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李政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但是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發展,也出現了創業者失信、價值觀偏差、盲目從眾以及創業課程重視技能而不重視品格塑造等問題。文章運用理論分析法,著重從課程目標、師資建設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路徑,旨在培育出思想覺悟高、理論基礎牢、技術能力強的新時代創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好人才保證。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路徑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根據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大學生畢業之后隨即創業的人數占全體畢業生人數的比例從2011屆的1.6%連續上升到2017屆的3.0%,近似于翻了一番,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也隨之影響其擇業方式,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隨著創新創業研究的不斷深入,部分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暴露的問題也初步顯現出來了,這些現象的產生,讓原本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始有了新的方向,即為了使大學生創業者具備良好的創業品質,作為高校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創新創業相互融合,從而實現創新態勢良好發展的局面。
一、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由于意識形態和社會體制的差異,國外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的研究較少,并且所研究的內容與國內差異較大,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出的時間甚早,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教育模式,國外目前的創新創業課程具有師資力量雄厚、課程內容體系的完善性、校企合作成熟等優勢。與國外較為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同,我們國家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要想趕上國外的發展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課程體系,各個高校也積極籌備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奠定基礎,這一行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理論體系形成較晚、大眾接受程度不高、課程設置不夠合理以及教學安排缺乏經驗等,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逐步暴露出了種種問題,這也給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一)大學生創業者的素質高低不一
大學生創業者年齡普遍處于20歲左右,這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但是,由于成長環境、認知水平以及國內外各類思想文化的沖擊,讓大學生創業者的素質高低不一,這就直接導致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出現了較多問題。學生面對誘惑,自身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由于漂泊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毫無立場。部分大學生創業者把獲取經濟利益看作是成功的唯一標準,為了利益,投機取巧,游走在法律的邊緣,甚至不惜以違法為代價,謀取利益;部分學生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嚴重,認為自己能處理好所有事情,缺乏團隊協作能力;還有的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遵守基本道德準則,缺乏誠信意識。于是就出現了代理假冒偽劣產品的校園代理商,兜售劣質產品的網店店主等。這些行為的出現也印證了大學生財富觀出現偏差,價值觀不清晰等問題。
(二)大學生盲目從眾行為較多
由于對創新創業理解不夠,多數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僅限于簡單的模仿行為。教師在各種場合不斷向學生灌輸創新創業的理念,而且大多以創業成功的師姐師兄為案例,出現了部分同學,為了創業而創業的局面。這種創新創業的成功率較小,同時基于模仿行為產生的項目,其生命力也十分脆弱。大學生僅僅依靠自身的認知去創業,因此去調查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創業想法最初都是開餐館、奶茶店等。正是因為盲目從眾,不能把握國家政策科技發展的最新導向,導致很多創業者創業想法不具備創新性、科技性與持久性。大學生創業者未能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是為了用創新引領創業、用創業推動創新,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三)創新創業教育大多數只強調技能的傳授
目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大多數只重視創業技巧的傳授,對創新創業的評判更多是以經濟效益作為標準,然而卻不重視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誠信”、“愛國”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從而也就沒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做好學生品格的健全、人性的的探討、能力的提升以及信念感的塑造等等,而這些恰好是創新創業過程中最需要具備的品格。學生在學習完創新創業課程后,多數表述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商業策劃書的撰寫、swot分析等,鮮有創新創業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支撐的深刻認知。而如果創新創業教育只傳授技能而不深挖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我們教育出來的創業者往往也是不具備較強的大國企業家的素養。
(四)創新創業的教育實踐基地較少
目前針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實踐基地不夠,大學生創業者們往往處于紙上談兵的狀態,理論學的看似扎實,一旦進入市場實踐,不具備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因此,就目前的教育實踐基地數量和質量來講,一是實踐基地數量較少,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指導更少。二是,這些教育與實踐基地指導大學生創業的深度還不夠,不具備孵化出一個成熟且抗風險的項目的條件。學生缺乏具體的實踐場所,會導致創新創業項目不切實際、面對市場變化缺乏洞察力甚至創業者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情況。
綜合現狀來看,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還有很大空間需要提升,如何進行創新創業的改革需要重點探討。“華為事件”告訴我們,要想成為“大國重器”、“民族擔當”,就需要牢固樹立愛國、誠信等重要價值觀,要用我國探索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解決現階段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困境與挑戰,進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蓬勃發展,這樣我國未來才有底氣在世界舞臺與全球其它國家同場競技。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讓創新創業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中,綻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路徑研
(一)重視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以課程思政為目標,開好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課程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總任務,充分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每位學生,改變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只看重經濟利益的錯誤認識,要把個人創業理想與國家科技發展的目標相結合,將個人的理想與中國夢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辦好社會會主義性質的大學,才能確保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會主義性質不偏航,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進而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敢于創新、不怕吃苦、能夠直面挑戰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與是非辨認能力,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新想法,不要過分宣傳成功的例子,以免使學生思維固化??梢圆扇☆^腦風暴等形勢培養出具有獨立思維的人,從而達到良好的創新創業效果。
(二)打造“雙師型”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以師資建設為抓手,做好思政教育。目前高校創新創業師資力量主要分為專職老師與兼職老師以及創業導師三部分。專職老師主要負責講授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創新理論與創業方式等課程,是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力軍,兼職老師主要是從事學生工作的黨政干部或者思想政治輔導員,這一類老師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研究與認識,同時熟悉大學生的成長規律與思想特點,他們能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這類課程;創業導師則是聘請國內外各個大型公司的企業高管等,將自身的商業經驗與實踐,分享給學生,通常通過創新創業講座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然而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集思想性、政治性和技術性為一體的特點愈發明顯,高校迫切需要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關鍵是打造一支既具有創新創業知識又具備思想政治背景的師資隊伍。由于創新創業培養出的人才未來極有可能會自主創業,因此在對其開展教育時,任課老師既要傳授創業理論,又要將誠信、堅韌等優良品質傳遞給學生,這就要求任課老師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培育體系
以培育體系為突破,多位一體育人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同時覆蓋創新創業教育領域,構建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育人平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實踐,因此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在實處。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注重筑牢基礎理論防線,同時還要注重實踐育人、第二課堂活動育人的效果。通過模擬商戰,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商場如戰場,變化風起云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學生通過模擬商戰,可以增強不畏挫折,迎難而上的勇氣,同時面對實踐中的誘惑,能否堅守自身底線,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將誠信意識守牢。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模式,以此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三創賽”等比賽,加強對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價值導向引領,架起聯結“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橋梁,避免只顧實踐、不重育人的做法[7]。邀請創業導師現身說法,面對面為學生講述創業歷程與創業技巧,發揮創業實踐課程體系的作用。
(四)重視課程評價考核機制
以課程考核為準繩,倒逼改革創新。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有其特殊性,在考核時不能進行簡單的評價,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評價標準。學生在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中是否遵循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否踐行公民基本準則,其創辦的企業是否能夠傳遞出正能量,是否樹立起社會主義文明新風都要作為其創業考量標準,擇優入住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園;此外,對于承擔創新創業教育的任課教師,對其開展年度考核時,也要著重注意考核其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時與效果,開展麥可思教學評價,將學生的反饋作為一項評價標準。此外,教師每年是否參加關于“課程思政”等方面的培訓,是否發表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論文等科研,也是考核要點。通過倒逼機制,提高教師的課堂思政意識與教學能力。
三、結語
創新創業是實現科技強國的重要依托,是我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堅強保證。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將理論聯系實際,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政育人效果,要在充分理解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創新創業的課程目標,建立多方位、多層次的師資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合理滲透進課程實踐,建構起針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考評機制,塑造出遵循職業道德和法律約束、有遠大理想和高尚情操的創業型人才。通過這樣培養出來的創業型人才,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形成良好的創業風氣。任何創新創業都需要依托于正確的思想導向,把握好思想教育的大旗,才能培育出思想覺悟高、理論基礎牢、技術能力強的新時代創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好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林秋君.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與能力提升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8.
[3] 馬芳.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探究[D].河南大學,2015.
[4] 袁芳逸.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6.
[5]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1).
[6] 黃登良.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雙向融合[J].高校后勤研究,2018(01):79-80.
[7] 柳亮,李孟璐.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0):22-23.
[8] 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6.
[9] 李力.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協同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基金項目:文章為西華大學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資助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Y2019016。
作者簡介:王婕,研究生,四川省西華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政,研究生,四川省西華大學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學校管理、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