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以升 宋雅光
摘 要:從射陽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狀出發,找出存在問題,并提出以總體規劃為引領,壯大主導產業規模;以高新科技為支撐,推動園區轉型升級;以機制創新為核心,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等建議。
關鍵詞:射陽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9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1? 射陽縣農業園區發展現狀
射陽縣是農業大縣,總面積2 776 km2,耕地面積13.8萬hm2。近年來,射陽縣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全縣已建成一定規模的農業園區16個,其中667 hm2以上規模園區2個,設施農業面積達1.47萬hm2,初具發展規模。
2? 存在問題
2.1? 規劃起點不高
射陽縣各鎮有大小園區近16個,仍處于一鎮多園的低端發展層次,未能形成一鎮一園或多鎮一園的發展特色。在規劃上,往往是一鎮一規或一鎮多規,缺乏縣級層面的產業規劃和大片區規劃,造成全縣產業發展目標不夠明晰,布局分散,無法形成規模集群效應,難以打造區域性知名品牌[1-2]。
2.2? 生產方式粗放
雖然近年來射陽縣高效農業規模在不斷擴大,但由于受到技術、資金、人才及管理水平的制約,全縣農業園區沒有做到高效化、精細化、標準化,仍屬于比較粗放的生產方式,與現代農業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2.3? 產業融合脫節
射陽縣多數農業園區處于初級生產階段,第一二三產融合度不高,發展鏈條脫節,缺乏高效益深層次產品加工企業,附加值難以提高,產業發展規模小[3]。
3? 農業園區建設建議
打造現代創新型園區迫在眉睫,為加快射陽縣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步伐,2019年射陽縣委、縣政府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創建市級科技園示范園3家、省級科技園示范園3家、國家級示范園2家。為了促進射陽縣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3.1? 以總體規劃為引領,壯大主導產業規模
突出重點產業,打造重點園區,優化產業布局,努力打造五大產業特色園區。
一是在東南部打造桑菊小鎮特色產業園。以盤灣鎮、特庸鎮、洋馬鎮為主體,依托產業規模,挖掘產業特色,打造桑菊生態風光產業帶,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二是在射陽河以北,以大蒜產業為支撐,建立射陽白蒜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臨海鎮、千秋鎮為主體,依據規模種植優勢,培大育強大蒜精深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拓展市場空間,提升產品附加值。
三是在東部以黃沙港、射陽港開發區為主體,依托特有的海洋捕撈和海淡水養殖規模特色優勢,申報省級、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四是在西部以海河鎮、四明鎮為主體,以標準化種植為支撐,發展“南粳9108”“南粳46”等優勢品種規模化種植,發揮“射陽大米”品牌優勢,以射陽國投公司的優勢打造射陽稻米特色產業園。
五是在中部以合德射陽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體,整合南北園區,以生物種苗和精品果蔬為主導產業,擴大規模,提高科技含量,培優育強現有農業企業,引進配套精深加工企業,擴展種植規模0.16萬hm2,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雙園同創”建設,在3年內打造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3.2? 以高新科技為支撐,推動園區轉型升級
讓現代農業園區成為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的輻射源、興業富民的助推器、科技企業的孵化器。
一是要重視科技型企業建設。招引和培植農業科技型企業,每個園區每年申報不少于2家市級科技型企業、1家省級科技型企業。圍繞特色優質種苗培育,開展綠色高效種植、產品精深加工、智慧農業和農機裝備應用等重大關鍵性技術集中攻關。
二是要重視科技型園區的創建。五大園區圍繞“打造一個特色產業,明確一個承接平臺,對接一個專家團隊,建設一個科研中心,培育一批專業人才”規劃要求,合力打造科技型創新示范基地,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等級園區創建目標任務。
三是要重視園區綠色轉型發展。杜絕粗放式發展方式,拉長產業鏈條,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生產標準化、產出高效化、產品品牌化,園區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要達到90%以上,“四新”技術覆蓋率達到100%,把園區建設成為科技承載、產業支撐、項目集成、要素集約、機制創新、示范引領的載體。
3.3? 以機制創新為核心,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健全管理運營機制。成立跨鎮區的園區管委會和園區發展公司,形成推動園區持續發展的運營機制。研究制訂推進全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指導思想、建設目標、組織保障等方面出臺具體措施,形成全縣上下合力推進創新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濃烈氛圍。要正確處理好園區管委會與所在鎮區之間的關系。園區在一個鎮區的可以采取“鎮園合一”的管理模式。園區跨越幾個鎮區的,要切實發揮縣級調節職能,抽調專人組建成立跨鎮區農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做到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績效考核等獨立管理和運行,用經濟開發區的管理模式、抓工業的思維管理和經營農業園區。
二是整合資金投入機制。縣級財政年度預算中增加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園區建設的職能部門要打破區域規劃,整合特色相同園區,將產業化水平高、帶動能力強、主導產業規模特色明顯的園區做強、做大,積極申報省級示范園區和國家級產業園區,爭取產業化發展資金和中央農業發展項目資金支持。
三是探索新型合作機制。加強與國有企業合作,壯大園區實力,提升抗風險能力。射陽農業園區積極與射陽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射陽縣農業水利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射陽縣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實行掛大靠強,入股投運,解決發展資金的瓶頸,并帶來公司化管理模式的創新;加大與科研院校合作,實現成果轉化,提升園區市場科技竟爭力;與省內外一流農業高校成立江蘇鳳凰農谷專家工作站,構建產學研聯盟創新體系,共同推進企業與學校的技術合作,形成專業、產業相互促進,實現產學雙贏;加大與社會主體合作,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使企業與農民實現利益共享,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輻射帶動。繼續與全國十強醬椒企業——江蘇洪寧食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讓園區成為企業優質原料供應地。
參考文獻:
[1]李建智,韋景峻.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的思考——對郊區富民示范區建設情況的調查[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1(4):23-25.
[2]盛同存.加快發展射陽縣現代農業的思考[J].南方農業,2014(33):115-116.
[3]聶雪峰.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商南縣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調查與思考[J].福建農業,2014(9):84-85.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