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作為當今時代經濟犯罪的典型,具有涉案數額大、受害人眾多、涉案流動性高、取證較為復雜、追贓挽損難度大等特點,犯罪分子往往會利用成立公司、推行各類投資項目、組織策劃各類宣傳活動、建立P2P等網貸平臺的方式吸收公眾存款,造成大量被害人財產損失的同時提高了公安機關開展追贓的難度。通過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偵查過程中的追贓工作進行研究,積極探討追贓挽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辦法與開展追贓挽損的新思路是經濟犯罪偵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關鍵詞:經濟犯罪偵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贓;P2P平臺
在我國“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金融業務不斷革新,出現了P2P網絡借貸、眾籌融資等新的融資模式,但另一方面,這也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犯罪提供了新的渠道,P2P網絡借貸行業飛速的發展,使民間融資的交易體量愈發龐大,P2P平臺本身存在的平臺違約、借款人欺詐等弊端也暴露無遺。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年停業及問題平臺總計為1279家,相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556家,不過仍少于2015年的1291家和2016年1721家。其中問題平臺數為658家,較2017年同期大幅上升195.07%。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5409家,其中問題平臺為2661家。自2018年6月起,P2P網貸平臺風險事件不斷發生,“高返”平臺和“企業貸”平臺集中暴雷,“融資雷”、派系平臺背書失靈等現象頻現①。P2P模式逐漸成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的一種方式,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查辦過程中,追贓工作是貫穿整個刑事訴訟,乃至判決執行以后仍有可能繼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贓物涉及被追訴人、被害人、國家、利害關系人的財產利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員在進行偵查活動的同時會投入大量精力避免犯罪行為人享有其通過犯罪獲得的利益。一般認為,追贓是追繳涉案財物的簡稱,是追繳贓款、贓物的俗稱,此處“追繳”系“追查、收繳”之意,既具有程序上的價值,又具有實體上的意義。詳而言之,追贓是國家有關機關對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過非法手段所獲取的現金及物資予以追回并依法處理的公務行為。筆者通過跟隨J市經偵大隊調研,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偵查活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手段、贓款贓物去向、追贓挽損工作的開展及其面臨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
一、P2P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作案手段
通過對非法吸收存款作案手段的了解,可以進一步發現贓款贓物的流向,理清借款企業脈絡,確定涉案公司業務人員,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追贓工作。
(一)以自身(公司、企業)名義進行融資并虛構借款需求
涉案企業通過其控制的部分企業銀行賬戶,在沒有具體項目的情況下虛構借款需求,以該等企業的名義在P2P平臺發標融資,資金進入企業賬戶后被劃轉,作為備付金統一使用,用途主要包括企業內部日常管理、擔保公司銀行擔保業務中進行代償、借款給其他企業(包括關聯企業)使用、墊付借款人欠款等。
(二)虛假或未按照要求進行信息披露
企業或集團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近親屬,以及與網貸機構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方在網貸機構上融資,網貸機構未按要求對上述融資行為進行信息披露或融資行為違背市場公平交易原則。
(三)通過第三方銀行賬戶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
P2P平臺募集資金由出借人匯入涉案企業財務人員個人銀行卡賬戶中作為歸集賬戶,線下平臺、存管平臺由出借人將資金直接匯入借款人賬戶中,涉案單位往往實際控制著該等借款人賬戶,并通過該等人賬戶歸集資金。
(四)直接或間接承諾保本保息
犯罪行為人通過網站、APP等方式,在不同時間段給予投資人數額不等的年回報率,在業務合同中約定無條件回購債權及擔保,或者在對外宣傳或相關合同協議中表示會設立風險準備金、備付金、客戶質保款等各類客戶風險保障機制,使用誘導性宣傳詞使平臺投資者相信其會保本付息。
(五)依靠員工或親友進行線下宣傳推廣
在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如:線下門店、公司樓宇、地鐵、宣講會、茶話會,開展資金端、貸款端產品宣傳等類似的宣傳行為,依托線下門店進行信息采集、核實、貸后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以外的經營行為。犯罪行為人往往依靠內部員工或身邊的親友吸引出借人及對接借款企業,涉案公司往往全員推介,公司各部門人員均能進行線下對外推廣,宣傳較為直接且效率高。比如葉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審刑事判決書中,天津東方天野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未經有權部門批準在成都市錦江區成立,其經營范圍為受托管理股權投資基金,從事投資管理及相關咨詢服務。該公司通過舉辦農家樂推薦會、宣講會、以及電話拜訪等線下宣傳方式,向以中老年人為主的社會不特定公眾宣講山東威海譽洋電動汽車、內蒙古包澤石油等項目,以此來吸收客戶的“投資款”。
(六)使用誤導性標語進行線上宣傳
犯罪行為人對融資項目或網貸機構的經營信息進行夸大宣傳,隱瞞瑕疵風險,具體表現為:夸大累計交易金額、借貸余額、出借人數等業務數據,或將與第三方機構的一般業務往來夸大為全面業務合作等。對收益水平或者獲利前景使用“低風險、高收益、安全”等誤導性用語,或通過與銀行存款、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收益率進行對比等方式誤導出借人。在林某周,林某忠,蘇某,張某汀,林某健,林某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審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刑事判決書③中, 被告人林某周在未經相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以恒業公司的名義推出夢想360股指增值系統的理財產品,通過網絡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以“高回報、高分紅”為幌子誘騙社會公眾投資,又以“拉人頭”計酬的方式不斷發展客戶,并用后加入客戶的投資款來支付先加入客戶的投資分紅。
二、涉P2P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中追贓挽損的難點
(一)用款情況復雜導致的無贓可追問題
該問題的出現第一種情況是用款企業在本案中與作案單位系正常借貸關系,在沒有獲取其涉嫌違法犯罪證據的情況下,無法使用強制措施追繳欠款,第二種情況是用款企業將借來的資金用于生產經營,暫時沒有歸還全款的能力,若貿然采取查封資產、凍結賬戶的強制措施,會使資產價值縮水,還將造成企業生產經營中斷徹底無法還款,同時會給社會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第三種情況是用款企業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等原因,已沒有可供抵押、追償的有效資產,即無贓可追的情形。
(二)被害人寄希望于民事訴訟追回投資款,借款企業對主動退款存在顧慮
部分被害人會試圖通過民事訴訟來追回投資款,尤其是成功通過民事訴訟查封保全足額資產的被害人會拒絕、抵觸公安機關介入,拒絕到公安機關報案,另一方面,相關用款企業承受既要向公安機關退贓又要被民事追償的雙重風險,導致其不情愿向公安機關退贓。
(三)審計工作推進困難,無法及時提供數據支撐的問題
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涉案企業在開展非法P2P業務的同時,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調查和發布虛假標的,往往會制作大量的假賬,增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另一方面,涉案公司的工作人員、借款企業、犯罪行為人及其親友甚至被害人會出現不配合審計工作的情況,造成審計工作進展緩慢。
(四)業務員提成追繳工作難以推進
該種情況大多出現于單位犯罪中,涉案單位通過給予業務員提成的運營方式開展融資業務,由于涉案單位從作案到案發以后公安機關開展偵查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期間有可能出現工作人員離職、業務員被拖欠工資,甚至將業務提成投入平臺的情況,對于退回提成存在抵制情緒,對公安機關的追贓工作往往不予配合。
(五)被害群體持續投訴與上訪導致偵查人員疲于應付
由于案件性質特殊,被害群體是社會不特定多數人,往往會出現人數眾多、跨地域、抱團投訴的情況,被害群體往往持續多次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投訴、上訪或直接撥打辦案偵查機關的民警電話進行質問,疑問較多并多為復雜問題,需要公安機關專人接待、答復、回復信訪事宜,投入大量精力。
(六)相關法律關系較復雜的問題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的特點,在案件中除了有可能存在假標、虛標、資金錯配、期限錯配使用和多層代償之外還存在大量民刑交叉、刑行交織的情況,資金來源、資金流向情況及相關法律關系及其復雜。
三、攻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追贓工作難點的思考
(一)制定追贓計劃,明確追贓流程,針對特定問題加大力度
進一步加大警力,深挖犯罪,固定證據,制定明確計劃,如:制定借款企業贓款追繳工作流程,制作詢問筆錄、獲取書證,及時送達《關于協助追繳贓款的函》并簽署回執,促使借款企業還款,其中,對于不配合的企業要及時采取網上發布、刑事處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罪行)的措施。按照先易后難,先重點后一般的順序,開展與涉案單位、用款企業負責人逐一見面的專門工作,曉以利害,施以法律震懾,敦促早日還款。在業務提成追繳瓶頸階段加大對涉案業務提成的追繳力度,與法檢機關加強溝通協調,及時、準確的對符合刑事打擊條件的重點對象予以打擊,力求達到“打擊一人,震懾一片”的效果,同時也能對其他涉案單位與個人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果。
(二)強化宣傳,加強輿情引導
做好信訪應對工作,在線上,公安機關可以持續通過微博等平臺發布通報,在線下,逐個上門做好工作,積極主動的化解矛盾,發動、勸說涉案人員到公安機關報案,特別是針對高頻次投訴、上訪的被害人,引導他們及時的去往辦案機關、專案組反映情況,耐心傾聽,在現場予以釋法說理。
(三)公安機關應與法檢機關進行有效協調
公安機關專門人員應協調各級法院,及時終止與案件相關的民事案件審理,并將案卷材料移交公安機關,終結投資人試圖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問題的幻想,消除借款企業既要退贓又要被民事追償的顧慮。同時可以促使投資人主動前往公安機關報案登記,借款企業積極退贓。
(四)有效利用社會征信體系,主動協助完善征信系統
公安機關可以積極協調,針對拒不退贓的借款人、業務員、用款企業等,及時列入失信名單。另一方面,行業征信系統的完善,可以降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風險。公安機關對于查辦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有豐富經驗,且對待金融風險問題的視角獨特,往往可以提出有效的建議,目前P2P網貸行業已經建立了網絡金融征信系統 (NFCS) 和風險信息共享系統,實現了從出借端到投資端的有效監控。公安機關應協助各征信體系建立 “黑名單”制度以及名單互換機制,“黑名單”數據接入經偵部門的司法協作系統,對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個人和P2P平臺進行實時監控預警,提高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效率,盡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注釋:
[1] 數據源自2018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年報,https://www.wdzj.com/zhuanti/2018report/,2019年11月4日訪問.
[2] 參見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2014)錦江刑初字第70號判決.
[3] 參見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2015)深南法刑初字第463號判決.
參考文獻
[1] 程小白,曹云清,吳秋玫.經濟犯罪偵查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187.
[2] 程小白,湯強.經濟犯罪偵查學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
[3] 靳高風,守佳麗,林晞楠.中國犯罪形勢分析與預測(2018-2019)[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會科學版,2019(03).
[4] 單丹,王錸.大數據在網絡非法集資案件偵查中的應用[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
[5] 王楓悟.P2P網貸平臺案件的犯罪研究——以杭州市為例[J].中國刑事警察,2019(03).
[6] 劉晶晶.穿透思維在網貸類非法集資案件偵辦中的實現路徑[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
[7] 周恒.網絡公共領域:互聯網時代法治現代化的動力支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
[8] 任怡.論大數據背景下涉眾型經濟犯罪偵查工作機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作者簡介:黃浩男(1998.07- ),男,山東濟南人,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2017級偵查學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犯罪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