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娜 楊志杰 方迪 朱玉峰 劉寶珠
摘 要:近年來,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正當防衛案件越來越多,一方面體現出我國正當防衛立法不完善、對法律規范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更多反映了正當防衛案件中司法和倫理的沖突。沖突的成因主要有防衛限度的認定標準過于寬泛、司法實踐中的裁判標準不一以及法官在裁判時易受其他因素干擾。解決上述問題的基本路徑在于,完善正當防衛司法適用標準、維持司法審判的公正性以及確保司法獨立審判。
關鍵詞:正當防衛;司法倫理;沖突及解決
近幾年,正當防衛的極端案件越來越多,例如“于歡案”、“昆山龍哥案”、“唐雪案”以及近期的“侯雨秋案”等。這些案件處理過程都可謂一波三折,不僅體現出正當防衛立法、規范理解、法律解釋等方面的問題,更多也體現了正當防衛案件中法律適用與司法倫理之間的沖突。文章將以典型的個案為切入,對正當防衛案件中司法倫理沖突的成因及解決之道進行集中分析。
一、典型個案的梳理分析
案例1:(于歡案)2016年4月13日,吳學占在蘇銀霞已抵押的房屋中,指使手下將其按進馬桶。4月14日,吳學占率10多名社會閑散人員再次前往蘇銀霞的工廠用污穢言語辱罵蘇某及其家人,并將煙頭彈到蘇某胸前衣服上,要求其還錢。案發下午,蘇某多次撥打110和市長熱線,但并未得到實質性幫助。蘇某的兒子于歡亦被催債人員多次毆打且目睹其母受辱,警察到場后蘇某和于歡并未擺脫困境,情急之下,于歡從桌上摸到水果刀并對周邊人員亂捅,以致杜志浩等四名催債人員被捅傷,杜志浩因未及時就醫導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另外兩人重傷,一人輕傷。
審理中,對于于歡行為的定性存在正當防衛、防衛過當兩種不同觀點。觀點1認為:案發時吳學占的手下對于歡及其母親正在實施限制其人身自由的非法拘禁,期間伴有侮辱人格、推搡、拍打等行為。于歡在面對母親多次遭受他人侮辱并尋求幫助無果的情況下,做出的反擊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于歡持刀捅刺杜某等四人,屬于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其行為具有防衛性質,應屬特殊防衛;觀點2認為,于歡的行為雖有防衛性質但明顯超過防衛的必要限度。理由如下:其一,杜某等人對其實施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侮辱等行為,雖侵犯于歡母子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等合法權益,但并不具有嚴重危及于歡母子人身安全的危險性。其二,催債方雖人數眾多,但在催債過程中并未攜帶、使用任何器械,案發時民警并未離開,于歡面臨的不法侵害并不緊迫,但造成的后果卻超出必要限度,因此屬于防衛過當。審理法院最終采取第二種觀點,判決于歡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案例2:(昆山龍哥案)2018年8月27日晚,“昆山龍哥”劉海龍醉酒駕車,同車承載三人。途徑震川路西行至順帆路路口時,向右強行駛入非機動車道并和在該道上正常騎車行駛的于海明險些發生碰撞。劉海龍下車和于海明發生爭執,被同行三人勸解返回車內后,劉海龍突然下車,推搡、踢打于海明后返回車內取出砍刀(經鑒定,此刀屬于管制刀具)。劉海龍連續用刀擊打于海明的頸部、腰部,打斗中砍刀落地,于海明搶到砍刀,在爭奪中捅刺劉海龍的腹部、臀部、砍擊右胸、左肩、左肘,刺砍過程持續7秒。劉海龍受傷后跑回轎車,于海明繼續向其追砍2刀均未砍中,隨后劉海龍駕車逃離,倒在距寶馬車東北側30余米處的綠化帶內,后因搶救無效死亡。
本案中,于海明的行為如何定性,學界有兩種不同觀點。觀點1認為: 于海明在緊急時刻自衛的行為屬于《刑法》第20條第2款的相關規定,其反擊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于海明砍中劉海龍后,劉海龍受傷返回轎車,該情形下不具備法益侵害的緊急性,于海明不應繼續追趕并砍傷劉海龍。觀點2認為:于海明在緊急情形下自衛的行為屬于《刑法》第20條第3款的規定構成正當防衛。理由如下:其一,劉海龍挑起事端屬過錯在先,以至不法侵害不斷升級。其二,劉海龍用暴力手段嚴重危及于海明人身安全,在打斗中砍刀雖從劉海龍手中脫落,但于海明的人身安全仍遭受危險,其有權相信不法侵害仍將繼續,從而做出反擊。江蘇省昆山市公安局最終采取第二種觀點,宣布于海明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并撤銷起訴。
以上案件雖各有特點,但均集中反映出司法和倫理之間的沖突。兩個案件在定性上均一波三折,處理過程復雜。“于歡案”被認定為防衛過當,“昆山龍哥案”被認定為正當防衛,但民眾認為此兩案件均應構成正當防衛。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體現司法實踐中正當防衛的認定與社會民眾之間認識的沖突。
二、正當防衛案件中司法倫理沖突的成因分析
正當防衛案件中司法與倫理沖突的成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概括而言:
第一,防衛限度的認定過于寬泛。防衛限度指正當防衛所需要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必要限度,對此學界有三大理論學說進行解釋。其一,必要說認為實施正當防衛必須是為制止現實中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所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只能選擇某種方法才能阻止侵害;從防衛手段而言,必要說認為防衛力度大于侵害力度是合理的,但該學說在防衛限制方面卻存在不足,其最大缺陷在于會擴大正當防衛的限度。其二,基本相適應說認為行為人實施防衛行為要和不法侵害的性質、手段、強度、結果相適應,防衛的限度要和防衛的強度以及不法侵害的強度相適應,不能懸殊過大,但該學說會限制公民的防衛權利,在公權力難以及時救濟時會進一步損害受害人的權益,因此在法律適用中會擱置對正當防衛的使用。其三,通說認為防衛人實施防衛行為是為制止不法侵害的進行,因此防衛行為如未明顯超出不法侵害的限度或雖明顯超出不法侵害,但并未對案件的結果造成重大損害,理論上都應屬于正當防衛的范疇。我國雖采取理論通說的觀點,但由于防衛案件中影響因素較多,案件成因不同,防衛限度的認定標準難以規范化,以及受法官自由裁量權影響,對防衛案件的定性往往存在爭議,從而引起司法和倫理的沖突。
第二,司法實踐中的裁判標準不一。案發時行為人的心理動機難以確定,且案件的定性同樣也受法官自由裁量權和犯罪對象社會形象影響。究其具體成因分析如下:其一,防衛人心理動機的確定。這要求防衛人要有防衛意識,如未對防衛意識進行認定,則易出現防衛挑撥事件,如若對該認定的標準使用不當則會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其二,受犯罪對象社會形象影響。就“昆山龍哥案”而言,本案一經發生,媒體就對死者進行了相關報道,其5次被捕,疑似涉黑,但也獲“見義勇為證書”。案件的發生使公眾普遍認為劉海龍是社會惡人,少有人對他的遭遇予以惋惜,試想假若行為人相貌清秀、遵紀守法,那么公眾對他的行為應會有不同的評價。其三,受法官專業素質影響。在案件多發的時代背景下,法官的專業素養仍需進一步提升,案件的處理不僅需要法官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足夠的精力。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法官辦案精力不夠的現象,法官往往需要同時處理多個案件,對案件關注度受時間限制影響而理解有限。以上因素均是司法倫理沖突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第三,法官在裁判時易受其他因素干擾。就其內部層面而言:職權主義影響司法審判的公正性,上下級關系就是其中之一。法官基于上級機關的壓力,極易向其妥協,從而案件的處理并未達到司法公正的效果。就其外部層面而言:引起民憤的極端案件往往能引起群眾共鳴,群眾從同理心角度出發,卻缺乏專業法律知識支撐,法官在處理該類案件時難以保證不受社會輿論影響,這就要求法官做到司法和倫理之間的平衡。法律基于群眾的需要而產生,因此法官在審判案件時不僅要考慮群眾的反應,而且還要基于專業知識和心中的公平正義進行判決,不被輿論左右。以上所述因素不僅影響司法公正,而且偏離法律的根本目的,看似解決問題,但其背后存在著更大的隱患,使司法倫理沖突進一步加劇。
三、正當防衛案件中司法倫理沖突的破解路徑
鑒于正當防衛案件中司法倫理沖突的成因不同,為解決這些相關難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第一,正當防衛適用的完善。隨實踐發展,個性案件越來越多,法律條文中規定正當防衛的適用并不健全,正當防衛的完善已成為解決司法和倫理沖突的重點議題之一。完善正當防衛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決:其一,完善成立條件,統一標準。現存的正當防衛在成立要件方面并未作出具體限制,范圍過于寬泛。因此,我國司法工作者可以通過修改法律條文以進一步解釋對正當防衛適用的相關限制,細化其構成要件。其二,總結司法判決,借鑒他國相關立法。大量的司法判決成為完善該制度的寶貴資源,正當防衛的發展完善不僅需要司法工作者立足我國實際情況,同樣也需要學習他國正當防衛方面具有前瞻性的法律規定,通過分析案例,總結案例不斷完善有關立法。其三,正當防衛的發展完善需要司法工作者共同努力。新時代形勢下司法工作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與時俱進的能力,正確理解和掌握正當防衛方面的相關理論和司法解釋,并依據社會道德和法律做出適合個案的判決。
第二,維持司法審判的公正性。司法獨立和公正審判是緩解司法和倫理沖突案件的重要前提之一。司法審判的公正性不僅需要立方層面的支持同樣也需要司法機關做到獨立審判,不受任何機關團體的干預,判案時要求證據充足,不被輿論誤導。以“昆山龍哥案”為例,司法機關在判決時一方面要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社會公眾的樸素認知,要運用常識、常情、常理對案件進行評判,不因龍哥的社會形象而帶有色眼鏡去審判他人,做到人人平等,從而維護每位公民的合法權益。從國家層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應提升法官隊伍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公正執法以提升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應擴大司法隊伍,減少法官辦案數量,使法官對案件的處理要有精準審慎的理解,從而準確處理案件,對案件負責。
第三,司法獨立審判的規范性。國興,法亦興。在我國,獨立審判作為一項重要的司法裁判原則,其落實既是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體現,也為解決司法倫理沖突提供了重要方法。其一,我國司法獨立審判建立于社會主義法治中,《憲法》明確強調法官裁判權獨立,不受任何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的影響,此外也不受社會輿論的干預。其二,審判權獨立是對公民合法權益的維護,有助于實現司法實體正義。案件得到公正判決,公民才能相信法律,從而維護法律權威,以至于在司法和倫理沖突的情況下,做出合理的選擇。其三,司法的獨立審判能夠有效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緩解司法和倫理沖突的矛盾,這也是當今社會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司法獨立審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受個人、上級機關以及社會團體的干擾,在司法和倫理沖突的情況下,根據現有證據做出公正判決,這與依法治國的理念相符合,是現在與未來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結語
正當防衛案件處理中,司法與倫理之間的沖突成因復雜,破解這一路徑應從多層面著手。從價值層面分析,法律應優先保護防衛者的合法權益,以確保防衛者在刑法中獲得保護地位。從審判層面分析,法官應從多角度、多方面對案件進行認定,從而維護每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社會層面分析,正當防衛的發展完善有利于鼓勵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倡導見義勇為,從而減少在公權力難以及時救濟時所造成的損害。通過細化正當防衛的適用、維持司法審判的公正性以及司法獨立審判的規范性等措施,以解決正當防衛案件中的司法倫理沖突。
參考文獻
[1] 姜保忠.刑事司法裁判的方法與限制——以“于歡案”為樣本的分析[J].政法論叢,2017(04):69-76.
[2] 馬琪.正當防衛案件中不法侵害結束時間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3] 劉予桐.論正當防衛限度條件的法律適用[J].知與行,2019(04):48-53.
[4] 陳容欽.正當防衛制度在司法實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8.
[5] 李曉楊.論我國正當防衛制度的現狀和立法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