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探討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的關系。采用費立鵬等人修訂的《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CESII-CV)第2版》、夏凌翔和黃希庭編制的《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對230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實際親密度、理想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存在顯著正相關。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對自立人格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關鍵詞: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自立人格
高中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之一,在此階段青少年會面臨許多現實和心理壓力。家庭則對青少年的健全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自立人格是指個體在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基本生存與發展問題中形成的優秀人格品質,包括個人與人際兩個方面的獨立性、主動性、責任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特質。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為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結,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朝向和在領導力、角色關系和關系規則中的適應程度。研究探討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之間的關系,為高中生自立人格的發展從家庭支持角度提出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高中230名學生。調查問卷共發放23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為86.9%。
(二)工具
(1)《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CESII-CV)第2版》由費立鵬等人修訂。親密度得分越高代表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系越緊密,適應性得分越高代表家庭適應變化時越能靈活應對,量表共30個項目,五點計分,每一題需要被試分別回答對家庭現狀的實際感受和所希望的理想家庭狀況,其中,家庭親密度包含實際親密度、理想親密度和親密度差異三個維度,家庭適應性包含實際適應性、理想適應性和適應性差異三個維度。
(2)《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由夏凌翔和黃希庭編制。量表由個人自立和人際自立兩個分量表組成,共46個項目,其中個人自立量表包含個人獨立、個人主動、個人責任、個人開放和個人靈活5個維度,人際自立量表包括人際獨立、人際主動、人際責任、人際開放和人際靈活5個維度,量表采用5點計分。
二、結果
(一)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的總體情況
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各維度的均分均高于問卷的理論中值(3),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水平整體較好。高中生的人際靈活、個人主動、個人獨立、個人靈活、個人開放均大于理論中值(3),說明高中生在這五個方面情況較好。
(二)不同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1)高中生自立人格在家庭情況上的差異檢驗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單親家庭、雙親家庭、與長輩同住的高中生的自立人格進行分析,家庭結構在高中生自立人格的人際開放和個人開放方面存在差異,并且通過事后檢驗分析,人際方面的開放中,雙親顯著大于單親,與父母及其他長輩同住顯著大于單親。在個人方面的開放中,單親顯著大于雙親、單親顯著大于與其他父母及長輩同住。
(2)高中生自立人格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異檢驗
對家庭月收入三千及以下、三千至五千、五千及以上的高中生的自立人格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家庭月收入的高中生在自立人格的個人開放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分析得出三千至五千顯著大于三千及以下,五千及以上顯著大于三千至五千。表現為家庭月收入越高,個人外放程度越大。
(三)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的相關分析
從整體來看,實際的親密度、理想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首先,實際的家庭親密度和人際主動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次,實際的親密度和適應性、理想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人際的靈活方面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第三,實際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個人責任角度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適應性差異存在顯著正相關。在個人的主動方面,實際和理想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其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在個人的開放方面,實際的親密度、理想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其存在顯著正相關。
(四)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的回歸分析
以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為自變量,自立人格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對自立人格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對自立人格的解釋量為14.1%。得出的非標準化回歸方程為:自立人格=88.388+0.210*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
三、討論
(一)高中生在不同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情況分析
在家庭情況方面,不同的家庭情況對高中生的人際和個人的開放存在影響。在人際方面,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加拘束,而雙親和與祖父母同住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更加靈活和開放。原因在于,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家庭只有一位親屬,平日較少與其他長輩交流,同時,有些孩子會因為單親而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主動和其他同學接觸。而雙親和其他家庭的孩子則沒有這種顧慮。在個人方面,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更愿意接觸新的事物和思想,分析原因在于,單親家庭的家庭負擔較重,高中生在有自立能力的情況下,單親家庭中孩子會更加主動、更加傾向接觸新事物。
在家庭月收入方面,家庭的收入水平對個人開放水平存在影響,表現為家庭收入水平越低,孩子個人的開放程度越小。家庭收入水平低的孩子,從小接受的環境刺激較為簡單,因此在成長路上,孩子可能會在一些新事物面前膽怯,因為高中的孩子極為重視顏面,在自己原來從來沒有接觸過類似事物面前,可能會擔心出錯而遭到其他同學嘲笑而害怕接觸新事物。
(二)高中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的關系分析
從整體來看,實際的親密度、理想親密度和適應性與自立人格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也就表示,個體在實際中越能體會到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關系親密,個體在家中被接受的程度越高,并且個體向往更親密的家庭關系和生活,會使其自立水平越高。個體能夠從家庭和父母中得到支持,這兩個方面可以給予個體自信,因此,個體可以建立起更好的自立人格。
從人際方面來說,首先,實際的家庭親密度和人際主動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如果個體在家中切實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孩子包容關心,經常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家庭問題,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那么孩子也能活躍的與人溝通,主動地和他人進行交流,根據自己的想法靈活的和他人進行接觸。
實際的親密度和適應性、理想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人際的靈活方面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個體在家庭中如果可以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并且整個家庭在面對環境變化、突發事件或外界壓力時有靈活的應對方式,可以按情境來解決問題。同時,個體也期望這種靈活的家庭模式可以持續下去,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個體就會在這種家庭中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快速、有效、多渠道的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從個人角度來說,首先,實際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個人責任角度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適應性差異存在正相關,表明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過分親密,孩子的各種事情都由父母全權負責,會使孩子沒辦法對參與的事情積極的承擔責任,并且可能會違背承諾,將自己行為的結果全部交給父母來處理。
在個人的主動方面,實際和理想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其存在正相關關系,因為孩子在家庭中習得了獨立而靈活的相處模式。有著良好親子關系和靈活應對模式的家庭,其孩子可以自覺的處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狀況,采用積極的態度和行為面對社會,遇到狀況時能夠不依靠父母關系,獨立想到處理方式。
在個人的開放方面,實際的親密度、理想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其存在正相關,原因可能在于,孩子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愛,可以得到雙親或其他親友的關懷和支持。同時他期望可以更多地擁有這樣的關懷和支持,因此,在生活中就會以同樣地方式對待周圍人和生活。
因此,父母在對待和教育高中子女時,可以通過廣泛培養興趣,幫助孩子形成親密的情感和忠誠的品質,并且重視自立人格,從多方面塑造自立人格,最后,要重視家庭成員的共同活動
參考文獻
[1] 夏凌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心理科學,2009(04):186-188.
[2] 李含巍.中職生家庭親密度和家庭適應性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職工教育,2013(24):85-86.
[3] 費立鵬,沈其杰,鄭延平,等.“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和“家庭環境量表”的初步評價[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1,05(05):198-203.
[4] 李文華,王麗萍,苑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07):1067-1070.
[5] 周宛喬.高中生法律意識與人性觀、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相關及培養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6] 武楠楠,李霞.親子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校園心理,2009,7(05):339-341.
作者簡介:姜妍(1995- ),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在讀碩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學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學與咨詢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