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普洱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鄉村景觀評價可以定義為以保護鄉村現有的優美自然環境,挖掘現有旅游資源,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為目的,對鄉村的生態環境、景觀效益、社會經濟因地制宜地進行的較全面的評價[1]。鄉村景觀特有的類型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美學價值和休閑功能決定了鄉村景觀特有的優勢、地位和作用,使得鄉村景觀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成為可能[2]。
景邁山以景邁古茶聞名,隨著眾多茶愛好者慕名前往,其他眾多的資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它所具有的奇特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目前是支持景邁山古茶游的主要條件,已成為該區域中的景觀地標[3]。針對景邁山景觀資源現狀,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景邁山鄉村景觀,從景觀質量角度分析評價景觀特征。
從景邁山古茶分布位置及權屬來看,本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景邁村、芒景村來評價景邁山景觀質量。這兩個村落景觀都以森林植物景觀為背景,古茶景觀為主線、文化景觀為依托,形成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景觀體。
景邁村下屬自然村有芒埂、勐本、老酒房、景邁大寨、糯崗村。其中除老酒房以漢族為主以外其他均以傣族為主,村落風貌、建筑風格及宗教信以傣族文化為主。除此之外,在景邁大寨周邊有著成片集中的萬畝古茶林,較其村落在古茶林面積上、規模及茶景觀特色上都較為突出,現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芒埂、勐本村落宗教信仰--佛寺建筑特色顯著,其他資源基本處于未利用狀態;老酒房以漢文化為主,景觀特色不突出,但村落的釀酒技術較好、酒品質高;糯崗村保留完整的傣族村落風貌、建筑風格,現已對傣族文化特色村落進行保護性開發。
芒景村位于整個景邁山的最里側,以布朗族為主,下屬自然村落有翁基、翁哇上下寨、芒景、芒洪,村落分布較為集中,沿著道路兩側分布。芒景村古茶林數量多、面積大,但較為分散,主要分布于村落周邊及林間,另外人文資源較景邁村更為豐富。其中翁基村落以傳統布朗民居為特色,保留有完整的布朗族村落風貌、建筑風格。另外村落周邊還有峰神樹、古柏、古茶林、植被景觀、云海景觀以及帕哎冷寺、祭魂臺、八角塔、翁基古寺等景點。
景邁山景觀主要由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人工景觀組成,景邁山鄉村景觀現狀,依據風景旅游標準分類如表1所示。
指標體系考慮以下原則。
(1)遵循客觀性、科學性、完整性原則。
(2)能夠全面反映鄉村景觀特色。
(3)與實際聯系,實事求是。
(4)體系應分層,從總體到細節,構建多層次結構,能夠縱向進深,橫向比較。
(5))指標具有可比性、可行性。
指標體系構建分為4個層次,分別為目標層—準則層—因子層—指標層[4]。體系的構建以總體景觀質量為目的,以景邁山景觀類型作為準則;依據旅游資源分類標準對各類型景觀分類細化;結合場地現狀特征,旅資源開發目的要求,從多維角度反映各類型景觀特征,建立景邁山鄉村景觀質量層次分析模型(表2)。

表1 景邁山鄉村景觀現狀

表2 景邁山鄉村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3.3.1 層次分析法(AHP)
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Saaty提出的一種簡便、實用的決策方法,是將與評價有關的元素分解為多層次,再通過兩兩因素對比,確定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并進行總排序,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5]。
3.3.2 建立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的建立是在研究中提出1~9比例標度,并對重要性程度賦值,重要性標度取值通常為1, 3, 5, 7,9以及它們的倒數。
本次重要性評估是運用專家咨詢法,對園林、旅游專業教師10人,學生20人進行問卷調查,對收回的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軟件分所得。分析,其中一對比較值取組內每個判定值的幾何平均(表3)。
3.3.3 層次單排序
目的是為了確定本層次與之有聯系的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權重值,并獲得最大特征值,以及和它對應的特征向量,經歸一化處理得到與該層指標相對于上一層指標的權值[6]。

表3 標度的含義
3.3.4 一致性檢驗
一致性檢驗是為了驗證所求值是否具有可靠程度,當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一致性公式如下:
其中C.L. (consistency index)為一致性指標:n為判斷矩陣階數;R.I.(random index)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下表給出了1~15階正互反矩陣計算1000次得到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表4)。

表4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從表5中可以看出:一級指標中 B1(自然景觀)的權重值最大占55.9%,這表明景邁山自然景觀較為突出,其次 B2(人文景觀)的權重值約占35%,而占值最小的是 B3(人工景觀)。二級指標中C3(特色茶景觀)權重值最大占36.4%,表明茶景觀具有重要影響。其次C5(民俗文化)、 C1(植被)、C7(建筑設施)、C6(宗教信仰)在景邁山鄉村景觀中占較大權重值,依次為28.18%、11.64%、8.87%、7.04%;其中景觀質量影響最小的是C2(山岳),權值為2.4%。

表5 景邁山鄉村景觀質量評價指標權重結果
從自然景觀來看,排序為特色茶景觀C3>植被景觀C1>天文氣象C4>山岳景觀C2,其中茶景觀特色最具有吸引度,主要原因為該景觀為千年古茶林,現已被例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態性強較其他區域沒有成片成規模且百年樹齡的古樹,且由先人種植有一定的歷史傳承,符合城市人有機環保的生態理念。
從人文景觀來看,民俗文化較為突出,其中吸引度D8>傳承性D9>文化性D10>優美度D11>原真性D12。主要原因為景邁山為多民族聚居區,具有少數民族文化、民族茶文化及民族生態文化等多重文化,同時古茶樹的扎根造就了本土文化具有傳承和歷史沿革,較其他地域相比特色性較為突出。
從人工景觀來看,建筑設施景觀中特色性D15>吸引度D18>美景度D16>通達性D17>藝術性D14>便捷性D13,主要原因為景邁山早些年經濟較為落后保留有較為完整的翁基布朗族傳統村落、糯干傣族傳統村落,除此之外其他民居也因當地民族文化、風貌統一,形成了一山多形式、一村風貌齊的景觀特征[7]。
景邁山鄉村景觀資源眾多,合理開發利用,做好景觀規劃設計、開發主要特色資源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
鄉村景觀是鄉村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是城鄉協調的紐帶,對景邁山景觀質量的研究是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當地資源,有效推進鄉村建設持續發展,并以期能為相似區域的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