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
摘 要:農村財務管理與監督工作,可以實現監督村級財務情況,管理農村收入與支出,關系著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是村級財務運行機制的重要延伸,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鄉村治理能力的基礎工作,在穩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制度、健全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途徑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12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為推動經濟發展,應做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有效監管農村財務。
1? 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1.1? 農村財務制度執行力度不大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后,農村集體財務管理面臨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基層鄉鎮負責人未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程度不高,有一定的隨意性,導致部分農村財務專項資金管理不到位。
個別地區基層干部虛報、冒領、克扣、挪用“強農”“惠農”專項資金,個別鄉鎮、村出現白條支出現象,招待費和工程款未取得合法票據,票據入賬手續不完備,對農村經濟平穩發展造成很大阻礙。
1.2? 農村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財務人員老齡化,學歷普遍不高,特別是村級財會人員大多未接受過正式的業務培訓,缺乏農村財務運作主動監督和維權意識,財務素質不高,業務能力過低,掌握財經法規、財務制度與政策、財務核算的能力不強。有的村級會計不會建立工作臺賬,只能做“流水賬”。
農村財務管理缺少一定的規范性、嚴謹性,導致財務總賬與明細賬不符,原始票據憑證不全,財務收支不清等現象時有發生,制約了新農村建設,沒有達到新時期農村財務電算化的基本要求[1]。
1.3? 缺乏民主和監督管理
部分基層單位缺少有效的約束與監督機制,農村賬務監督粗放。財務管理工作由村支書或村長一人審批,財務公章由村支書一人保管,村級財務事務具有隨意性,“一事一議”和村務、服務內容不公開或公開不具體。財務透明度不高,干部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給財務監督管理與規范化執行帶來一定難度。
監督權力有限,監督手段單一。很多基層農村、鄉鎮沒有審計組織和理財小組,缺乏村級財務監管,監督功能與作用發揮不明顯。即使存在村級財務監管,因思想覺悟和農民生活范圍及工作氛圍的問題,導致相關工作缺乏監督。村民監督權利喪失,無法履行監督職責,大大降低了農村財務監督的獨立性與權威性,造成監督不力。
2? 農村財務管理與監督
2.1? 明確農村集體資產歸屬,加強農村資產管理
農村集體資產包括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例如村屬土地、水面、山林、集體土地、廠房、設備的承包和出租,糧食、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戶、補貼款、危房改造等,均歸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共同所有,屬于集體性質資產,有一定的共有性和公有性,其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嚴格執行《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平調、挪用。
發生產權轉移時,必須經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部門、鄉財務監委會組織成員討論、簽字、蓋章通過,按照市場原則確定價格。集體建設項目、購置大型或大批設備,必須公開招標。為防止資產流失,應全面清產核資,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的歸屬,建立資產臺賬,完善集體資產監管辦法。
2.2? 完善村財務管理各項制度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按照《財務制度》《會計制度》,解決鄉鎮撤并、村委會合并、村委會轉居委會、村干部換屆中出現的不交接會計賬目、私設賬外賬、篡改賬目等問題。
村委會合并后,將各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分類管理,按照會計核算主體獨立設賬,分設賬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平調。杜絕歸并或平調集體資產、混淆集體財務會計賬目的現象。實行鄉管村用,由鄉(鎮)經營管理部門監督管理。
2.3? 推行會計電算化
加強農村財務信息基礎建設,完善會計核算系統,擴大監督功能,規范農村基層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熟練掌握財務核算工作,提高村級財務現代化管理水平。開展提高財務人員業務能力的培訓,強化資格認證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升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工作水平及農村基層財務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使農村會計業務核算與信息處理更加高效快捷。提升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實現信息資源實時共享和各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保證對外提供信息的一致性、有效性、完整性,適應當前農村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
2.4? 強化內部監督
(1)實行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定期、如實地公布基層組織財務活動情況,接受群眾監督。通過政府行為,與會計師事務所、社會審計監督等服務組織合作,審計并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賬目和財務公開內容,構建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財務監督體系。對村干部進行專項審計,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財政、審計等部門參與的會計執法檢查。加強會計業務監督,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正常發揮監督作用的村級單位或個人應受到懲罰,以便規范行業秩序。
(2)嚴格財務開支與審批手續,實行賬務公開。加大基層財務公開力度,建立財務公開制度,高度重視農村財務管理監督的規范性和財務的透明度。發生財務往來時,經手人應取得原始憑證,經各級財務負責人員簽字蓋章后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實行票據統一管理制度,加強對收款收據的管理,建立領用、核查、銷號、歸檔管理制度,拒絕白條。
(3)規范會計賬目實務,推行村級會計代理。實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完善審計監督制度。對村屬土地承包款開支、糧食補貼款走向、村組賬目是否有賬外賬、入選低保戶和五保戶以及貧困戶的情況、危房改造、荒坑和荒片承包、宅基劃分等事項,加大審計力度,保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權益。同時,完善審計監督制度,代理機構業務情況。定期對代理機構和村集體財務進行專項審計、交叉審計,掌握各鄉、鎮、村級財務日常運轉狀況。避免委托代理責權不清、截留挪用村集體資金、程序混亂現象,提升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程度。
(4)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與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新農村建設關系緊密。應加強部門聯系,與財政、民政、司法等部門緊密配合,確保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穩步推進、健康發展,為建設和諧新農村發揮積極作用。
3? 結束語
農村財務管理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與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相關單位應重視農村財務管理,總結經驗,抓好農村財務工作。全面規劃部署,完善措施,明確農村集體資產歸屬,加強農村資產管理,完善村財務管理制度,推行會計電算化,公開財務開支與審批手續,強化內部監督,扎實推進,切實保障村民利益,促進農村經濟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峰.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障礙及解決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53-54.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