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當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在此關鍵時刻,藥企如何提供專業技術支持,以及做好社會責任的擔當,顯得尤為重要。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廣藥集團”)正是其中的代表——其直面挑戰、迅速行動,努力抗疫,克服時艱,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據悉,自春節以來,其共計5000余人奮戰在抗疫一線,向湖北、廣東等省份捐贈藥品、防護物資超2000萬元,同時還承擔了口罩門店銷售和“穗康”小程序口罩預約購買的落地執行,努力為廣東省、廣州市的疫情防控筑起一條“看不見的供給線”。
“廣藥集團堅持‘兩不兩保承諾,即‘不提價、不停工;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公益為上,努力為疫情防控貢獻廣藥力量。”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說。
廣藥集團經過400多年發展,從廣州城北京路上的一家中藥小藥鋪起步,如今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制藥工業企業、全球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基地。
近日,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接受《小康》記者專訪。他表示,廣藥集團已連續八年居“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首,致力打造健康產業4.0。談及疫后經濟,他表示廣藥集團正圍繞著“中藥+時尚”開展多項合作和探索,開辟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新路徑,爭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排頭兵,努力建設獨具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世界一流企業。
《小康》·中國小康網:新冠病毒肺炎在今春肆虐,廣藥作為龍頭藥企之一,如何幫助抗“疫”?并做了哪些突出工作?
李楚源:廣藥集團堅持“兩不兩保”四個承諾,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詳細來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廣藥集團累計向湖北、廣東等各地捐贈防疫藥品、物資價值超2000萬元。而作為廣東省及廣州市藥品藥械和防控物資儲備承儲單位,廣藥集團旗下廣州醫藥有限公司從1月20號開始全體采購人員取消休假,全力以赴開展工作。

疫情發生以來,廣藥集團第一時間通過廣東省紅十字會向湖北、廣東等省份捐贈價值 1200 萬元的藥品、防護用品等急需物資。累計捐贈超過 2000 萬元。
目前,廣州市儲備藥品目錄品種及廣東省短缺藥儲備目錄品種全部儲備到位,市場急需的防控用品也在陸續到貨。從1月20日至今,累計收儲各類防護用品、測溫儀器、消毒用品等品類30多個,總數量達超億件。
廣藥集團旗下白云山光華制藥還積極推進磷酸氯喹全國乃至全球馳援工作。2月3日,廣藥集團接到廣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指揮部的指示,迅速開始磷酸氯喹片的全球采購和自主生產工作。2月10日從巴基斯坦緊急采購了21.5萬片磷酸氯喹到廣州,迅速投入抗疫一線臨床。在自主生產方面于2月4日與重慶原料廠家落實了磷酸氯喹原料藥,隨后進行了試劑級原料用于處方工藝小試研究,并完成包裝設計。2月17日,廣藥集團白云山光華制藥獲得《藥品補充申請批件》,至今已生產318萬片產品,可滿足約8萬名患者用藥。
目前,磷酸氯喹已被納入新冠肺炎第六版、第七版診療方案。近日,廣藥集團還啟動國際抗疫援助。截至4月2日, 18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與白云山光華制藥進行聯系,其中已向印度尼西亞出口30萬片磷酸氯喹,并向伊朗捐贈了5萬片磷酸氯喹片。
此外,廣藥集團旗下白云山板藍根、王老吉藥業克感利咽口服液、花城抗病毒口服液、白云山口炎清等中成藥以及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均收到不少海外訂單。截至4月2日,廣藥集團已緊急空運10000包白云山板藍根馳援海外同胞,助力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而疫情期間,在沒有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之前,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可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經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由此可見,中醫藥產業已成為國家新經濟增長點。要促進中醫藥產業的大發展,必須堅持古為今用、守正開新,讓傳統中醫藥更具“流行范兒”,才能更有效的推動中醫藥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所以廣藥集團提出了打造“時尚中藥”的理念。
所謂“時尚中藥”就是用最先進的科研技術,用現下最流行的年輕人易于接受的市場推廣模式,打造的當下普羅大眾最需要的健康產品。目前廣藥集團正在積極開發多種中藥跨界產品,將中藥融入到“衣食住行”當中。
在“衣”方面,中醫藥+服飾,不久前廣藥集團已經與例外時尚集團和方所文化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研究開發多種中醫藥服飾產品。
在“食”方面,1828王老吉現泡涼茶連鎖店近期圍繞著“中藥時尚化”進行了很多產品創新,比如在奶茶中加入荷葉,形成口感更加清潤的奶茶,在茶葉蛋中加入“陳皮普洱”,變成了陳皮普洱茶葉蛋等,此外還有涼茶冰棍、刺梨月餅等混搭的新式吃法。
在“行”方面,中藥+出行,廣藥集團正與和廣汽集團探討“中藥+汽車”的跨界合作,將通過研發車載中藥香氛保健技術,打造全球首款融合中醫藥產品和理念的健康車。同時,已準備聯合韓國旅游局開展“王老吉+韓國旅游”計劃。
在“住”方面,廣藥集團與例外時尚集團和方所文化集團正積極研發中藥枕頭、飾品、眼罩等居家產品。此外廣藥還積極探討開發“中醫藥涂料”,讓中醫藥融入房地產裝修。
如果說,中醫藥是中國為全球健康提供的“中國方案”,“時尚中藥”可以說是廣藥集團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的“廣藥方案”。廣藥集團還提出了“時尚中藥”的四條發展路徑,即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科普化和大眾化。
“中藥現代化”是指利用現代技術挖掘中醫藥寶庫。從2008年起,廣藥旗下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就聯同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對板藍根進行較為全面的臨床循證和基礎研究。目前,廣藥白云山與鐘南山院士團隊已經從板藍根中分離得到的一種新的抗病毒成分,這種白云山板藍根抗病毒吲哚類化合物含量更高、抗病毒效果更好,并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
被譽為“涼茶始祖”的王老吉,在2008年組建了“涼茶重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010年,王老吉涼茶安全性評價項目成為率先參加國家863計劃的涼茶項目,并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王老吉參與的“中草藥DNA條形碼物種鑒定體系”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為涼茶行業首家獲此殊榮的品牌。世界權威科技雜志《Nature》還用整版文章來報道王老吉的國際化和科技創新。
中藥國際化方面,2008年,白云山板藍根成為首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研究的中藥產品。2010年,《白云山復方丹參片防治老年癡呆作用機理研究》成為“偉哥之父”、諾獎得主穆拉德博士首個簽約研究項目。廣藥旗下白云山奇星的華佗再造丸已連續十多年位居全國中成藥出口第一名,并進入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醫保。脫胎于中醫藥的王老吉涼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洲,出口已達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藥科普化方面,早在《中醫藥法》頒發的十年前,白云山下就誕生了全國首家半開放式中醫藥博物館神農草堂。這個公開的平臺,濃縮了中國數千年的中醫藥知識和文化,不僅成為高校的科普基地,更成為全球人民了解中醫藥的重要窗口。此外,廣藥集團還先后建設了 “王老吉涼茶博物館”“陳李濟博物館”“采芝林中藥博物館”等多個中醫藥文化科普平臺。
而中藥大眾化方面,廣藥集團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的作用,將中藥廣泛用于大健康領域,讓更多消費者可以使用。王老吉涼茶、靈芝孢子油等名優產品皆是大眾化方面的代表作。廣藥集團目前積極推動的“中醫藥+衣食住行”跨界合作,正是推動中藥大眾化的創新實踐。
廣藥集團要把“中藥四化”的建設和“時尚中藥”的打造結合起來。一方面,努力實現中藥事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將“年輕”、“品味”、“科技”、“品質”等時尚元素引入廣藥白云山產品,更新產品形態和市場定位,推動“廣藥”中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大力推動中醫藥的“科普化”和“大眾化”,以新的傳播媒介和手段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普及中醫藥知識、傳播中醫藥文化。
《小康》·中國小康網:從您剛才介紹近年來的中醫藥產業布局可見,廣藥集團確實是中國藥企先鋒之一。因此也很好奇,廣藥及旗下品牌創立與傳承的故事是怎樣的?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今天的超千億級企業航母?
李楚源:廣藥及旗下品牌創立與傳承的故事可謂源遠流長。廣藥旗下陳李濟是全球最長壽的藥廠,在我國漫長而寶貴的醫藥寶典中,一直流傳有“北有同仁堂,南有陳李濟”一說。據考證,陳李濟創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比同仁堂還早69年。

廣藥集團與例外時尚及方所文化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展“疫后”經濟。
公元1600年,廣東南海縣商人陳體全乘船回廣州,不慎將貨銀遺落在船上,被同船的李昇佐拾獲。李同為南海縣人,頗通醫道,在廣州經營一間中草藥店。李升佐終日在碼頭等候,終將遺銀歸還失主。陳體全感李昇佐品德誠實,意欲酬報,被李婉言謝絕,陳體全干脆拿出遺銀半數,投資于李昇佐經營的中草藥店,陳李兩人納下合伙文書:“本錢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濟世,長發其祥”,并將店號定為“陳李濟”,意為陳李同心,和衷濟世,“陳李濟”由此成為中國技術與資本合作的股份制公司的最早雛形。兩人還甚至立下陳李兩家族互不通婚的“家規”。自此,“陳李濟”的店號在廣州城南雙門底,就是如今廣州北京路194號掛起。
這便是廣藥集團的起源。400多年來,一代代陳李濟人始終恪守那紙十六字合伙文書,堅守古方正藥,所提倡的“合作”、“濟世”的理念,也成為了廣藥白云山傳承的核心精神之一。
2010年,陳李濟被世界吉尼斯認定為“全球最長壽藥廠”, 繼陳李濟之后,敬修堂、潘高壽、何濟公等一眾廣藥品牌在廣州十三行一帶誕生,隨著千年商都廣州的發展而逐漸崛起,成為家喻戶曉的廣州城市名片。
如今,廣藥集團擁有上市公司“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30多家成員企業。”當中有10家百年企業,包括“陳李濟”、“中一”、“敬修堂”、“采芝林”、“王老吉”、“星群”、“奇星”、“潘高壽”、“明興”、“光華”等。獲得中華老字號認證的企業有12家,除上述10家百年企業外,還有“何濟公”和“健民連鎖”。
2019年,廣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實現營業收入649.52億元,同比增長53.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7.46億元,同比增長28.84%,銷售和扣非凈利潤實現雙增長。在上市公司“白云山”的發展帶動下,廣藥集團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330億元,同比增長15%;利潤總額達50億元,同比增長21%,并保持持續領先的行業地位,連續八年穩居“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第一位,位列中國500強第160位,比2018年上升5位,并入選國企改革“雙百企業”名單,將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先行先試。
《小康》·中國小康網:作為擁有400多年歷史的藥企,廣藥集團除了保持傳統技藝外,在制藥、醫療等多個板塊有哪些推陳出新?如何做到傳統與創新平衡發展?
李楚源:如今全球醫藥市場紛繁復雜、競爭激烈,國內醫藥產業生態環境也正面臨大變革。一個企業最終的競爭力是創新能力。生物醫藥行業和其他行業比,創新更重要,創新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人才引入方面,廣藥集團很早就積極引進“外腦”。2012年,廣藥集團引進199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偉哥”之父弗里德·穆拉德博士擔任廣藥研究總院院長。在他的指導下,白云山金戈成為首個中國“偉哥”,于2014年上市,上市第一年銷量就超過原研藥。
此外,廣藥集團針對醫療器械新業態的發展,于2015年又引入了第二位諾貝爾獲獎者,聘任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博士擔任廣藥集團醫療器械研究院院長,開發中高端醫療器械。還與美中硅谷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將搭建廣藥集團與硅谷生物醫藥聯盟、中美生物醫藥協會、硅谷地區高校院所的三個合作平臺,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人才。
2017年,廣藥集團聘請國醫大師周岱翰、中國科學院蘇國輝院士和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羅順博士為首席顧問及首席科學家。2019年廣藥集團聘請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蘭迪·謝克曼擔任集團及旗下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將在抗腫瘤藥物研發等方面展開合作。
在廣東省創新500強排名中,廣藥集團位居廣州企業首位。目前,廣藥集團已形成諾貝爾獎得主3人、國內院士專家和國醫大師20人、博士及博士后超百人的強大高層次人才隊伍,擁有國家級科研機構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6家、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16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近30項。
在人才的帶動下,廣藥集團對標世界前沿技術,搭建一流科研體系,目前已將科技發展對準了蛋白類生物藥、新型抗腫瘤藥物、干細胞及精準醫療,致力打造健康產業4.0。
廣藥集團全球首創的“一苗多效”抗腫瘤疫苗正在開發。2017年3月,廣藥集團屬下生物醫藥研發與產業化平臺廣州拜迪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廣州白云山南方抗腫瘤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新型抗腫瘤疫苗的開發及應用項目。該新型疫苗屬國內外創新的生物技術。
廣藥集團目前還在積極研發治療性雙質粒乙肝疫苗,該疫苗是國內外首創、國家一類生物制品新藥,入選國家“863計劃”,獲得國家“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資助。
2018年初,廣藥集團已收到化學藥1.1類新藥頭孢嗪脒鈉和注射用頭孢嗪脒鈉的臨床試驗批件。頭孢嗪脒鈉是我國近二十年來唯一成功獲批的頭孢類1.1類新藥臨床批件,適應癥為社區獲得性肺炎,已獲得美國專利授權1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項。
目前,廣藥集團在研新藥覆蓋蛋白類生物藥、新型抗腫瘤藥物、疫苗等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重點發展的藥品。其中新型抗腫瘤疫苗是重點研發方向。
優質的產品使得廣藥集團產品不斷走出國門,國際化提速。早在2008年,白云山板藍根就成為全球首個獲NIH資助的中藥研究項目。而廣藥集團旗下廣州白云山漢方現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植物抗腫瘤藥酒石酸長春瑞濱獲得了素有進駐歐美市場“綠卡”之稱的歐洲藥典適用性認證,廣藥靈芝孢子油是該技術的代表產品。該認證由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EDQM)簽發是全球門檻最高的藥品認證之一,也是藥品進入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小康》·中國小康網:扎根于粵港澳大灣區,廣藥集團在大灣區建設方面有什么布局,怎么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世界一流企業?
李楚源:廣藥集團依靠區位優勢,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合作與發展。一方面,廣藥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產學研合作。與澳門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優勢互補,攜手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與香港大學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科研、人才、產業、醫療、文化等五位一體的合作體系。
另一方面,廣藥集團加快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廣藥集團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發銷售總部和廣藥生物醫藥城白云基地物流項目已動工,后者將成為大灣區醫藥供應鏈物流覆蓋體系建設的重要樞紐。
而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其中,橫琴中醫藥產業發展是實現澳門產業多元化的重要抓手。廣藥集團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支持橫琴發展,其與位于橫琴的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
今年1月3日,廣藥集團聯合澳門資本共同出資,在澳門成立“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發展產業有限公司”(簡稱“廣藥澳門國際公司”)。當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致信祝賀,預祝廣藥集團在澳門成立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發展產業有限公司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作出貢獻,推動產業多元化,為澳門帶來新氣象。
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中央關于澳門發展的戰略謀劃和部署,也是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中醫藥產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廣藥集團的優勢業務。因此,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總部將在“一國兩制”“一企兩地”“一品兩賣”的思路下促進產業聯盟的形成:“一國兩制”,充分發揮“兩制”的優勢讓廣藥集團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一企兩地”,廣藥集團的基地在廣東廣州,國際總部在澳門,從而充分發揮兩地的資源優勢;“一品兩賣”,更大地面向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

刺檸吉生產線
從首倡“時尚中藥”,推動“中藥時尚”,到積極參與橫琴中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成立廣藥澳門國際公司等多方面可見,廣藥集團正爭當大灣區中醫藥發展排頭兵。
《小康》·中國小康網:作為國企,廣藥集團除了做好本身藥企的職責外,如何積極踐行“扶貧攻堅”的社會責任?
李楚源:廣藥集團通過“輸血+造血”,開展援建扶貧工作。集團制定“123”扶貧工作思路,即堅持一個理念——“廣藥白云山,愛心滿人間”,兩種幫扶方式——“輸血”和“造血”,三個工作原則——“準、早、特”,改變傳統大包大攬的兜底扶貧方式,走出了一條“授人以漁”的產扶結合精準扶貧新路子。
例如,去年,廣藥集團積極幫助貴州發展刺梨產業,通過王老吉的品牌優勢、先進的研發技術和完善的渠道優勢,從以往簡單的刺梨產品購銷向刺梨產業鏈的培育、打造轉變。廣藥集團制定了《貴州刺梨時尚生態產業“136”發展方案》,舉全集團的科研力量,僅用98天時間就高效開發出了刺檸吉系列產品,先后在北京、貴州舉行了新品上市活動,以產業“造血”的方式幫扶貴州發展。
刺梨此前“養在深閨無人識”,通過王老吉刺檸吉系列產品的研發、上市及全國推廣,目前多地消費者都在關注、了解、品嘗刺梨產品,為貴州刺梨市場注入了新活力。廣藥集團從資源、產品、資金、品牌、運營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幫扶,研發出集“健康、扶貧、消費”三位一體的刺檸吉系列產品。2019年,刺檸吉系列產品實現銷售超1億元,帶動貴州刺梨生產加工企業銷售增長30%以上,間接帶動相關農戶及務工人員超過2.8萬人增收致富。今年4月,廣藥王老吉2億元扶貧消費券正式上線,我和鐘南山院士組成“直播團”,一起帶貨。未來,廣藥集團還將立足“互聯網+”時代開辟新路徑,實現刺梨產業的精準扶貧,進一步播種公益未來,打造刺梨百億產業。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劉永富主任批示:“廣藥集團對貴州刺梨的產業幫扶做法值得宣傳推廣,對有一定發展基礎和發展前景的特色優勢產業,通過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和東西扶貧協作范圍,形成科技創新、市場開發、龍頭企業帶動等措施做大做強,促進脫貧乃至致富,是一條好路子。”
2019年,廣藥集團幫扶貴州刺梨產業發展項目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全國企業扶貧案例,是廣州市唯一入選案例,廣藥集團及旗下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被評為“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廣藥集團還在梅州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對口扶貧村發展仙草“造血式”產業扶貧;在甘肅四個縣設立“扶貧車間”,通過藥材種植采購深加工等途徑進行精準扶貧。
未來,廣藥集團將堅持人才為本、時尚引領、科技支撐、文化塑魂、管理制勝、黨建聚力,爭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爭當廣東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排頭兵,爭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排頭兵,建設獨具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世界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