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朋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當下農業與旅游融合已經成了一種潮流,早在19世紀,國外就已經有了對于農業旅游的研究。但是我國國情不一樣,對于國外的研究成果不能夠直接“拿來”,需要重新探索農旅融合特色小鎮的建設道路。在2016年,我國開始全面推廣特色小鎮的建設,開始大力發展農村旅游。由于經驗不足的原因,農業融合特色小鎮的建設開展不是十分順利,其主要原因有統籌規劃不夠全面、發展戰略存在缺陷以及發展目標不明確等。具體來說,特色小鎮的建設應當突出“特色”兩字,但是現階段卻出現了民俗發掘不夠且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出現了“特色危機”,特色小鎮建設的內容、空間布局千篇一律,沒有與當地的主題結合,空間布局與整體環境完全違和等情況[1]。下面,將從農旅融合特色小鎮建設的特色理念出發,對空間布局模式進行了分析,并且以實例為證,提出了幾條策略。
農旅融合特色小鎮特色理念的確立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在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之上,對當地擁有的旅游資源以及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換而言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定的旅游項目以及商業項目,既要保證旅游的效果以及優特的體驗,同時也要能夠凸顯“特色”二字,符合本地文化,為本地打下文化招牌。
從根本上來說,旅游項目的設置是需要根據區域的文脈以及地脈來進行的,而如何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存在的一些事物進行共性提純,直接決定了“特色理念”是否能夠具有“特色”[2]。所以,只有在充分的了解當地的情況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好的確立特色理念。其中,包括對于當地的環境、風俗以及文化精髓等多個方面的探索。可以將這一過程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對于文脈的分析。所謂文脈,指的是歷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文化發展等多個方面,文脈直接反映了當地的人文特性,也是特色理念的立意之處,它后續影響著整體的空間布局,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方面則是地脈的分析,所謂地脈,指的是當地的氣候、地質、生物以及交通等多個方面,他們可以認為是當地特色理念的剛性需求,也是當地最顯著的特征,是影響空間布局的重要因素。
特色小鎮的主題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核心競爭力。一般來說,主題形象的定位是在當地的自然資源特色與文化特色的基礎之上,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定位。在空間布局上,主題形象定位屬于間接影響因素,優秀的空間布局能夠體現主題形象,能夠與之形成呼應,營造一定的意境。
所謂具象設計理念,即是主題形象的直接載體,是空間布局設計的產物。具象設計理念應當要與當地特有的環境氛圍進行呼應,既要能夠刺激到消費者的感官,同時又要能夠有一個完整的形態,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空間是展現鄉村風貌的主要構成要素,也是展現鄉村意象的有效窗口。空間布局的設置不僅要根據當地的特色進行,同時也要注重消費者的體驗。這就需要對當下的旅游市場以及游客需求進行調研,綜合設計考慮,對特色小鎮進行空間布局規劃。一般來說,在對特色小鎮進行空間布局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以下3個方面:功能分區,即在進行空間布局設計的時候,需要對每個空間區域所承擔的職能進行定位;產業聚集區,這一區域的設計應當以當地最具特色的產業為主,在此基礎之上,保證其本質相同的前提下,進行多項組合發展;游覽景點,這區域指的是在整個特色小鎮之中,獨立存在的各個具有自身特定價值的空間,他們即是獨立的,在主題形象上也是統一的[3]。
可以說空間布局就是特色小鎮的骨骼,而空間布局設計,實際上就是對特色小鎮的“骨骼架構”。特色小鎮能否取得良好的效益,“骨骼架構”是起著關鍵作用的因素。所以,在進行“骨骼架構”的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讓當地的農業旅游特色與其地理空間建立起一定的聯系,以此來增強農業旅游特色小鎮的整體識別性,并且讓旅客感受到當地文化,逐漸建立起品牌效應。綜合來說,可采用“核心——軸(帶)——片區”的布局模式進行布局。當然,具體布局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本文只是以此為例,意在表明布局設計需要有一定規劃性,要能夠架構起整個特色小鎮的骨骼,支撐起特色小鎮的效用[4]。
通過前文對特色小鎮的功能介紹以及空間布局設計分析,結合實例(圖1),可得以下結論。

圖1 特色小鎮的功能介紹以及空間布局設計
如圖1所示,該特色小鎮的整體空間布局呈現核心圈層放射狀模式,一共分為3層。其中內核約為1km2,中核包裹內核約為3 km2,整體上符合特色小鎮的規模要求。而最外圍,是特色小鎮的拓展區域,可控制為8 km2左右。圖示之中,根據當地情況設置了三大功能區,生態、生活、生產。圖1所示的特色小鎮,中心處為一公園,可對當地的自然人文以及主導的特色產業進行融合,功能項目包裹中心放射設置,能夠更好的聚集核心資源[5]。
此布局突出強調了小鎮的關鍵功能,并且綜合了多方的因素。其規模來說,也符合特色小鎮的申報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圖1所示的空間布局操作性極強,可進行分期實施,方便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實時的調整。同時,特色小鎮的功能疊加融合,資源十分集中,也能夠對當地的特色進行突顯,滿足了消費者的基本行為活動需求。此空間布局還可進行靈活調整,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不同,可以根據當下的模式進行延展變化,并且外圍設置的交通、城鎮版塊,都可協調進行變化。
對于特色小鎮的空間布局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地域特色,避免出現“千鎮一律”的情況,使得號稱特色小鎮的地方,失去特色。但是同時,也決不能只止步于“畫畫圖,掛掛墻”,一味的追求理想化,而不注重其實際操作性。在設計的過程中絕不能出現“一廂情愿”的情況,而是要與當下的國土條件以及投資計劃結合,并且設計上一定要符合運營計劃,確保在實際進行開發的時候能夠保證資金不斷鏈,并且完工時能夠達到預計的效果[6]。
對于農旅融合特色小鎮建設中的空間布局設計,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進行設計之前,應當進行實地考察與歷史研究,從確立理念出發,做好空間布局設計的前期工作。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實際操作的問題,要保證布局設計切實可行,而并非只是“空中樓閣”。空間布局是特色小鎮的骨骼,只有骨骼扎實,特色小鎮才能夠“跑”起來,才能夠真正完成它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