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淼
摘 要:以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參合農民為調查主體,了解地區新農合實施現狀及遇到的問題,以及直接受益者對該制度的看法和評價。采用了理論和實證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分析影響參合農民對新農合滿意度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為新農合制度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滿意度;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4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R197.1;F842.684;F323.89 ? 文獻標志碼:A
1? 新農合相關政策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越來越重視提升農民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挑戰是縮小城鄉差距,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進步和建立并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國務院于2003年要求各地開始逐步推行新農合制度。國家實施新農合制度后,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實施了因地制宜的新農合制度[1-2]。
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規范服務管理方式,完善醫保政策并合理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積極推進并落實新農合制度與城鎮醫療保險制度融合,在全國范圍內擴大新農合制度推廣范圍,讓中國公民享受到全民醫療的服務,使農民可以感受到國家政策帶來的幸福感。
2? 相關概念及研究
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是我國改善農村居民醫療衛生狀況的主要制度,主要保障農民大病治療。新農合籌資主體包括個人集體和政府,遵循個人意志自愿參加[3]。
起付線是參合農民在進行醫療報銷的同時最低報銷金額的規定。封頂線是進行報銷金額的最高點,超過封頂線的需要自己承擔。定點醫療機構是指經過醫療統籌的勞動保障部門以及醫療保險機構共同經辦審核、通過并簽訂協議,為參加新農合的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并承擔相應責任的醫療服務機構。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新農合滿意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生理和安全是參合農民最大的需求。他們希望可以身體健康并擁有良好治療水平和服務態度。在此前提下,農民才能對新農合實施效果產生較高的滿意度。當他們因自身經濟條件而無法就醫時,就會對政府表示懷疑甚至失望。根據美國學者維克托的期望理論,人們總有一定的期望并希望自己可以達到。如果因為種種原因,參合農民對此制度有不滿而政府卻不作為,就會影響制度推行效果,使政府公信力大幅下降[4]。
劉平和李躍進的研究指出,直接影響新農合滿意度的是參合農民積極性和新農合能否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報銷比例、對農民的補償方式、參合農民對新農合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等方面。
于長永認為,可以通過擴展報銷范圍提高滿意程度。在補償范圍不變的前提下,補償比例越高,參合農民滿意度越高。
陶紀坤等認為,要完善新農合補償方式,通過降低起付線和提高封頂線增加參合農民對新農合制度的滿意度。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報銷群體也應該向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傾斜,做到老有所依。應當提高定點服務機構的福利水平,提高醫療人員素質,從而提高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
蔣翠珍等認為,若想提高欠發達地區參合農民滿意度,就要降低起付線和提高封頂額。要建立良好的監督機制,對醫療服務機構藥品質量和醫療人員品德進行監督。
牛逸群等在研究中發現,流動人口在參合農民中所占比例較高,導致很多參合農民由于外出務工沒辦法享受優惠政策,建議政府在實施新農合政策時突破地域限制,讓更多外出務工人員享受到新農合優惠政策帶來的好處。
3? 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在夏邑縣人民醫院及夏邑縣中醫院門口,采用問卷調查和口頭采訪方式進行。選擇這個調查地點,一方面是因為醫院門口人口流動性大,另一方面是考慮調查目標針對性人群。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8份。
調查主要包括參合農民對新農合制度的了解程度、利用程度以及對醫療服務機構滿意度等方面。利用回歸分析方法,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籌資水平較低、起付線過高、封頂線過低和醫療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對參合農民滿意度的影響較大。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夏邑縣參合農民參合率較高,但了解新農合制度的人占比較低,僅為26%。調查發現,大部分參合農民主要是通過鄰里鄉親和宣傳欄目了解新農合的,其次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很少部分是通過其他途徑。
問卷從3方面了解了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情況的滿意度。第一是參合農民對制度實施的滿意程度,第二是對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滿意度,第三是對報銷比例的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夏邑縣參合農民對新農合制度推行情況大致滿意,但對相關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滿意度只有33%。其中,認為定點醫療服務機構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的偏多,占55%。很多接受調查者認為,可以提高封頂線,降低起付線。
調查表明,近年來參合農民數量逐步增加,貧困人口參合數量逐步增加。從調查可以看出,參合農民對新農合制度沒有特別滿意或不滿意的地方,推行和完善新農合之路任重道遠。
4? 對策及建議
農民個人籌資和政府補貼是我國現階段新農合資金的主要來源。相比之下,社會力量與企業參與較少,造成新農合籌資水平較低的狀況。要完善新農合籌資制度,擴展籌資渠道,提高新農合資金額度,以更好地服務于參合農民。
要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簡化新農合保障程序,提供更方便的服務,從而提高參合農民對新農合制度的滿意度。
對于定點醫療服務機構,應提高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建設,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的診療費用和用藥。要加強監管,提高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和醫療水平,規范用藥,禁止亂開藥、開高價藥。
政府要完善運行和監督體制,完善籌資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封頂額和降低起付線。同時,要選擇多種宣傳方式,使更多農民了解新農合制度,從而保障制度平穩、長期、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吳文韜.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9.
[2]劉云飛,房錦文.論農村合作醫療制度[J].智庫時代,2019(28):297-298.
[3]陳紅,胡旭,廖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多層級委托代理關系及其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9(2):180-182.
[4]劉守威,張玉玲,林靜.新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現狀及適度水平分析[J].新疆社科論壇,2018(5):72-77.
(編輯: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