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鳳
摘 要:社團在民辦高職院校中存在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活動重數量輕質量,輕視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社團應當培育什么樣的人、怎么培育人、為誰培育人進行淺顯分析,指出規范社團管理制度體系、規范成員行為、科學考核等形式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社團育人;民辦高職院校;規范制度和體系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足于高職院校的客觀事實,從根本上談,高職院校的社團育人功能,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的指導。
用“社團育人”作為關鍵字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可以看到不少文章,以高職院校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數量并不多,通過閱讀已有的文獻,可以大致地將這些文獻綜述為以下幾種類型:
(1)概要地闡述從調研對象中所發現的問題,從而推理演繹出目前高校中社團育人的問題是什么,發展方向和構建思路。王鵬[1]指出,社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存在重視實踐管理缺乏理論指引的問題,即重視活動開始,缺不能系統科學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其中,將更多的精力花在活動的數量而非質量上。作者指出,應當將黨的思想理論合理有效地利用主題黨日團日活動,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黨的方針政策、理論知識等了解掌握,增強認同感,才能更好地堅定信念,做合格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
(2)通過社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可行性研究。這類型的研究首先指出目前高職院校社團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方案。曾鑠等在文章中提出,以黨團項目為引導,教師為指導,學生主導,構建社團活動“三導三結合”育人模式,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有機融合項目管理,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指導作用,形成科學詳細的評價體系,對活動的育人情況進行反饋,達到科學評價,積極引導的作用。
(3)社團規范化路徑研究。針對學生社團共同體認同度不高、自我教育性不強、活動重復單一、缺乏管理等問題,作者鄭曉婷提出培育社團文化、提升師資隊伍力量、打造品牌活動、拓寬素質提升平臺、加強隊伍管理建設等五個方面的優化路徑。
綜上,可知目前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普遍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對于活動的開展更多的是為了完成數量的要求而降低了質量的追求;社團普遍缺乏專業的指導老師,內部的管理缺乏科學體系的制度;最重要的是缺乏根本的認知,那就是社團是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進行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手段。社團是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重要載體,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切實融于其中的對學生進行隱形教育,并且取得客觀有效的成果,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社團育人的思路及路徑思考
(一)立足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回答民辦高職院校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三個根本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的課堂積極性不高,而這群以“零零后”為主力軍的大學生們,他們有充沛的精力、創新的想法、特立獨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他們拒絕上一代人的說教式教育,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最真實的體驗感。社團中,這些“零零后”承載了活動的所有環節,因此,民辦高職院校必須清晰思路,明確培養目標。
首先,必須培育社團主要負責人和學生干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明確社團的根本宗旨是為同學服務,是通過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地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必須摒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在實踐過程中,當今大學生中突顯出的學生群體特征是“精致的利己主義”、“佛系”。最早一批“零零后”已經到了法定的成年人標準,社團必須擔當起培養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首先得讓學生意識到,任何事物并不能憑借當前的利弊以及得益去衡量,要從長遠出發,特別是學生干部,一定要有奉獻和擔當意識,并且做好傳幫帶的作用,通過開展活動和日常交流起積極的正面示范作用。
其次,不斷提升社團成員的綜合能力。社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但是不管什么類型的社團,都必須明確培養提升社團成員綜合能力作為核心目標之一。因此社團要結合成員及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和制定適合的發展目標。學生參加社團的動力之一是學習課堂文化,通過社團進行交友、課外學習等活動。社團既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相關的活動及目標,更要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判斷社團的價值以及自身的訴求是否合理恰當。
再者,社團一定要擔起責任。作為學生重要的知識和實踐來源之一,社團必須嚴格把關,及時甄別和篩選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制定相關的預警和應急制度,擔當起娛樂與育人的雙重功能。
(二)規范社團的管理制度和體系
社團育人成果的好壞,從根本意義上講,取決于學校對社團育人的重視程度。從客觀上分析,社團的發展必須得到學校相關領導層的重視與大力支持,才能夠得到預料中的育人成果。社團育人需要創新和發展,離不開客觀的制度和體系的支撐。
(1)將社團掛靠到專業的教師或相關專業的人員下進行管理。社團必須掛靠在專業教師或輔導員的指導下,且要進行考核,從根本上厘清思路,眾中擇優,優勝劣汰,培育具有積極上進思想的社團。社團是民辦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指導老師必須把握住社團成員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引導教育,特別是在開展活動時必須明確思想教育的意義和目標,牢牢把握住高校和教師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時刻把握住社團發展的整體方向不偏離。要把握好指導老師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其進行必要的階段性考核,并對社團的發展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與發展規劃,明確指導老師的責任與義務,明確責任主體,具體到個人,通過行程品牌活動,達到娛樂育人的雙重目的,從根本上把握社團的發展。
(2)規范社團成員的日常行為習慣。目前,社團基本都是繳費即成員的無門檻或低門檻狀態。應當在社團招新或者在成員的管理過程中,設立相應的考核標準,如被學校通報批評或被警告者,建立自動除名等處理處罰機制。應當建立健全社團的管理制度,并且定期進行督查,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進一步規范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社團干部與成員之間應當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建立相關的監督與應急制度。通過制度的落實進一步規范成員的行為,同時更科學有效地開展相關活動并對社團進行管理。
(3)形成學習、工作、生活三級評價考核制度。結合社團的實際情況對成員進行聯動考核,如在過去一學期或者一學年中活動開展與參與情況、本社團業務參與程度等對工作進行考核;成員在生活中是否樂于助人,通過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學習成績是否有提高,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賞罰分明。對于有掛科現象的成員,要及時介入進行思想教育以及引導,幫助其深刻認識自己學生身份的根本任務是學習。通過三級評價考核的形式,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工作和生活各方面進行引導與滲透,切合實際地進行隱喻教育,加強學生管理,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切實發揮社團在育人工作中的有效作用。
課堂教育之外,社團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民辦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社團的管理與發展才能夠更好立德樹人。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師德規范,更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且提高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等理論知識的認識及認同感。
二、結語
要貫徹落實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社團就必須在設計活動的時候結合成員的性格特點,把握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元素,最大程度發揮社團育人的隱性教育作用,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接受教育,并且在活動結束后將這些思想進一步升華,使成員在活動中得到最好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社團要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幫助成員樹立正確的三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苦奮斗。
參考文獻
[1] 王鵬.高校學生社團在構建全新育人格局中的功能[J].高教論壇,2018,8(08):103-106.
[2]曾鑠,岳兵,張鐵成.依托社團活動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育人模式探析[J].遼寧省交通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8(18):66-68.
[3]鄭曉婷.學生社團規范提升的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8(34-01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