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始終捍衛多邊貿易,其設立的兩審終審是國際爭端解決的前例。2019年12月,WTO上訴機構停擺因法官不足。這是WTO在25年來首次停擺,也是對該機構打擊。產生的世界貿易中極大的不確定因素則是由于上訴機構被迫停運造成的,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的未來發展趨勢也將變得極其不明朗。造成WTO停擺的原因是多樣的。在這一情形下,中國應主動尋求與其他成員國采取行動,考慮設立其他上訴仲裁措施,在維護WTO在國際上貿易中重要地位的同時,加強貿易自主權。
關鍵詞: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爭端解決機制
根據世貿組織仲裁機制,上訴機構有7名法官,每個案件至少需要3名法官審理。自2018年始以來,上訴機構只有3位法官。過去兩年里,世貿組織成員國曾29次嘗試啟動遴選新法官填補上訴機構空缺席位的程序,但美國動用了29次“否決權”,阻止了所有這些嘗試。
新法官仍未確定,從WTO的公開文件,可以了解到上訴機構的其余三名法官,美國法官和印度法官結束了任期。到12月11日,只有中國的趙宏法官留在上訴機構,這導致了WTO的“最高法院”將因人手不足而喪失審理案件的能力。上訴機構停擺的后果是可以預見的:未解決爭端的積壓,各國違反世貿組織貿易規則而難以收到懲處。鑒于這種嚴峻形勢,迫切需要改革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爭端解決機制以及多邊貿易體系。(石靜霞,2019)文章將探討造成WTO停擺的原因以及當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一、爭端解決機制以及上訴機構的作用
在1947年成立的關貿總協定基礎上,1994年在馬拉喀什的烏拉圭回合確立了WTO的成立。WTO旨在為全球貿易提供一個多邊磋商的平臺,通過WTO規則,最惠國待遇原則、非歧視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等一系列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原則得以確立,在WTO的框架中,各國大幅降低了商品及服務的關稅,大幅減少了非關稅性貿易壁壘,為全球貿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更是被譽為 “皇冠上的明珠” (Peter Sutherland,2000)。
在WTO爭端解決機制(DSB)中,一共有兩個層次的解決路徑:首先,爭端各方有機會提出設立“專家組”(Panel)的權利,專家組將就爭端各方的爭議形成報告;如果有一方不服專家組的報告,則有權將爭端提交至上訴機構,又上訴機構成員進行裁決。美國作為關貿總協定及WTO的創始國,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內,一直是自由貿易秩序的代言人。從2015年開始在上訴機構的遴選程序中進行阻撓。如果對韓國籍成員張勝和(Chang Seung Wha)的連任反對還停留在就事論事的階段,那么在金鉉宗(Hyun Chong Kim)辭職后有意對遴選的阻撓則體現了美國深思熟慮之后對WTO整個機制的敵意。
二、關于上訴機構危機的思考
(一)上訴機構“停擺”的原因
對于美國來說,其對WTO體系的不滿是逐漸累積的(蘇慶義,2019),主要包含了WTO在兩個問題上無法解決。
(1)關于爭端解決的問題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成熟規范被譽為WTO“皇冠上的明珠”(Peter Sutherland,2000)。目前其主要的爭議在于美國與其他成員國之間對于WTO爭端解決程序以及上訴機構設置上的分歧。特朗普政府采取單邊主義,將保護主義作為本國的貿易戰略。
但自WTO成立以來,該機制就有缺陷,無監督制衡機制。美國意識到后變逐漸為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革作出努力,但反響甚微。其他成員國主張應維護解決爭端機制的獨立自主性,以這種形式回應美國的單邊貿易,并且尋求協商一致原則對于美國提出的改革作出反對意見。在多次會議上,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均未達成一致。2016年5月,韓國籍法官張勝和任期結束,美國未同意其連任挑戰了上訴機構的獨立性。特朗普政府不斷的阻礙爭端解決機制啟動上訴機構法官遴選,導致 WTO停擺。
(2)關于談判機制問題
WTO在設定之初集立法執法司法功能于一身。但在貿易實踐中,WTO的立法功能幾乎不能發揮其作用。多哈回合談判持續多日但未產生任何結果,這一情況使得WTO無法根據實踐以及貿易發展的動態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以及改革與更新。這不但導致了成員國家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多,還使得專家組以及上訴機構在貿易裁決中遭遇困境。第一個原因是WTO在制定的規則不能夠在立法中改變,在不斷改變中的實際情形下,專家組和上訴機構職能采取個別案件對部分情況的發展做出突破,以此來保證規則的活力。第二個原因是在分歧和爭議的不斷堆積下,發展和突破難以推動下,導致了規則體系的不完整和偏向。以上兩點原因致使某些成員國認為WTO侵奪“立法權”。
(二)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是必然趨勢
當前上訴機構“停擺”急需改革,改革不但需要WTO各成員國針對有爭議的事項達成協議,仍然需要就上訴機構的自主獨立性問題達成共識,需特別注意的是該在全球經濟貿易迅速進展的情況下把握多邊貿易的發展,因為這體現了上訴機構WTO能否適應全球各方位的需要。WTO上訴機構包括爭端解決體制的目的在于維護貿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所以上訴機構急需的改革應該更加廣泛的涉及對于WTO目前的條規的修訂和談判結果設立新的規則。
在世界貿易發展的過程中,多邊貿易體制有著無可厚非的地位,值得仍繼續保留,WTO規章制度為世界貿易發展和進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增強了貿易的穩定性。但是貿易規則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和缺口,如果不及時改革,這些缺口將導致貿易的不可預估性。若要保證WTO在世界范圍內的實體經濟地位,則改革是必須的。目前WTO 主要成員國將目光轉向了推動農業貿易自由,以及全球范圍內的便利投資,移動貿易以及各成員國內的監管的限制,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各成員國之間的利益糾紛復雜,成員國也很難的自動將自身規劃到某一堅持下。而作為主要的成員國中國需要在談判機制方面堅持改革必須遵循協商一致的決策機制。(王燕,2019)在協商改革的過程中,中國也應該明確自己的的主要立場,把握時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各成員國主要有爭議的問題中去。例如競爭中立,國企改革以及補貼與反補貼等。中國應該對于核心問題提出主張,掌握主動權。
三、中國當下的挑戰與應對
(一)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有重要地位
加入WTO對于中國來說是第二次改革開放,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面臨著世界格局和形勢的變化。中國也迫切需要在兩個方面作出統籌規劃,比如在電子商務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走向呈現以數字為媒介的主要趨勢,國際貿易目前的以一主要支柱則為電子商務。中國于2019年簽署了《關于電子商務的聯合聲明》意在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這對于中國在推進電子商務發展意義重大。即使各成員國在關于促進電子商務方面有許多的分歧,但是中國能夠看到其發展前景,作為WTO主要成員國之一,在促進關于該議題方面有一定貢獻。給予了WTO談判功能信心,提升了各成員國對于多邊貿易的信心,這一舉措也促進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
(二)中國的應對以及具體措施
(1)中國應保持改革開放堅持現有經濟政策
改革開放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幾十年來從根本上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經濟中流砥柱的力量則是不斷的促進貿易自由化以及堅持以市場為向標的模式,而在未來這兩股力量也必將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以及現有的經濟政策會促使中國向發達經濟體不斷的發展。
(2)中國應提升在多邊自由貿易中的談判自主權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同時也作為WTO的主要成員國之一,在WTO面臨困境的情況下,應該保障在WTO的基本原則和WTO解決爭端機制的基礎結構,但是對于國家發展來說最主要的還是中國需要堅持多邊貿易主義原則,來促進多邊自由貿易的發展。同時可以考慮與歐洲進行貿易談判并且拉動中國國內與歐洲的貿易投資。這樣中國不但可以在多邊自由貿易中展現出對于其的捍衛并且同時又推動了中國在部分地區從多角度進行貿易合作的步伐,這樣可改善WTO目前面臨困境無法發揮其正常作用的的現狀。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在 WTO爭端解決機構今后受理的案件,更多的結局將是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或導致世貿組織重新回到 “以權力為導向”的叢林法則年代,多邊貿易體制也將面臨瓦解的危險 (John H Jackson,1997)。中國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是必然趨勢,中國也應遵循該趨勢,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并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同時也應尋求自身的發展,加強多邊貿易談判與各成員國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和世界經濟的繁榮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胡加祥.上訴機構“停擺”之后的WTO 爭端解決機制何去何從[J].國際經貿探索,2020(01).
[2] 廖凡.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全球方案與中國立場[J].國際經濟評論,2019(05).
[3] 王燕.全球貿易治理的困境與改革:基于 WTO的考察[J].國際經貿探索,2019(04).
[4] Mike More.The WTO, Looking Ahead, 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0,Vol.24.
[5] John H 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Second Edition, Boston: The MIT Press,1997:109-111.
作者簡介:趙紫邑,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法律英語專業2017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