據是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產物,在推動現代社會數據文明發展方面具有突出意義。商業銀行注重大數據資源的運用與發展,并以此為依據精準獲取信貸用戶信息,對提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1? 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存在問題
1.1? 信貸體系有待完善
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信貸體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信貸體系不完善,就會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工作人員的失誤也會被放大,信貸業務風險也會大大增加[1]。
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以完善的信貸體系為支撐,更好地為信貸業務發展提供保障。當前商業銀行信貸體系依然不夠完善,例如許多商業銀行對信貸征信系統和信貸風險監管體系缺乏清晰的認知,相關建設不足等都是信貸體系不完善的重要表現。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一是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起步較晚、發展迅速,致使信貸業務管理人員無法緊隨信貸市場變化,從而出現信息管理系統不合格現象,信貸征信作用也會受到制約。二是對監督權利和監督內容的界定不夠清晰,加之監管模式滯后,都對信貸市場監管工作產生了阻礙。
1.2? 從業人員素質較低
當前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阻礙了部分信貸風險管理措施的實施,這主要是以下原因導致的。一是商業銀行沒有針對內部人員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無法得到充分提升。二是商業銀行信貸從業人員對大數據技術和風險管理創新必要性的認識不夠清晰,錯誤地認為大數據對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并沒有實際效用,造成在后續工作過程中既不能有效運用大數據,甚至還會出現抵觸心理。
1.3? 信貸業務管理系統不健全
通過調查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管理系統了解到,該管理系統依然運用以往較為落后的管理模式,無法做到與時俱進。現代化背景下的信貸業務管理系統無論對員工激勵機制還是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也是當前商業銀行欠缺的地方。一旦發生風險,商業銀行將會面臨較大的沖擊。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信貸業務相關人員對信貸業務風險管理本質內容理解得不夠透徹,無法預警風險。二是商業銀行領導人員缺乏對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重視和關注,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系統建設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和人才。
2.1? 大力構建社會信貸體系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信貸征信系統中,大幅度提高信貸征信系統的工作效率[2]。信貸征信系統主要以客戶征信識別為路徑,安全環境下開展信貸業務對防止壞賬和信貸風險發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講,商業銀行負責風險管理的人員要在大數據的輔助下評估用戶的信用級別,篩選出信用評估不合格的用戶,以此保障銀行利益。同時,著重建立具有信息化特點的征信系統,便于后續查詢信息,在商業銀行和信用借貸用戶信息一致性背景下有效避免因信息偏差引發的風險。
此外,大數據技術對應用的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商業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要注重學習大數據技術,圍繞大數據技術開展必要的培訓工作,為完善的社會信貸體系奠定基礎。
及時整頓信貸風險監管體系,從構建內部監管體系和外部監管體系兩方面著手,實施風險管理工作。就內部監管體系建設來講,要確保監管工作的獨立性,避免主觀因素制約風險管理工作;外部監管體系,主要以銀監會為主體實施的監管活動,因此銀監會要注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圍繞信貸市場門檻、風險等內容開展監管工作,充分提升外部監管效率,促進實現信貸風險管理創新。
2.2? 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想要更好地建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控制信貸風險發生概率,還要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給予應有的重視,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點達到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目的。一是成立培訓機制。商業銀行除了要給予資金和場地方面的支持外,還需要配備高質量的教師,以信貸管理風險和大數據技術作為培訓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提高從業人員在信貸風險管理過程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能力。二是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培訓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被培訓人員真正掌握知識和相關技能;合理安排培訓時間,避免因占用員工休息時間而引發員工的反感情緒;深化員工對大數據技術的認識,著重學習大數據技術應用方面知識,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2.3? 建立健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分為以下三點。一是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風險管理人員要結合信貸市場現狀,建立相應的預警指標和預警系統,確保及時預警風險,幫助商業銀行減少損失。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通過深入探索可知,出現風險管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相關工作人員責任心不高,因此要有完善的激勵機制,將員工日常工作情況與薪資報酬聯系在一起,以此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三是建立健全信貸退出機制。相關人員要了解與把握信貸行業經濟周期,并以此為基礎靈活調整信貸業務[3]。同時,企業生命周期也是后續選擇企業信貸業務的重要依據,正確選擇信貸業務不僅有助于規避風險,而且信貸風險管理水平也能得到顯著提升[4-5]。
3? 結束語
在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大數據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整合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大數據技術不僅給信貸業務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管理信貸風險的過程中要明確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大數據技術解決問題,推動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莉莎.大數據助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風險管理創新[J].經濟師,2018(11):165-167.
[2]陳婕.大數據助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風險管理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9(23):62-64.
[3]王克非.大數據助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風險管理創新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9(2):121-122.
[4]金彥.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管理的研究[J].現代商業,2020(8):103-104.
[5]姜麗佳.關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及防范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4):152-153.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