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爐中

摘 要:綠色生產背景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提升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針對上塔市鎮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有益于水稻種植業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10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1? ? ? ? 文獻標志碼:A
水稻種植中病蟲害防治不可忽視。當前,我國水稻種植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針對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在綠色生產背景下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研究出了全新的綠色防控技術。借助新型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平,并保障了水稻種植業穩定發展。
1? 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1?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措施是保障水稻病蟲害最常用的一種手段,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措施,其中涵蓋了優質高抗品種推廣及先進水稻栽培技術推廣。利用土地深翻、深水滅蛹等措施,可對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控,并維護田間的生態系統平衡。
上塔市鎮水稻田發生了嚴重的水稻二化螟危害,采用的防治技術如下:在其越冬化蛹的高峰時期,利用灌溉水消除病害,水層深度超過10 cm,持續澆灌7 d,將土壤當中大部分高齡幼蟲及蟲蛹淹死。此外,二化螟羽化期間,及時翻耕土地,在其化蛹之前,適當降低田間的水層,在達到化蛹的高峰期之后,合理提升田間的水層,減少了很大一部分蟲害基數[1]。
針對水稻生產,相關部門推廣了高抗優質的雜交水稻品種,預防水稻稻瘟病及稻飛虱病等。其中,針對回收的稻草進行對偶發酵,深翻要達到土壤層以下,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稻草中含有的二化螟蠶蟲數量,殺滅稻飛虱卵。在對水稻進行移栽的過程中,田間觀察工作必不可少,要移除患病水稻,減少致病原數量,使病蟲害的防控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1.2? 生態調控
生態調控工作具體來說是應用生物鏈的原理,與生物多樣性進行有效結合,借助蟲害的天敵,減少田間蟲害基數,以改善實現農田生態環境的效果,加強其自身抵抗蟲害的能力[2]。
上塔市鎮水稻在田間栽種了芝麻、大豆和綠肥,構建了天然的保護帶及誘集帶。在春耕和夏收時節,沒有將田埂生長的雜草全部去除,合理保留雜草,為蟲害的天敵繁殖提供了基礎,如蜘蛛等。此外,在田間種植了香根草,產生了誘集水稻螟蟲的效果,使水稻田間的螟蟲數量明顯下降,并為天敵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1.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振頻式殺蟲燈、性誘導劑殺滅二化螟、稻縱卷螟稻飛虱成蟲等。某鄉鎮水稻在田間安裝了頻式殺蟲燈,高度為1.5 m(圖1),每3.5 hm2安裝1盞燈,對于二化螟的殺滅效果非常理想,同時殺滅了稻縱卷葉螟以及稻飛虱等成蟲。在害蟲最開始達到蟲蛹羽化時期,在田間放置誘捕器,在害蟲羽化的末期將其回收,有效減少了成蟲的數量。利用誘捕器釋放雄性激素,導致害蟲雌雄失去比例,實現繁殖率下降,可以降低蟲口密度。
1.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具體來說是借助有益生物和其產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防治效果非常突出,并且不會產生任何藥物殘留。當前,針對水稻病蟲害防治應用的生物防治有釋放赤眼蜂、稻鴨共作等。利用這些形式,使害蟲數量下降,并且不會使用大量農藥,保障了農作物的安全性。
上塔市鎮示范水稻田率先應用了生物防治,在最初產生病蟲危害的時期,每公頃稻田釋放10萬頭赤眼蜂,每間隔1周釋放1次,針對害蟲每個帶次釋放3次,對于成蟲的消滅效果非常理想。
應用稻鴨共作方法為:栽培水稻1周之后,每公頃稻田釋放120只鴨子,可結合實際情況調整釋放數量。在水稻開始孕穗時,將鴨子收回。鴨子會在田間覓食,捕食害蟲。
1.5? 化學防治
針對水稻蟲害的防治,還可以應用化學防治手段。但化學防治應用中,要遵循合理用藥的原則。其中,農業部門需要推廣高效、低殘留及毒性小的農藥。在種植水稻之前,要先對種子實施消毒處理[3]。雜交水稻品種,可利用2 000倍液的咪鮮胺乳油25%,浸泡1 d。一般的品種,可應用4 000倍液的咪鮮胺乳油25%,浸泡2~3 d。
2? 水稻病蟲害的防控措施分析
2.1? 構建健全的引導機制
為了使病蟲害防治效果更加理想,要重視防控引導機制的完善。其中,需要與水稻實際發展情況相互結合,以便制定的引導機制能夠全面且具體。例如,很多區域可以根據水稻的種植狀況建設示范基地,在基地應用綠色防控技術,也可與農民建立合作社,推廣先進的技術。
2.2? 注重水稻種植技術培訓
針對病蟲害防治,還需要構建專業化的組織,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目的是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在培訓過程中,農民會了解更多毒性低的農藥,明確低毒農藥對水稻質量產生的重要作用,以此提升種植質量,有利于提高經濟收入。
3? 結束語
水稻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并且可以將綠色農業的優勢發揮出來,提升病蟲害綠色防控水平。在種植過程中,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站在整個生態系統的角度,綜合應用物理、化學、生物及農業措施。此外,還要對綠色防控技術進行持續研究,以便發揮出更加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疏飛琴.樅陽縣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及其主要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2):97-98.
[2]陳欣鵬.探究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J].現代農業研究,2019(11):65-66,74.
[3]謝尚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J].種業導刊,2019(10):20-21.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