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萍
摘 要:在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中,改革是關鍵。20世紀80年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獲得了巨大的成效,這也為農村的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產權流轉、持續發展等方面面臨著困境。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規劃下,需要堅定改革的決心,積極應對面臨的困境,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深化改革,探索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道路。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困境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5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 ? ? 文獻標志碼:A
在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背景下,城鄉經濟一體化程度日漸加深,但是在產權制度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夠完善,農村土地和城鎮郊區的土地開發不合理現象尤為嚴重,再加上新時期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結構和資產規模出現了新的變化,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著多方面的困境[1]。
1?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困境
1.1? 經濟組織管理不統一
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建設的推進,急需通過調整生產關系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目前農村集體經濟尚未形成統一管理的經濟組織,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問題,導致農村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另外,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村委會是農村經濟的主要負責人,但少數人控制集體經濟,容易造成管理不合理、成員管理混亂等問題,很難保障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2]。
1.2? 集體股權設置標準不一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集體經濟主要通過集體存量來體現,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是集體經濟改革的重點。但由于當下農村的股份制改革速度較慢,特別是集體股權設置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農村各地對于集體股權設置標準不一,對于股權的分配方法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就很難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3]。
1.3? 農村集體產權流轉困難
產權流轉既是自身建設發展的需求,也是市場經濟實現資源配置的必然要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實現產權流轉,將農村經濟要素融入市場,發揮更大的價值。但是,農村集體產權在流轉過程中面臨著股權流轉封閉、產權交易不暢的困境,嚴重阻礙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進程。
2?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出路
2.1? 強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宣傳
在我國轉型發展的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城鎮工業化的必然要求。在城鄉發展戰略調整的基礎上,農村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這就需要人們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在農村經濟運營模式中引入先進的資源管理體系。但是在改革試點中發現,很多農村地區的居民不重視改革,并且對改革持有懷疑態度,很難實現有效的改革,因此,需要強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思想宣傳工作。村委會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負責人要做好村民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指導村民學習先進的思想,實施民主決策,有效調動村民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使村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利益的獲得者。
2.2? 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地位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的主體。農村各個地區要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盡快制定經濟組織管理的統一制度。同時,在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基礎上,各級部門切勿混淆村委會與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并對集體經濟組織的工作人員進行明確的職責和任務劃分,盡可能避免村委會對集體經濟的干預,在最大程度上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此外,對于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結構的管理和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全面落實民主決策,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農民的利益。
2.3? 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
在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困境,嚴重制約著改革進程。針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產權流轉困境,必須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適度擴大產權流轉范圍。首先,正確認識和處理產權流轉封閉性問題。當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發展不夠完善,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產權流轉封閉性的問題。對于農民來說,鄉土情感尤為強烈,農民對于土地的執著使農村土地產權流轉市場呈現出封閉性,并將持續較長時間。在產權流轉過程中一定要在尊重的基礎上,耐心地探索解決產權流轉封閉性的對策。其次,對于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不僅要做好確權登記工作,還要鼓勵扶持農村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產權信息流通,提升產權交易的成功率。
2.4? 根據地方特點推進股份制改革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各行各業逐漸實現了股份合作制,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也不例外。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推動地方集體經濟的股份制改革。對于農村集體經濟向股份合作制的改革,需要建立在農村集體經濟資產的清產核資并合理量化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資本與勞動的有機結合,為農民帶來更多的利益。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各個地區應該加快推進股份制改革,在尊重地方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調動農民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促使農民能夠主動地參與股份制改革。對于集體定股,則要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確保每個農民都能夠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2.5? 優化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結構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對于農村經濟組織中存在的管理混亂問題,要完善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制,做好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人才保障,確保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結構的合理性。首先,聘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來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工作,并確保職業經理人熟悉市場經濟規律,熱愛農村建設發展,在組織內部選拔能力突出、管理能力強的人才來擔任管理者,增強管理過程中村民的接受程度。其次,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的職能,確保能夠將監督工作落實到集體資產經營和決策過程中。再次,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嚴格審計紀律。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委派專業的審計人員或者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對農村地區的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審計工作,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嚴格按照財務制度進行審計。
3? 結束語
改革既是對既定制度的調整,也是發展生產力的動力。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既是農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有助于推動國家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因此,必須深入分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以維護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革方案,確保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郝建華.淺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困境及出路[J].山西農經,2020(4):66-67.
[2]丁哲民.淺論當前小天貢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所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8):212-213.
[3]房紹坤,林廣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法治困境與出路[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1):31-41.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