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婭玲,胡永紅
(上海辰山植物園,上海 201602)
專題性花展是指以某一類花卉為主,以展示該類花卉的景觀應用形式、歷史文化內涵、資源利用價值以及探討該類花卉的栽培技術和科學研究等諸多方面所舉辦的一項花卉展覽。常見的專題性花展有蘭花展、月季展、菊花展、杜鵑花展等。上海國際蘭展是上海唯一以蘭花為載體,面向全球舉辦的國際化專題性展覽,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受到了近百萬國內外蘭花專家、團體、專業愛好者以及廣大市民群眾的青睞和追捧。通過幾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目前,上海國際蘭展已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辦展體系,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題性品牌花展之一。然而,隨著公眾的需求和展覽的不斷發展,辦展過程中逐漸凸顯出了一些與其它專題性花展共性的瓶頸問題,針對如何突破這些瓶頸,提出了相應發展策略,以謀求更加長遠的發展之路,是上海國際蘭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世界各國開展以蘭花為主題的展覽不計其數,但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蘭展主要是世界蘭花大會、亞太蘭展以及中國臺灣蘭展。
世界蘭花大會(WOC)是目前參展國家、地區及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蘭界頂級盛會,代表著蘭花展覽的最高水平,被譽為蘭界的“奧林匹克”。 世界蘭花大會每三年舉辦一屆,自1954年首屆世界蘭花大會在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舉辦以來,至今已在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舉辦過22屆。其中,僅美國就舉辦過5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世界蘭花大會卻從未在中國舉辦。
亞太蘭展全稱是亞洲太平洋蘭花展暨蘭花會議(Asia Pacific Orchod Conference;APOC),其最早起源于亞洲蘭展。第一屆亞太蘭展于1984年在日本舉辦,也是每三年舉辦一屆,截至目前,亞太蘭展已成功舉辦過12屆。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第十屆亞太蘭展在我國重慶市舉辦[1],這也是亞太蘭展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
中國臺灣蘭展作為國際化專業蘭展之一,是中國臺灣最重要的大型國際蘭花展銷會,也是世界知名的蘭花產銷交流平臺,至今也已舉辦過12屆[2]。而且臺灣還是全球最大的蘭花盆花輸出地區,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及歐美國家,臺灣的蘭花產業,不僅給寶島臺灣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使得臺灣蘭花享譽國際[3]。
我國擁有豐富的蘭花資源,除了臺灣以外,大陸許多城市也舉辦過不同主題和規模的蘭展,如三亞市一年一度舉辦的中國熱帶蘭花博覽會,自2006年首次舉辦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過13屆[4],而且展會從最初地區性的蘭展已逐步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蘭花專業博覽會。此外,2007年,由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發起成立了中國蘭花大會,會議以突出我國蘭文化及其藥用價值為宗旨,每三年舉辦一屆,至今也已舉辦了4屆。
2013年,首屆上海國際蘭展在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辦,一經展出,贏得了社會公眾的一致認可。其實,早在2012年,辰山植物園就已舉辦過上海熱帶蘭展,作為首屆上海國際蘭展的一場預展,熱帶蘭展無論是在展覽規模上,還是展覽形式上,都按照國際化的辦展模式和布展標準舉辦,布展期間,邀請了臺灣、新加坡等地的蘭花專家現場指導,為舉辦上海國際蘭展積累了豐富的辦展經驗。
與首屆國際蘭展相比,2014年第二屆上海國際蘭展展示規模更大、精品更多、參展面更廣,參展國幾乎囊括了當今全球蘭花界第一梯隊中的大部分成員。整個展覽以獨特的主題、奇特的構思、多變的造景手法和精湛的布展施工技術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展,真正為公眾奉獻了一場蘭花視覺盛宴。
2016年,第三屆上海國際蘭展以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為理念,從蘭花的食用、藥用、工業價值等用途著手,向公眾展示了蘭花與人類衣食住行之間的關系,展覽也從最初的規?;?、視覺化展示,開始向精致化、生活化轉變,展覽主題更加貼近百姓生活,僅五一當天,就迎來了70000多人的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8年,第四屆上海國際蘭展把關注點聚焦在了珍稀瀕危蘭花的保育與文化表達上,如果說前幾屆蘭展突出的是蘭花與人類物質生活之間的關系,那么第四屆蘭展突出的則是蘭花的可持續發展與精神內涵,同時在景點的展示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懷。例如:上海以“植物方舟,播種希望”為主題,采用種子瓶、蘭花盆栽、木船等元素布置的景點,既表達了對復旦大學鐘揚教授的深切緬懷,也是向所有從事植物科研保育工作者們致敬。
此外,第四屆上海國際蘭展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大力協助下,許多難得一見的國外珍稀蘭花品種也亮相辰山,而且,由辰山自主培育的蘭花新品種(Angraecum SAJVOL Base)也在本屆蘭展首次與游客見面,作為“達爾文蘭”(Angraecum sesquipedale)的后代,在上海這樣的氣候環境下,能同時看到來自非洲熱帶地區彗星蘭屬的原生種和新品種,實屬不易。
歷屆上海國際蘭展的概況見表1。

表1 歷屆上海國際蘭展舉辦概況
蘭花因其特殊的生長習性,對展示環境和展期養護的要求較高,而且展臺布置不僅要求能保持蘭花本身的優美姿態,還要便于廣大游客能夠近距離賞蘭、品蘭、攝蘭。所以,展廳和各類展臺的設計、制作、布置、維護等各環節都要充分體現環保、高雅、精致、人性化的氛圍。其次,對于這么大型的花展來說,布置主題景觀所需配材數量較大,并且安保、導游、車輛、招商、各類應急措施和設備、人員配置等要求和數量都較高,然而這些都必然產生巨大的資金投入,增加了上海國際蘭展的成本。
根據對歷屆上海國際蘭展每日游客量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下雨天游客量一般都在幾千人左右,晴天或陰天游客量一般都逾萬人,即使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如果下雨,游客量也會隨之下降。因此,如何科學籌劃、減小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小氣候條件對蘭展旅游市場的影響,提高國際蘭展投入產出比,依然是上海國際蘭展面臨的瓶頸問題。
上海辰山植物園位于上海市松江區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內,距離市中心約50 km,距離最近的地鐵站約6~7 km,且從地鐵站到植物園僅一條直達公交線。盡管在蘭展期間,辰山植物園安排了往返軌交9號線洞涇站與園區的免費短駁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不便的短板,但游客出行時間和人數高峰都具有不確定性,短駁車的運行調度在客觀上還是存在難度。根據歷屆國際蘭展對游客意見征集匯總情況顯示,“交通不便捷”的問題一直排在首位,這也是影響上海國際蘭展游客量和游客體驗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地域幅員遼闊,不僅具有豐富的蘭花資源,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國際蘭展作為大型專題性展覽,在保持國際蘭展的展覽模式和風格的共性基礎上,可嘗試加入符合中國人賞花的個性習慣,配套舉辦以蘭為主題的其它小型展覽,如蘭藝書畫展、蘭花攝影展、蘭花插花藝術展、盆景展等,并對每項展覽分類進行評獎,給予作者或參展團體一定的獎勵。一方面,可以擴大國際蘭展的參展和觀展人員輻射面,吸引更多人參與,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將蘭花與其它展覽相融合,形成全方位、多功能優勢互補的發展模式,樹立和擴大上海國際蘭展的品牌效應。其次,花展屬于靜態景觀,僅從觀賞的角度無法滿足各類游客的需求,因此,除了展示蘭花的靜態美之外,還應動靜結合,深度挖掘和開展符合各年齡階段游客的互動活動,引導廣大公眾對蘭花有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帶給游客不同的觀展體驗,從而增加國際蘭展的觀賞性、互動性、科普性和趣味性,增強蘭展的吸引力。
隨著蘭花種植的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蘭展活動中的經濟效益日漸凸顯,但與臺灣把蘭展作為銷售和推廣的舞臺相比,大陸蘭展似乎更加注重“展”,新聞宣傳也大都放在了“展”上,對“銷”缺少應有的宣傳和關注,服務上對“銷”更是缺失[5]。因此,建議上海國際蘭展立足市場需求,順應大眾消費潮流,在蘭展上增售具有蘭花元素的生活用品、紀念品、保健品等衍生品,并不斷擴大蘭衍生品銷售商的招商力度。同時,密切關注蘭花生產及銷售企業發展的方向和需求,不僅要把蘭花銷售宣傳和展示放在同等位置,還要給予蘭花以外的其他展品和蘭衍生品足夠的關注和宣傳,并在展覽現場專門設置蘭商品采購洽談區和銷售區,讓展銷互為聯動,使參展商和銷售者能夠通過這個平臺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具有實力的蘭花企業進駐設攤,才能通過多方聯動培育和壯大蘭花市場。
在歷屆蘭展舉辦過程中,上海辰山植物園都以遵循互惠共贏為原則,積極吸收、聯合、借助各種社會創意、策劃力量等資源,為舉辦國際蘭展注入了新鮮力量,特別是與知名媒體聯合辦展的模式,有效填補了上海國際蘭展的宣傳短板,提升了上海國際蘭展的宣傳力度和社會效應。未來上海國際蘭展還需尋求更廣泛的合作伙伴,尤其要針對目前國際蘭展資金投入大的問題,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渠道,同時嘗試與企業、公司合作辦展,通過冠名、特許商品生產、經營等形式,爭取更廣泛的投資基金,形成共同投資、共同受益、共擔風險的合作辦展模式。此外,還應緊跟需求,持續完善服務配置,特別是針對交通問題,主辦方應及時與政府部門、相關企業溝通合作,商請為上海國際蘭展增設公交支線,或通過軌交將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內的主要景點串聯起來,這樣既方便公眾游覽出行,又有助于上海文明城區的創建與發展。
蘭花競賽一直都是國際蘭展上最吸睛的亮點環節之一。上海國際蘭展的蘭花競賽分為個體展示、組合盆花、景觀布置3個塊面,雖然囊括了國際蘭花競賽的主要項目,但由于我國蘭花育種工作起步較晚,規模化生產和專業化管理的完整蘭產業鏈還未真正形成,而且因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國外的育種者一般也不太愿意將蘭花新品種賣到中國[6],因此,歷屆上海國際蘭展的蘭花競賽,并未設立最吸引人的新品種展示競賽內容。
根據國際大型蘭展的發展趨勢來看,蘭花競賽的豐富度、內涵性和嚴謹性已成為國際蘭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上海國際蘭展無論是從競賽規則制定上,還是蘭花展品的內涵上都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同時爭取國家層面對國外蘭花在進口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嘗試設置小規模的新育品種、專利品種展示競賽,并對獲得冠軍的育種者給予豐厚的獎勵,一來可以向行業內展示最新的蘭花育種成果,二來可以提升育種者的創新積極性,從而促進我國蘭花資源的保育與創新及市場化。
此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蘭花種植主要以農戶個體的粗放型經營為主,產業規模小,無法形成強大的產業鏈條和廣泛的經濟輻射[7]。針對這種現狀,作為滬上的品牌花展,上海國際蘭展應與有特色、有基礎、有前景的龍頭企業合作,充分發揮其在行業內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把一些小型農戶種植者與蘭花生產企業、蘭商品研發團隊和生產機構聯合起來,一來可以為“散戶”們提供更多的商業信息和共享資源,拓寬銷路,實現增收;二來能夠充分將“產、學、研、銷”結合起來,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同時將標準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模式融入到蘭花培育、生產、展示、研發、保護和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而促進我國蘭花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作為滬上唯一的國際性專題蘭花展,游客的觀展體驗是其獲得長足發展的重要因素。自2016年上海對65歲以上老人實行免費游園優惠政策以后,上海國際蘭展的老年游客群體大幅度增加。如果能夠在蘭展期間專門針對老年群體開展一些親手栽培蘭花的活動,并贈送蘭花小苗、蘭花小盆栽、蘭花紀念品、園藝栽培小工具等給參與的游客,這既能讓老年游客身心得到鍛煉,體驗到參與的樂趣,提高他們游園的快樂感和滿足感,又能通過人們親身植蘭、養蘭,達到普及蘭花知識,傳播蘭花文化的目的。
自2013年上海國際蘭展舉辦以來,歷屆蘭展都會涌現出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獨特的蘭花品種,但由于涉及《進境植物繁殖材料檢疫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所以每屆國際蘭展結束后都會將入境展覽的蘭花全部銷毀。其實,作為以收集、保育為重要己任的植物園,如果能夠通過引種、交換或者購買的形式,留下部分蘭花品種或繁殖材料,將其引入到植物園獨立的隔離溫室區,嚴格按照檢疫監管、定期疫情監測的標準觀察一個生長周期確認安全后,用于今后蘭科植物資源科學研究,這對蘭花植物資源保育以及植物園的可持續發展都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世界蘭花大會作為蘭花界的“奧林匹克”,卻從未在中國舉辦,這與我國目前的國際地位存在現實差距。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將率先聚焦世界蘭花大會的申辦目標,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上海、了解中國、了解中國蘭花文化。而上海國際蘭展的成功舉辦,為未來上海申辦和舉辦世界蘭花大會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充分顯示了上海已經完全具備了申辦和舉辦世界蘭花大會的能力和水平。
至今,專題性花展已成為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植物園還是公園,都把舉辦專題性花展作為擴大園區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該類花卉科學化、正規化、產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在市民中既普及了花文化知識,又美化了人居環境,陶冶了人們的情操。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貫徹,這必將為專題性花展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通過展示花卉的美好形式和深邃的文化內涵,吸引更多的公眾廣泛關注和參與到專題性花展中來,才能把專題性花展舉辦的像英國切爾西花展那樣,成為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全民活動,從而推動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及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