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君
近日,青島市在推進重大項目落地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發布了《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落地有關事宜的通知》,建立了重大項目市領導同志頂格推進機制、重大項目市領導同志督導機制。重點項目推進工作總體進展順利,但是由于要素資源統籌不夠、招商引資辦法不多,重大項目留不住、落地難、推進慢的問題仍然存在。本文通過對全市重大項目發展情況進行了摸底調研,通過對標先進城市查找問題差距,研究提出重大項目高質量建設的對策建議,推動青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青島市重大項目總體情況
市級重點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年度全市重大項目的整體情況,近三年青島市重點項目總投資、項目平均投資整體情況平穩,項目質量有所提升。2019年,全市共安排市級重點建設項目200個,總投資6368.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00億元。截至目前,開工在建項目達到163個,占項目總數的81.5%;6個項目竣工或主體竣工;完成投資843.9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64.9%。
按行業劃分:工業項目新開工62個,竣工6個,開工在建91個,開工在建率78.4%;完成投資316.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53.4%。服務業項目新開工23個,開工在建68個,開工在建率87.2%;完成投資374.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76.3%。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在建2個,開工在建率66.7%,完成投資148.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74.9%。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項目新開工2個,開工在建2個,開工在建率66.7%,完成投資4.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24.6%。
二、存在問題
根據山東省審計廳7月23日發布的《山東省審計廳關于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政策落實和省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的審計調查結果》,結合青島市實際,青島市重大項目建設存在以下四個問題。一是重大項目推進不快。盡管在建項目數量總體增加,但大項目數量依然回落,完成投資增速低于全部投資增速,對全市投資下拉較為明顯,未能發揮應有的支撐作用。目前,新招引的部分項目開始貢獻投資增量,但大規模投資放量尚需時日。二是重大項目投資后勁不足。2019年1—6月新開工重點項目87個,同比減少5個,完成投資同比下降17%。其中,工業項目新開工62個,實際完成投資減少14%,工業投資拉動作用不強,較以往年度40%—50%的占比仍有較大差距。三是外商投資項目儲備不足。2019年重點建設項目中,各區市外資儲備項目嚴重不足,擬到賬外資總額不足全年工作目標的一半,全年穩外資支撐作用不強。四是重大項目質量不高。2019年總投資50億元以上的項目32個,其中工業項目有7個,集中在動車、汽車、芯片、新材料領域,帶動力強的大項目較少。總投資50億元以上的服務業項目22個,多數總投資較大的服務業項目配套住宅或商業地產都占有較大比例。
三、國內同類城市在重大項目落地方面的先進做法
(一)武漢:省市區聯動破解重大項目落地難
以武漢市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為例,投資總額約216億元作為國家網安基地核心產業項目的中金武漢超算中心僅用120天就建成了國內最大的集裝箱數據中心,率先開展業務;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僅用80天就完成了項目拆遷、輸油輸氣管線遷改和大部分廠區場平工作,從開工一期廠房封頂,僅用9個月,刷新武漢速度。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武漢在重大項目的招商、落地、運營等三大環節,充分發揮省市區三級聯動機制,提前謀劃,大力度招商,破解了一系列項目落地難題。
案例分析:總投資460億元京東方項目(加上配套項目投資總額預計超過700億元),2014年武漢市臨空港經開區曾多次爭取京東方8.5代線液晶生產線項目落地,可惜“功虧一簣”。但該區招商團隊4年來始終堅持與京東方負責人保持聯系,經常去總部拜訪,雙方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2016年湖北省長江產業基金成立專業團隊并加入與京東方的洽談。在洽談過程中,武漢市、東西湖區兩級政府提供土地、政策、稅收等支持,省級基金提供建設資金,降低融資成本,分擔項目風險,在這三級聯動的模式下項目最終順利簽約。
(二)深圳:“先建后驗”模式促項目“落地開花”
受審批、用地等要素制約,項目落地難一度成為產業項目落地的主要難題。對此,深圳市大膽探索“先建后驗”模式,在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探索項目直接落地改革,以破解項目落地瓶頸制約為重點,變投資項目“先批后建”為“先建后驗”,實現投資項目“直接落地”。
案例分析:深圳市肇慶高新區選取了萬洋眾創城作為試點項目,該項目投資方取得土地后遞交了“用地規劃許可”“土地成交確認書”“企業承諾書”“樁基施工圖圖審單位蓋章件”即開始了全面施工,相關審批文件只要在6個月之內補齊即可,項目建設周期至少可以縮短2個月。
(三)成都:瞄準目標,專班招商咬定目標不放松
瞄準一個核心大項目,成立一個班子團隊的全程跟進,緊盯項目每個環節。成都經開區“專班招商”的方式,落實項目區級負責人、部門負責人、科室負責人,確保各個負責人在掌握企業和項目特點的基礎上,做好項目洽談、簽約及落地全程服務。
案例分析:成都經開區經過調研,了解一汽大眾布局EBO新品牌車型計劃后,特別設立了由“內行人”組建的招商專班,經過對一汽集團認真調研分析,在硬件配備、團隊組建、運作模式上與一汽大眾接軌,每個月往返長春進行多輪接觸談判,最終該項目成功落戶成都。
四、青島市重大項目落地制約因素分析
(一)項目前期調研不充分,可行性分析不深入
部分重大項目在前期招商過程中,受雙招雙引考核等壓力,招商引資重形式、重金額、重數量,卻對項目用地、立項、規劃、能耗、環評、配套等缺乏基本的論證調研,導致項目無法開工,或是項目開工后辦理相關手續受阻,項目成熟度較低。如青島市南區太平山雷達站遮擋雷達波問題經過多次協調,仍未能妥善解決,海天中心(計劃總投資137億元)、綠城深藍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126億元)存在停工風險,預售等手續也受到影響。
(二)大項目融資難、融資方式單一
有些項目投資方的資金實力與簽約投資額相差較大,投資方為了引起政府重視爭取更優惠的落地政策,存在虛報投資額情況,重大項目“報大建小”情況時有發生。每年青島市發展改革委都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青島支行梳理一批有融資需求的項目下達給各銀行來滿足各項目融資需求。但是部分項目仍存在融資缺口較大,融資方式單一、資金回報周期長、可用融資渠道較少等問題,如李滄區院士產業研究院、信聯天地等項目資金到位不及時,影響項目投資。
(三)各地招商引資競爭激烈,招商成本持續加大
國內各同類城市在招商環節同質化惡性競爭趨勢愈演愈烈,優惠政策越來越多。項目投資方落戶條件也越提越高,計劃總投資120億元的吉利蓮花汽車整車項目,提出讓青島市提供40億元建廠資金,并確定80億元貸款融資方案,同時幫助解決80億元50%的貼息費用,期限5年,每年約3億元。吉利提出的條件超出青島市承受能力,經過青島市認真研究評估,認為該項目存在一定風險,面臨其他同類城市的激烈競爭,最終該項目落戶武漢。
(四)土地資源短缺,基礎設施薄弱,城市配套滯后
重大項目落地對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有較高的要求,而市內四區土地資源比較緊張,其他區市土地資源相對寬裕,但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不健全,對高端資源和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太弱。尤其是藍色硅谷目前已集聚了眾多高端涉海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和高端人才,但城市化水平偏低,配套不完善,對高標準的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需求強烈。如青島啤酒三廠自從落戶平度開發區以來,發展勢頭良好。但是每年有超過100萬噸的產品,通過物流運輸到全國22個省市,汽車運輸在成本、時間和安全上,跟鐵路運輸和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有明顯短板。
(五)受經貿摩擦影響,部分項目投資計劃調整
自經貿摩擦以來,市場主體信心不足,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者對投資持謹慎態度,甚至開始觀望,調整投資計劃。外貿方面,對美進出口下降14.1%,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舉步維艱。工業方面,出口交貨值下降2.2%,紡織、電器、家具等傳統產業受影響明顯。投資方面,勞動密集型企業“走出去”增多,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外資企業也在加速外移。
五、對策建議
(一)建立重大項目前期評估機制
建設招商顧問團隊、項目研判專家團隊,進一步加大招商項目論證力度,了解投資項目是否符合青島市產業結構,綜合分析投資方實力、運營情況、技術水平及市場前景等多方面因素,提前研究謀劃項目落地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時請專家進行座談咨詢。認真查閱項目擬選址地塊涉及的規劃文件,在招商項目前期針對擬簽約項目起草評估報告,給項目提供差異化、專業化、精細化的政策措施,從而提升項目落地的成功率。與項目單位簽訂合作協議,要明確具體出資人、投資規模、資金配比、建設周期、經營形式、優惠政策及返還方式等雙方權利及責任,以確保項目按照原有預期進行建設。
(二)多措并舉助推重大項目融資
借鑒武漢利用湖北長江產業基金的做法,積極爭取省財政支持,統籌市、區(市)兩級財力,引導撬動社會資本,針對重大產業項目組建百億級專項基金或“銀團貸款”,“一事一議”破解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大項目融資難題。借鑒重慶“八大投”、藍海“基金工廠”等金融創新有關做法,通過財政注資或將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實物資產注資等方式,以貸款、債券、經營轉讓以及信托融資等多種形式實現重大項目融資。學習深圳前海母基金運作模式,建立基金開源開放機制,推動市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走出去”加入深圳、杭州、蘇州等優質招商項目平臺,在更大空間配置資源,再帶項目帶產業子基金“引回來”。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業機構發展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等抵質押貸款及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產品,破解科技型項目融資困境。
(三)突出重大項目產業和產業鏈精準招商
結合省“十強”產業和青島市“956”產業體系,立足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化、鏈條化發展,開展產業鏈、專業化和社會化招商,重點園區實行“管委會+公司”招商模式。瞄準世界、國內、民企“三個500強”和大型央企國企,盯住起關鍵作用的產業鏈龍頭企業與關鍵核心配套企業,精準分析每個產業鏈的配套集聚特點,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嚴把投資強度、稅收額度、科技高度、鏈條長度、環境程度和能耗限度等“六度”標準,提高招商質量。借鑒蘇州開放性經濟發展協調領導工作機制,健全青島市外資工作評價和激勵機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外資工作推進。
(四)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學習深圳“多審合一”“一窗通辦”等先進做法,將“一次辦好”改革作為突破口,落實自主審批、不見面審批,提高電子印章認可度。借鑒杭州“標準地”供地政策,地塊出讓前明確規劃建設、能耗等標準,實現“拿地即開工”,推動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大提速。排查清理僵尸項目,盤活工業存量用地,解決廠房、辦公樓宇閑置問題及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問題。企業落戶上,落實“畝均論英雄”“工業標準地”。建立外資企業幫包責任制,完善外資企業“服務大使”跟蹤制度。深化研究留商、富商政策,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及載體項目集聚區周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形成集交通、教育、醫療、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綜合經濟區域。
(作者單位:青島市經濟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