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楊堅
初春乍暖還寒,廣東肇慶高要區金利鎮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工地機器轟鳴,生產線上工人忙碌不停,路上滿載的貨車絡繹不絕。中國小五金之鄉,正在全面復蘇。復蘇的背后,還蘊含著更強勁的發展脈動——高要區委副書記、區長江棟才表示,該區正扎實成效加快創建金利省級高新區,奮力把金利打造成千億級制造業大鎮。
除了經濟大鎮的高速發展,也要以鄉村振興夯實經濟社會發展根基。高要區通過強黨建、美環境、惠民生、興產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并細化政策保障強力促進脫貧攻堅,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金利鎮位于高要區東部,是肇慶連接珠江西岸和西江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是高要和肇慶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中國建筑五金精品生產(采購)名鎮、省五金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全省六大汽配園區之一、省深化和擴大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管理改革試點鎮。
2018年6月,肇慶市人民政府以廣東肇慶高要區產業轉移工業園區(下簡稱高要產業園)為主體申報了廣東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肇慶金利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要產業園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無論是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產業發展水平還是園區創新創業環境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具備了創建省級高新區的堅實基礎和優勢條件。高要區科技局局長伍尚榮介紹,高要區深入實施肇慶市“西江人才計劃”和“高要雄才計劃”,為園區吸引了更多高層次人才前來創新新業,大力培育發展汽車零部件為特色的創新產業集群。
據了解,高要產業園以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電子及汽車零配件產業為主導,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吸引了嘉利車燈、鴻圖科技、廣東信基等一批具備高科技含量的行業龍頭企業入園,該區還與上大鑫侖公司、上海大學三方合作共建“上海大學(肇慶工模具鋼應用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
目前,園區已入駐規上企業82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41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4家,2019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2.1億元,綜合發展實力不斷增強。接下來,高要繼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從規劃定位、產業平臺、招商引資、交通路網、土地管控、管理權限、組織架構等全面加快創建金利省級高新區,加快打造千億級制造業大鎮。

高要城區面貌
金利鎮擁有扎實的產業基礎,2019年金利實現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41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2019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2.1億元。目前,金利已形成汽配、五金、化工三大產業平臺。
今年,高要區大力開展“產業招商落地年”工作,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把金利作為招商引資主戰場,主攻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等城市,以廣東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為核心,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科技創新基地、五金智造小鎮、精細化工產業園區等產業平臺為抓手,重點圍繞汽配、精細化工、五金制造、5G新材料、人工智能、食品等主導產業,多渠道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同時,開展“產業用地整理季”活動,清理低效用地、盤活超期未建土地,提升現有園區土地綜合利用水平。全面推行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直接落地改革,高標準打造“數字政府”,打造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
金利五金智造小鎮是高要區主導產業項目之一,于2018年11月納入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庫,2019年3月批準為省重點項目。金利五金智造小鎮計劃引進五金企業500多家,年產值超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0多家,擬建成以五金產品的研發、生產、展銷為核心,集聚產業總部、研發基地、展銷基地、中試中心、交流中心、社區配套于一體的大灣區五金智造基地。該項目正開展全產業鏈招商,2019年引進五金企業33家,2020年計劃引進50家。
負責人表示,金利五金智造小鎮項目服務內容以小五金企業轉型升級為主,對本土傳統的五金家庭作坊進行引導,逐步吸納環保型、科技型、創新性、示范型的優質企業形成產業聚集,創造區位優勢,打造五金制造業強鎮。
立足于自身在壓鑄和五金模具方面的基礎與優勢,高要產業園吸引了一批汽車零部件及精密模具企業集聚發展,帶動了整個高要區乃至肇慶的汽車零部件行業蓬勃發展。廣東嘉利車燈有限公司(下簡稱嘉利車燈)就是汽配企業代表之一。
嘉利車燈項目總投資10億元,于2016年8月正式動工建設,2017年10月正式投產,至2017年12月,項目產值達1.5億元,實現“一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上規模、當年超億元”。
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李秀峰介紹,嘉利車燈主要服務于華南和華中地區的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本田等客戶,主要研發、生產、銷售汽車隨動前照燈系統、LED前照燈及提供汽車照明解決方案。未來將逐步增大研發投入,至2022年,將實現自主設計芯片及電路板。
廣東信基創新科技園項目作為金利鎮又一重大產業平臺,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項目全力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基地、華南汽配綠色創新生產基地、全產業鏈系統整合綠色汽配產業園、產業標準化中心、設計研發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企業文化交流中心,建設產品電商及物流配送基地,規劃建設高層酒店式員工公寓、飯堂、商鋪、公園、商貿、金融、娛樂、運動等場所。
據了解,該項目規劃建設“一園+兩區”,即標準化工業園、產業總部區、生活服務區。項目一期于2018年7月正式動工建設,已封頂6.5萬平方米,部分廠房已交付企業使用。
廣東信基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謝華介紹,建設信基創新科技園項目,主要是響應國家推動制造企業升級的要求。 “我們把企業聚集在一起,由完整高質量的汽車零配件企業形成了供應鏈聚集,可以滿足廣東整車大廠的需求。此外,園區未來通過APP運營管理,企業發生水管漏水,或是需要換一盞燈,只需在手機上點擊一下,馬上就會有服務人員上門,降低了企業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未來發展的智慧園區,是讓企業享受到數據聯通之后所帶來的便益,讓員工從生產的行為延伸到生活上的消費,通過這種場景的融入,實現真正的產城融合。”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高要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工作部署,堅持以基層黨建高質量引領鄉村振興,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高要區金渡鎮鐵崗社區北倚雄偉峻秀的爛柯山脈,南面廣闊平坦的沃土,宋隆河繞村前面過,奔流西江。村莊依小山崗而建,據傳百多年前山崗上有大量鐵礦石,因而得名鐵崗。走在鄉村的小路上,一路盡是清新的自然風貌,道路平整干凈,路邊草地蔥蔥郁郁,粉刷一新的村屋白墻上印有耕牛和牧童的畫卷,修舊如舊的老宅掛上了燈籠,秀才流傳下來的《鐵崗志》更為村子平添了不少人文氣息。因為鄉村振興,鐵崗社區實現了大轉變,由“后進村”一躍成為高要區甚至肇慶市的“明星村”。
鐵崗社區黨支部負責人感嘆,鐵崗社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得益于鄉村振興的深入實施。首先是基礎設施大大改善,整潔的硬底化道路,古巷道修復后重放光彩,昔日沼澤荒地改造成美麗花海,新配置的路燈解決了夜晚安全出行問題。其次是對社區環境進行了升級。在黨支部帶頭作表率,黨員積極推進下,三清三拆工作得到群眾的認可支持。有感于家鄉的變化,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樂于回家居住或度假。該社區負責人稱,接下來,鐵崗社區將乘著鄉村振興示范點和省道362線建設的東風,謀劃打造農家樂+農產品銷售的鄉村特色旅游生活圈,帶動特色民宿、農家樂、攝影等產業發展,實現社區集體經濟和居民個人收入雙增收。
社播村是高要區美麗鄉村示范村。社播村以肇慶市環保能源發電項目為依托,以肇慶市打造“河樂水”鄉村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聚焦水利、路燈、道路、排水工程、污水處理、公共文化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于2018年初完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并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社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賴才林介紹,社播村自推進新農村建設以來,完成全村雨污分流、道路硬底化建設,并將村集體閑置用地改建為文化休閑場所,將村民舊宅改建為村史館和客家文化館,使社播村人文氣息更加深厚。在黨支部和黨員積極推動聯系下,三清三拆工作順利完成。黨支部不定期召開黨員大會,通過黨員包組聯戶,向全村340戶村民宣傳政策,帶動村民共同建設旅游示范村,大力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同時大力培育發展蔬菜種植基地和黃金菊種植基地,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此外,高要區通過加快“河樂水”片區特色農業產業規劃,以特色農業帶動鄉村旅游,迅速啟動發展“河樂水”山坑菜種植產業項目。高要惠民供銷菜籃子公司通過在社播村、仙人坑村、銀村流轉土地方式,投資建設山坑菜種植示范基地,聘請當地農戶開展基地種植管理,為地周邊農戶解決就業崗位180多個。目前,種植示范基地以種植菜心、芥菜、番茄、茄瓜等日常蔬果為主,主要供應到肇慶市、高要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醫院、各類學校飯堂。2019年,該種植示范基地年產出各類蔬菜1800多噸,實現產值580多萬元。

高要區“河樂水”山坑菜種植示范基地(高要惠民供銷菜籃子有限公司提供)
為進一步擴大蔬菜種植規模,高要惠民供銷菜籃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為農戶提供種子、化肥等物資,蔬菜栽植技術指導服務以及成品蔬菜銷路和保底回收,鼓勵農戶發展種植山坑菜。目前,基地已帶動了樂城鎮社播村、仙人坑村、銀村村、羅院村、思可村等10多個村委會、210多戶村民加入山坑菜種植行列,其中貧困戶一批,將有效地帶動貧困戶增收。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高要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落實區、鎮、村三級書記抓脫貧攻堅領導機制,層級壓實精準扶貧責任,落實落小落細幫扶措施,全面實施掛牌督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翁建強是高要區樂城鎮銀村村普通貧困戶,家中共3人,其中母親70歲,女兒就讀小學四年級。在扶貧駐村隊伍的政策指引與技術支持下,翁建強開始發展肉兔養殖項目。通過規模養殖,銷售肉兔給周邊酒樓、散戶、批發市場,翁建強的兔場在鎮內及附近村莊小有名氣,肉兔供不應求,每年實現年收入約3至4萬元。同時,其還利用政府危房改造補貼與自家賺的錢蓋起了一座兩層水泥混凝土結構的房子。女兒也每年能領取到3000元的教育生活補助。
據了解,高要區通過發揮園區引領作用,發揮企業幫帶作用,發展資產收益項目,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實施勞動轉移就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全力推動消費扶貧,充分發揮專項幫扶資金作用等舉措,加大對貧困戶的政策支持。同時加強協調聯動,推動教育、醫療、住房、兜底、飲水安全五項保障全面落實。開展萬名黨員進村居活動,落實黨員干部聯系扶貧戶制度,逐鎮、逐村、逐戶摸清情況,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真脫貧、脫真貧。接下來,高要區將持續做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扶志扶智等幫扶措施,對存在返貧風險和貧困邊緣的人員“一戶一策”落實幫扶,鞏固脫貧成果,在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全面脫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