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健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村落污水橫流,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尤其危及飲水安全。分析了玉林市農村水資源污染現狀,找出了污水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污水處理;環境保護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7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703?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村污水排放問題一直以來都被忽視,自我國頒布《環境保護法》以來,政府和公眾都把污水處理的焦點放在了城鎮污水處理上。在水資源并不貧乏的玉林市,人們的水資源保護并不強,導致眾多鄉村肆意排放污水。
近年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的提出,我國環境保護的目光開始由城鎮向鄉村轉移,而農村污水排放問題凸顯,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1? 玉林市農村污水污染現狀
從總體上看,玉林市農村污水排放具有排放量大、分布散、復合性的特點。在人們聚居的村落,由于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而村落分散在各個地方,污水排放具有分散性的特點。農村生活污水、家禽養殖污水、農業生產污水又使污水排放具有復合性特點[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排放量仍在增加。如此巨大的農村污水排放量,未經任何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不僅污染了農村生態環境,還會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 玉林市農村污水污染原因
2.1? 地理環境差異
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地理環境因素,導致農村生活污水難以經過收集處理后再排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在逐步增加。這不僅增加了自然環境自我凈化的負擔,還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3]。此外,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家庭式家禽養殖都是以散養為主,導致禽畜糞便不能集中處理。經過雨水沖刷直接流入河流,糞便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質污染了水源,威脅到農民的身體健康。
2.2? 環保意識差異
由于各地村民生活習慣和受教育水平存在差異,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普遍不強。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堆放,農藥產品包裝隨意丟棄,經過雨水沖刷流入田地,直接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有的還形成了小污水洼,常年得不到清理,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水塘變成了臭氣熏天的污水塘,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居住環境[4]。
2.3? 政府關注度不夠
政府對農村污水處理的資金投入不多,沒有作出合理規劃,這也是玉林市農村污水污染的原因之一。政府對農村污水處理的關注度不夠,有的甚至忽略了,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導致農村和城市污水處理出現兩極分化[5]。
一些非環境友好型企業轉移到鄉村,而地方政府對這些企業缺少監管,使得這些重污染企業的污水不經任何處理就流入江河中,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負擔,污染了綠水青山。
3? 玉林市農村污水防治現狀
3.1? 立法層面
我國201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對農村污水處理作出了相關規定,其中第五十二條指出國家支持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污水、垃圾集中處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并保障其正常運行。
第五十六條指出國家支持禽畜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禽畜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禽畜養殖場、禽畜小區應當保障其禽畜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環境。這些新規定為農村污水處理提供了法律保障[6]。
3.2? 地方政策
廣西自治區政府也在2018年7月20日發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水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內容提到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
到2020年,玉林市日新增(新建)生活污水處理能力5萬t。新建(擴建)的縣級及以上污水處理設施必須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7]。
2018年12月底前,玉林市、欽州市、北海市制訂完成轄區內禽畜養殖規劃,科學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和養殖形式,加快推進城鄉生活直排口截污治理,加快城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配套污水管網建設,流域內鎮級生活污水處理廠負荷率應不低于80%。
農村水污染防治不僅在國家層面上得到了法律保障,在地方政府層面也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落實方案。從玉林日報了解到,截至2019年下半年,玉林市已經建成74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均已達到設計負荷率,玉林市各縣(市、區)計劃建設約278 km2延伸污水管網[8]。
4? 玉林市農村水污染存在的問題
4.1? 立法不足
雖然自治區政府出臺了各種政策計劃,但都是以完成短期目標為目的,沒有形成長效的、可持續適用的法律法規。一些地方政府雖然出臺了針對本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規定,但玉林市缺少相關的規定,農村依然執行城鎮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而且這些標準顯然不適用于農村污水排放,難以有效防治。
4.2? 缺乏針對性的防治機構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制下,縣級生態環境局是最基層的環境保護機關,少部分鄉鎮成立了環境保護辦公室,但由于監管職責不明確,使得農村環保基本處于無管理狀態,對農村水污染缺乏有效的監管。
4.3? 法律責任不明確
明確法律責任能提高農村水污染防治效果,就如酒駕入刑一樣,應該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如果違反農村環境保護法,就應加大處罰力度,這樣有利于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效果,使農民遵守法律,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5? 玉林市農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路徑
5.1? 以國家立法帶動地方發展
新《環境保護法》針對農村環境保護進行了一系列規定,在總體上給農村環境保護提供了思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地域差異明顯,即使在同一省份,環境保護條件也不同,各級人民政府應該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當地條件,作出詳細的專門立法。堅持城市和農村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確保農村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切實保障農民基本權益,改善農民居住環境。
5.2? 建立農村水污染防治機構
在鄉級政府成立環境保護辦公室,統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與河長制一樣,嘗試在每個村落設置水長制,負責該村的污水排放和水資源保護等監管工作,統籌規劃,明確其責任。建立環境侵權舉報投訴機制,讓村民有舉報途徑,并敢于舉報,鼓勵村民參與到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以此彌補農村水污染監管缺失。
5.3? 加強監管,明確責任
把農村水污染防治納入相關人員的績效考核中。加強對農村水污染防治資金和經費的使用監管,確保資金落到實處。加強環境保護執法人員的監管責任,提升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追究。
5.4? 積極推進環境公益訴訟
在農村地區,環境違法行為還是普遍存在的,農村環境污染的間接性和潛在性導致受害主體不明確。老百姓很多時候處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狀態,明知道存在污染環境行為,卻由于找不到明確的侵權主體和受害主體而不了了之。而少部分案件雖然有明確的受害人和侵權人,由于長期以來的厭訴心理,更多的村民選擇忍氣吞聲。這時就需要國家司法機關代替受害者,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充當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消除農村環境污染中受害人不明和無人控訴的尷尬局面。
5.5? 延長環境公益訴訟時效
一般的民事訴訟時效為3年,但是環境侵權具有長期性和潛伏性特點,3年的訴訟時效對環境侵權案件來說遠遠不夠,對于受害者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因此環境公益訴訟時效應該為彈性時效,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環境受害主體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廣西水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 (2018—2020年)的通知 (桂政辦發〔2018〕81號)[EB/OL].[2018-08-01].www.gxzf.gov.cn.
[2]蔣佳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19(15):86,88.
[3]王春燕.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法律對策[D].保定:河北大學,2014.
[4]王敏.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的現狀及其法律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9):188-189,219.
[5]肖萍,朱國華.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選擇與治理體系的構建[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5(4):73-79.
[6]馮永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策略分析[J].河南農業,2019(26):35-36.
[7]陳春雷.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意識缺乏的原因與解決之道[J].人民論壇,2019(35):110-111.
[8]蔡守秋,吳賢靜.農村環境保護法治建設的成就、問題和改進[J].當代法學,2009,23(1):68-76.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