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琳,周輝錦,張章秀,林盛堅
(尤溪縣林業局,福建 尤溪 365100)
濕加松是由澳大利亞的濕地松(Pinuselliottiivar. elliottii Engelm)與加勒比松(PinuscaribeaeMorelet)雜交后產生的新品種。濕加松具有速生、豐產、優質、用途廣、抗病蟲害能力強、材積增益顯著、產脂量最高、松脂質量好的特點,是生產板材和紙漿的極好的樹種。當前在營造用材林樹種中,樹種比較單一,只有杉木、馬尾松等有限的幾個樹種,而馬尾松早期生長較慢、周期長,而且易受松突圓蚧、松樹線蟲病危害,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尾松的栽植規模,杉木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且受木材適用范圍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林農種植杉木的積極性。林權制度改革后,人們已把目標瞄準在一些速生豐產樹種的培育開發利用上,力求尋找出一種生長快、產量高的短周期速生豐產樹種,提高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引種生長快、周期短、用途廣的濕加松新樹種,對促進林業科學技術發展,激發林農的造林積極性,不斷增加森林資源總量,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林區經濟發展,提高林農經濟收入,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尤溪縣坂面鎮坂面村018林班02大班020小班,地處戴云山脈北段西部,以中低山為主,該區地跨東經118°9′12″,北緯26°5′50″,丘陵山地,海拔300~500 m,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季暖熱,冬季溫涼,春夏多雨,降水豐富。尤溪縣年均溫19.2 ℃,1、2月份均溫6.2~9.8 ℃,7、8月份均溫24.3~28.8 ℃,年總積溫5783.1~7161.1 ℃ ,年均日照時數1764.7 h,年均太陽輻射總量377~427 kJ/ cm2,無霜期231~297 d,年均降水量1600 mm,年均蒸發量1326.6 mm,相對濕度83%。
為對比研究濕加松在尤溪縣的早期生長效果。2011年在坂面鎮坂面村選用前期扦插育苗的濕加松無性系幼苗進行造林,造林面積3 hm2,同時,在相鄰地塊,同時以馬尾松作對比,造林面積4 hm2。造林前試驗地為采伐跡地,造林時要進行砍雜清理,挖穴規格60 cm×40 cm×40 cm.造林密度為2 m×2 m,每穴施0.25 kg磷肥,試驗地面積共7 hm2,濕加松為尤溪縣綠欣種苗繁育有限公司提供扦插苗木,馬尾松苗木為尤溪縣種苗站提供的實生苗,苗木高25~35 cm。調查時間為2015年4月,樣地規格為20 m×20 m,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
從不同造林時間開始,對樣地內的樹高、胸徑和保存率進行調查,觀察樹種抗病能力和抗風的強弱等。實驗所得數據用Excel 2003進行統計分析。用DPS分析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濕加松和馬尾松造林成活率都很高。從表1可以看出,濕加松和馬尾松造林成活率相差不大,經方差分析,差異不顯著(表2)。說明濕加松在造林保存率上與馬尾松差異不顯著。

表1 4年生不同樹種樹高、胸徑生長統計
從表1看出,濕加松樹高生長明顯快于馬尾松生長,4 a生濕加松樹高達5.1 m,比馬尾松高1.6 m,經方差分析表明,差異達極顯著(表3)。

表2 不同樹種成活率方差分析

表3 不同樹種樹高方差分析
4a生濕加松與馬尾松生長對胸徑影響差別較大。4 a濕加松胸徑達5.1 cm,比馬尾松多1.3 cm ,說明早期濕加松生長明顯快于馬尾松。經方差分析表明,差異極顯著(表4)。

表4 不同樹種胸徑方差分析
(1)造林后濕加松年徑生長和高生長均十分明顯。不同年份徑生長能夠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說明當扦插苗適應林地環境后。對林地土壤、局部環境的變化變得更為敏感。土壤條件優越、環境適宜則能大幅度提高濕加松幼樹的早期徑高生長。
(2)從早期生長來看濕加松生長優勢明顯,生長空間大,應用在生產上造林具有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