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由來已久,業已成為社會輿論熱點,透過典型案例,分析目前高校學生干部存在的層級劃分嚴格、行事動機功利化、服務意識淡化等問題表現,深刻剖析官本位思想占據主導的官僚主義文化、市場經濟發展及社會變遷引發的畸形義利觀、社會驟變所導致的人格異化等引發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的原因,提出轉變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機制等對策,構建合理的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治理機制。
關鍵詞:學生干部;官僚化;正確地價值觀
高校學生會是重要的學生自治組織,接受高校黨組織和團組織的雙重領導,擁有完善的制度及組織建構,可獨立自主開展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擔負著高校終端治理的重要角色。2019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領導下的中國高校,須積極響應號召,努力提升治理能力。作為高校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會負有做好學生干部管理,服務高校學生工作的職責,但近年來媒體報道的一系列學生干部事件,暴露出學生干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的治理效能。為實現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合理的高校治理體系,各高校應積極應對以“官僚化”問題為代表的學生干部管理問題,構建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
一、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表現
“官僚化”現象非中國獨有,乃是人類社會發展特征之一,自產生以來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自古以來史不絕書,研究史料汗牛充棟。所謂“官僚化”,主要指脫離群眾的領導作風,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則是指學生干部脫離普通同學,利用職務之便大行階級主義,大搞形式主義,脫離了服務同學的初衷。
關于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早些年社會并未給予較多關注,只有少數學者或媒體給予一定研究和報道,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刺激影響,加之媒體傳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和網絡發展引發的信息高速傳播,關于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的事件頻頻曝光,浙江、廣東、四川等地相繼曝出此類事件,這一問題得到社會關注。成都某高校學生在聊天群里稱呼學生會主席為“學長”而被其他學生干部教育;廣東某高校學生會干部任命公告里層級森嚴,充斥著滿滿的官僚氣息;江蘇某高校學生干部借層級關系無端指責部門同學,并命其罰交400字檢討;浙江某學校學生會干部權利觀念濃厚,行事高高在上,與贊助商商議公務“官威畢顯”,以上現象深刻揭示了當前學生干部這一特殊群體在價值觀念、行事作風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高校學生干部是大學生中的佼佼者,更是廣大青年的杰出代表,去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遏制“腐敗年輕化”趨勢,加強高校團組織建設,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是高校乃至整個社會亟待正視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亦是使得新時代青年成長教育道路回歸正常的有益之舉。
二、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表現
(一)組織架構層級化,管理高度行政化
高校學生會根據高校層次和規模,有不同的組織架構及成員構成,一般來說,高校學生會在團委統籌管理下,分設事務部門和主席團,成員主要為干事、部長、主席團成員三個層次,分別招募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擔任。在其成員職責分工中,學生會干事一般負責基礎性事務,在部長的帶領下開展相關工作;部長、副部長一般統籌本部門工作任務,上承主席團,下啟干事;主席團一般由書記、主席、副書記、副主席組成,是整個學生會的核心,由上對接老師的工作要求,由下做好分管部門的職責任務。這樣的組織架構和成員分工是科層制的典型代表,能夠有效鞏固組織嚴密性和穩定性,實現管理目標,促進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固有其優點,但科層制也有其易引發官僚主義的缺點,在這樣的組織架構和和分工安排之下,學生干部易因社會各種官僚主義思想以及大學特有的年級制文化的影響下,造成學生會成員等級的區分現象,這一現象特別表現在學生會干部任務分配及日常交往時,凸顯自身所在崗位層級,命令或指使下一級成員開展相關工作。
(二)思想作風功利化,行事目標導向過度
學生會是鍛煉學生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的有效平臺,學生干部主要通過這一平臺,運用自身能力服務學校和同學們,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因此,許多學生在大學伊始便樹立了加入學生會的愿望。多數同學進入學生會都能團結同學、履職盡責,做好服務工作,但也有少數同學,謀職動機不純,功利化思想占據上風,學生加入學生會的初心不再是為同學服務,不再是鍛煉提升自己,而是被謀取個人私利的功利思想占據,目標導向過于明顯。
(三)小團體思想泛化,組織運作內耗嚴重
考慮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平臺,許多高校在學生會機構設置上都較為復雜,人員較多,這一特點造就了學生會干部特有的入選機制,更加凸顯了選票及人脈關系的重要程度。學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因這一關系逐漸形成部分“小團體”,甚至在團體內部實現利益共享。在人際交往方面,“學生干部”身份成為了一種交流“身份”,在一些交往活動中,主席、部長等身份成為一種結交的門檻,以此可以結交更高級別的學生干部,同時可以享受這一“身份”帶給自身的特殊待遇。此外,極少數學生干部之間為爭奪所謂的“權力”,甚至謀求自身利益,破壞高校公平和諧的學習生態環境,使得學生會變為“官場”和“戰場”學生會干部變為“官員”和“上級”。
三、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成因分析
在國家持續正風肅紀,開展“四風”整治,積極整頓官場氣息,高校大力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何以產生?事實上,大學生是社會人的一份子,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的產生離不開社會觀念文化的作用。
(一)傳統官僚主義文化為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埋下伏筆
官僚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文化現象,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大一統的科層化官僚制帝國的建立,官僚主義悄然興起。官僚主義是一種古老的政治文化現象,伴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成敗而延續至今。它產生的根源及其復雜,是與傳統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官僚主義文化交糅在一起的。正因傳統官僚主義根源復雜的特點,使其治理難度較大,而且它不僅可以橫向擴展,還能縱向延伸,對于公權力的危害極其深廣。因此,傳統官僚主義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蔓延到了干凈純潔的大學校園之中,使少數學生干部滋生官僚氣息。
(二)市場經濟發展及社會變遷引發的畸形義利觀是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社會發生巨大變遷,在改變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們義利觀的變遷,導致重功用、重實際的實用主義傾向出現,這種具有強烈的功利目的的價值觀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更新了學生的思想觀念,開闊了個人視野,促進了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強化。但另一方面也導致大學生精神尺度轉向物質尺度,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官僚主義滋生。學生干部通過各種活動的歷練自身能力和素質定會有所提高,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獎學金評定、評優評先、入黨就業等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一般也會對學生干部有所傾向,因此個別學生本著功利的態度加入學生會組織,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獲,這也是畸形義利觀的部分反映。
(三)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是社會驟變所導致的人格異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體現
高等教育旨在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大學生,其中的重點就是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價值觀異化問題對大學生群體具有較大負面影響,應及時糾正。社會的高速運轉與變遷導致人格異化的困惑迷茫樣態,這種樣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具體表現形式諸如“價值沖突”“消極怠學”等,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官僚化”問題。大學生一方面是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另一方面是半個“社會人”,積極為步入社會做好準備。在學生和“社會人”的身份沖突中,部分學生無法辨別目前應該持有的價值取向,把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帶入學校,陷入自我迷失與自我沖突中。
四、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治理對策
(一)扭轉思想,大力弘揚正確的價值理念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團組織要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團的組織建設”,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確也為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就主流意識而言,絕大多數大學生積極向上、極富責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主義明顯等特點。因此,實現高校學生干部科學合理、更人性化地培養,無疑具有重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二)制度規范,構建合理的管理體制機制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從政治的角度看,高校學生干部制度是維護高校政治穩定的重要工具之一,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反映。我們不僅要創新構建監管與引導相結合的高校學生組織管理體系,改變具有“官僚化”影子的高校學生組織管理體系,而且要探索構建高校學生干部自身監管教育體系,建立融合共性需求和個體差異的發展體系,促進高校學生組織管理體系創新。同時,應該建立健全多元化評議和監督機制,使學生干部不僅接受自上而下的監督形式,而且接受自下而上的廣大學生代表的評議。完善高校學生干部的懲戒機制,一旦出現違規問題將依法依規進行相應處理,切實保證學生干部樹立規矩意識,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三)清風溯源,創新學生會干部選聘培養機制
高校學生干部是經過層層選拔選出的學生中的優秀代表,加強對學生干部的管理應建立健全對干部的選拔考核、培養使用、淘汰退出等機制,分層、分類完善干部檔案,為推優入黨、就業發展、考研深造等積極搭建平臺。加強學生干部的政治教育和培訓力度,努力打造信念堅定、品學兼優、朝氣蓬勃、心系同學的骨干隊伍。要以祛除“官本位”思想為重點,抓好干部作風和紀律建設,引導學生干部胸懷大局、鉆研本行、勤于調研、狠抓落實,堅決防止和反對工作漂浮等現象。要充分發揮高校學生自治功能,加強學生干部自律引導,積極探索學生干部簽訂自律公約的新機制,督促學生干部恪守學生本分、牢記服務同學的宗旨,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彼此尊重,克服利己主義思想,摒棄庸俗氣息。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的產生必有其多重根源,但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應得到全社會的共同發力。我們應積極打造風清氣朗的氛圍,營造一個和諧共生的社會,做好青年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共同推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蓉生,鄧卓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專論[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2] 姜納新.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模式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 徐曉鵑,黃泰博,黃基鑫,馬宏.民族高校“青馬”工程的學生干部培養機制探索——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01).
[4] 朱凌云,楊奪.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與建設[J].青年探索,2016(01).
[5] 杜樹標.學生組織官僚化趨勢下大學生教育引導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3).
[6] 劉正宗,蔣寧.高校學生干部角色行為與輿情回應:基于湖南高校的調查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9(03).
基金項目:文章系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培育項目“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及其治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PY31;文章系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紀律文化研究中心重點項目“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問題及其治理研究-以重慶市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LWH201807;文章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輔導員工作研究項目“正身正心,學以為范——高校學生干部政治素質涵養工程”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JP-05。
作者簡介:蔣曼(1988.04- ),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