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經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當前,在國家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南方高校出臺特殊政策展開“挖人大戰”,從業績突出的個人到整個團隊,黑龍江高校已經成為人才流失的重災區。近5年來,黑龍江省流出的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超過1000人,而且這種趨勢在近一兩年還在上升。
一、黑龍江省高校人才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才管理體制缺乏靈活性。我省省屬高校人事編制較長時間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職稱晉升的標準存在一些不符合人才評價規律的情況,部分高校在執行政策中僵化教條,如一些單位文科教師晉職稱也要求考察專利立項。高校在人才招錄中的招收數量、崗位設置、標準設定以及考試考核等具體事宜都由行業主管部門審批,降低了人才管理工作效率和靈活性。
人才評價標準不盡科學。部分高校人才管理評價違背辦學治校規律,高層次人才得不到合理公正的評價,人才隊伍建設偏離正確方向,導致人才發展生態環境惡化。
人本思想關懷不足。部分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尊才、重才、惜才、愛才理念,在管理過程中對人才缺乏必要的重視和尊重,在工作生活待遇上缺乏應有的保障,導致人才歸屬感和向心力降低。部分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虛化弱化,理想信念教育缺失,人才對于自身的發展出現方向迷茫、目標模糊、動力不足的問題。
二、優化我省人才發展生態環境的對策建議
解放思想,暢通人才省內有序流動的機制。優秀人才都希望能有更好的發展平臺,更優秀的合作團隊,產出更高水平的成果,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這是他們拼搏不息的內在動力。對于黑龍江省省內人才流動,要打開口子“放水養魚”。第一,暢通省內人才流通渠道,使希望流動的人才在省內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從而達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效果。第二,必須解放思想,破除思想禁錮,大力推進“柔性引智”政策。樹立“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胸懷和格局,大力推進人才柔性引進,從政策上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使我省能夠最快速度引到人、用得好、出成果。
簡政放權,把人才使用、評價的權力交給社會和用人單位。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高等教育事業突飛猛進,原有計劃經濟色彩的人才管理機制已經遠遠落后于事業發展的需要。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政府、市場、用人主體在人才評價中的職能定位,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協調高效的人才評價管理體制應是當務之急。政府負責確定人事編制、人才評價宏觀管理、政策法規制定、公共服務、監督保障等職能;各高校負責具體用人崗位設置、用人標準確定、人才使用過程評價、人才激勵政策制定與實施等;各類人才評價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人才評價職能,并通過完善信用機制、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督。
科學評價,讓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創造更多價值。在高校人才評價、使用過程中,堅持黨委全面領導與專家治學的有機統一,堅決防止人才評價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等作用。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點相結合,注重對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的綜合評價。堅持分類指導和分層次評價相結合,根據不同類型高校、不同崗位教師的職責特點,由各用人單位分類、分層次、分學科設置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破除論資排輩、重顯績不重潛力等陳舊觀念,采取有力措施重點遴選,發掘一批有較大發展潛力、有真才實學、堪當重任的優秀青年人才,以前瞻的眼光做好我省人才梯隊規劃和建設工作。抵制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防范個別人鉆政策空子,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
改善環境,真正體現出愛才的誠心和用才的誠意。高校領導要“禮賢下士”,破除形式主義,真正深入基層,與人才交朋友,解決人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體現出領導愛才的誠心和用才的誠意。推進高校校級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科學化,要把高校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考核高校領導政績的重要指標;要讓高校專家、教師在高校校級領導班子政績考核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避免出現在校領導考核劃票過程中“處長、科長好幾百,專家、教師沒幾十”的怪現象。堅決破除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義作風,加強高校對人才的服務保障,使教師能夠專心育人、專心治學、專心干事,打造優秀人才能夠心情舒暢、健康成長、真心喜愛、真情留戀的龍江高校人才發展的優秀生態環境。
(作者系東北林業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呂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