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曉利
摘要:本文對“候鳥人才”的具體內涵作出簡單概述,并分析了“候鳥人才”開發的可行性,最后研究“候鳥人才”的開發對策。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Abstract: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Migrant Bird Talents",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 Bird Talents", and final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igrant Bird Tal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ers.
關鍵詞:候鳥人才;開發;可行性
Key words: Migrant Bird Talents;development;feasibility
中圖分類號:F279.2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12-0042-02
0? 引言
在目前人口流動與養老模式多元化趨勢下,一些地區形成了“候鳥人才”這一群體。針對于此種現象,需要對“候鳥人才”開發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合理的開發對策,促進當地經濟水平的提高。
1? “候鳥人才”的具體內涵
“候鳥人才”是指自身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與工作水平,對于地區發展能夠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但由于時間和空間等多種條件的限制,無法長期在某一地區工作的人才類型?!昂蝤B人才”的最明顯特點為在某個地區的停留時間很短。但如果能夠對此類人才進行充分發掘利用,也能夠有效促進地區經濟的良好發展?!昂蝤B人才”的主要特征包含以下兩方面:第一是具有較高專業水平?!昂蝤B人才”通常具備一般人才具有的本質特征,能夠為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并且也具備較高的學歷層次,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第二是流動性大,也是“候鳥人才”最為突出的特征,并且此種流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海南省在冬季期間由于氣溫較高,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旅游,因此也成為了“候鳥人才”現象最為明顯的地區。當地流動人口的組成主要包括短期居住人群、外來務工人群、高端科研和技術型人才群體、短期旅游游客群體四類[1]。根據海南省政協調研報告,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之間,海南省“候鳥”人群數量為164.77萬,其中也包含許多領域的優秀人才。
2? “候鳥人才”開發的可行性
“候鳥人才”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加強對“候鳥人才”的開發,對于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和豐富人才資源儲備都具有積極作用?!昂蝤B人才”開發的可行性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2.1 “候鳥人才”資源豐富,具備開發潛力
根據相關的調查統計結果,目前“候鳥人才”資源積累豐富,具備較大的開發潛力。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人口的流動現象也更為明顯。例如,根據海南地區統計結果,每年冬季前往海南過冬的“候鳥”人群數量在100萬人以上,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大約在8000-10000人;年齡分布來上主要集中在60-69歲,屬于中低齡老年人口;行業分布可以包括教育、醫療、金融、管理和機械等許多行業領域;上述人員通常在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之間集中前往海南[2]。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地“候鳥人才”具備很大的開發價值。
2.2 有利于更好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
人才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資源,通過對“候鳥人才”的積極開發,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勞動力與高級人才缺乏的問題。目前我國人才供需缺口問題較為明顯,在人才資源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問題。為了更好解決人才需求的矛盾,需要積極進行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還應最大程度發揮現有人才的價值。此背景下,候鳥人才的出現有利于更好滿足組織與人才的雙向發展需求,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也能夠有效緩解當前我國人才緊缺的現狀。
2.3 國家人才政策的積極引導
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當中提出,我國人才在今后的發展當中,要將“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作為指導方針。其中的“以用為本”說明了今后人才發展的最基本任務在于充分發揮各類不同人才的作用。在2016年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當中也提出了“擴大人才開放,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的要求。在上述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為“候鳥人才”的開發創造了良好條件,企業也應充分利用“候鳥人才”資源,并為其提供有利的發展平臺。
3? “候鳥人才”開發對策
3.1 創新“候鳥人才”管理機制
由于“候鳥人才”具有流動性強的突出特點,因此在“候鳥人才”的開發工作中,也需要對人才管理機制進行積極創新,建立適合“候鳥人才”發展規律的管理模式。在目前我國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時,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更為明顯的作用。在目前的市場機制主導、人才自由流動背景下,可以采用柔性機制對“候鳥人才”的管理模式加以創新和完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具體是指在人才管理過程中突破國籍、戶籍、地域和人事關系等限制條件,將“以用為本”作為人才引進原則,在人才管理過程中實施“使用彈性、管理軟性、服務個性”的管理策略,能夠更好發揮單位用人自主權,滿足個人意愿[3]。相對于傳統的人才引進模式來說,柔性人才引進機制的優勢主要包括有利于人才的精準利用、不改變人事勞動關系、管理方式較為靈活等突出優點,因此十分適用于“候鳥人才”的管理工作。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在國外已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實際應用,此種人才管理機制在我國主要產生于改革開放之后。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項目合作、聘任流動、咨詢流動與交換流動等多種不同類型的管理方式。比如近年來蘭州市對柔性人才引進機制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不改變與原單位關系的前提下,支持用人單位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項目合作、候鳥服務等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各類優秀人才向本地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和產業集聚。同時,對于柔性引進的人才,除了用人單位給予報酬,蘭州市還根據引進人才的實際成果給予每年3萬元至10萬元的工作補貼、差旅費、房屋租賃費報銷等優惠福利。通過建立上述機制,實現了對“候鳥人才”的合理利用。
3.2 為“候鳥人才”的開發提供政策保障
在對“候鳥人才”管理機制作出積極創新的同時,各地區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制定合理的政策,促進“候鳥人才”開發工作的有序開展。在目前的實際工作中,許多地區都在充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出臺了相應的“候鳥人才”引進政策。其中具體包括省級層面《河北省鼓勵柔性引才暫行辦法》、《海南省柔性引進人才暫行辦法》、《青海柔性引才引智實施辦法》、《云南省柔性引進人才辦法(試行)》等政策,以及《關于充分發揮“候鳥型”人才作用的辦法(試行)》、《“陵水人才梧桐樹卡”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地區政策。上述政策的制定對于促進“候鳥人才”的合理開發具有積極意義,也能夠有效推動欠發達地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候鳥人才”管理方式的進一步優化。
3.3 建立科學的“候鳥人才”選拔標準
建立有效的人才選拔標準是人才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候鳥人才”的開發過程中,也要對選拔標準作出進一步完善與改進,從而更有利于高素質人才的選拔,提升人才整體水平。比如??诘貐^作為“候鳥人才”較為集中的地區,為了實現對“候鳥人才”的有效選拔,在2018年開展了優秀“候鳥型”人才和拔尖人才評選工作。在選拔標準的制定方面,主要針對選拔對象、選拔條件兩方面,對“候鳥人才”的選拔標準作出完善。其中在選拔對象上,主要針對在科技創新、經營管理、教育教學、醫療衛生、科學研究、文藝創作、體育競賽等方面達到領先水平,并為海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在職在崗專家、學者以及技術人員。
在選拔條件方面,??诘貐^“候鳥人才”的選拔條件如下:來海口季節性休養、生活、旅游的非海南戶籍人員;受聘于在海口注冊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工作1個月以上的“候鳥”;受聘期間工作成效顯著、社會評價較好的人員。除此之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高級技師以上技能等級,受聘區以下企事業單位可放寬至中級專業技術資格或技師技能等級;掌握特殊技能的工匠型人才,或省級以上行業協會或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專門型技能人才;在各領域有較深造詣或廣泛影響力且無專業技術資格或技能等級的人才;??谑薪洕鐣l展所急需的其他人才。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團隊可向所在單位和相關主管部門提交申請材料,評選出的優秀“候鳥型”人才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作補貼5000元。
3.4 建立“候鳥人才”服務平臺
通過“候鳥人才”服務平臺的建立,能夠起到有效吸引“候鳥人才”的作用,促進其專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發揮。在“候鳥人才”服務平臺的建設上,可以具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是要充分結合“候鳥人才”的特點,由于“候鳥人才”在當地的停留時間比較有限,因此可以采用短期兼職、顧問指導、退休返聘以及對口支援等人才應用模式,并結合當地科研機構,促進“候鳥人才”與本地學術研究人員建立密切合作,發揮對“候鳥人才”的匯集作用。
第二是要加強對信息化“候鳥人才”服務平臺的建設。比如可以建立“候鳥人才”服務網站,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利用該平臺完成對“候鳥人才”信息的采集、管理和發布,并促進“候鳥人才”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交流。此外還可以建立“候鳥人才”信息數據庫,通過有效應用大數據技術,提供“候鳥人才”供需信息數據,更好促進不同行業領域與層次人才的管理,各級政府部門能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合理決策,有利于實現供需雙方的準確對接。對于市縣以及行業主管部門,也應加強網絡服務平臺與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從而實現與省級平臺、數據庫的有效連接及資源共享,解決用人單位與“候鳥人才”對接不暢的問題。
4? 結論
“候鳥人才”是在人口流動背景下產生的一類群體,通過對“候鳥人才”群體的開發,有利于對人才資源的進一步豐富,更好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在“候鳥人才”的開發工作中,應根據此類人才的自身特點采用有效的管理機制,同時也要對人才選拔標準與服務平臺作出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騰蛟,魏尹會.淺談候鳥型人口流動對三亞勞動力市場的影響[J].青年時代,2018(12):150-151.
[2]孫晨光.“候鳥人才”開發的可行性分析與對策建議——以海南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8(04):57-61.
[3]應驗.“候鳥型”人才柔性管理與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8(05):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