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巧,楊 米,楊 智,吳健慧,吳小藝,張燃燃,齊海紅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扶貧開發,是中國中央政府和社會努力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項長期性的重要社會工作。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一個人口大國,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貧困人口比重也居高不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發展生產、消除貧困的重要工作[1]。
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位于川藏結合部,金沙江上游東岸,該地區是集“邊、少、山、窮”四大特征于一體的典型貧困縣,河坡鄉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轄鄉。白玉縣的河坡鄉,位于縣境西北部,其與西藏自治區隔金沙江相望,距離白玉縣縣城約36 km,總面積約288 km2,總人口在0.3萬人左右[2]。這里地遠人偏,通訊不發達,長達半年的大雪封山導致其與外界隔斷,并且只能依靠摩托車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加防滑鏈冒險出入,使得白玉縣是最偏僻、最閉塞、最貧困的村子之一。
首先是國家政策支持,實施精準扶貧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央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具體體現[3];其次白玉縣民宿改造以白唇鹿為元素進行設計,使設計帶有強烈的地域色彩,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環境,被當地居民接受,在扶貧助人之余發展當地文化,尊重地域特色,讓設計充滿人文關懷;最后通過發掘地域文化豐富設計形態,為設計增添新的生命力。將白唇鹿和佛八寶圖案融入在室內空間設計,豐富了空間的文化內涵。
雖然白玉縣經濟狀況不太理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白玉縣有著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有原始的白唇鹿自然保護區、精美的河坡藏族傳統手工藝文化、頗具實力的寧瑪派寺廟、神秘的山巖父系文化等,這些神奇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積淀水乳交融,和諧統一,形成了甘孜州白玉縣豐富而又獨特的旅游資源。以白唇鹿圖案為元素帶入本次白玉縣扶貧項目民宿改造設計中,在室內設計中融入自然,讓設計增添地方特色,獨具魅力。具體可表現為布藝裝飾物、裝飾畫等。
通過前期各方面的考察,確立精準扶貧計劃,對接國家對白玉縣扶貧的相關政策,擬定了一系列關于旅游產業扶貧項目的民宿改造計劃。
甘孜白玉縣河坡鄉地處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偏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原有建筑簡陋、破舊,條件較差。
(1)原有建筑內部空間較為簡陋,只有簡單的墻面和需要再休整的木質地板,并且有部分損壞,不利于居住。
(2)部分房間內采光不足,不能充分地利用自然光,需消耗大量電量。同時室內陰暗、潮濕,長時間居住不利于人的身體健康。
(3)沒有明確的功能分區,且居民設計意識不強,部分家具的設計不太適應人的需求,并不能給人帶來更多便利。
(4)當地物料及人工較貴,扶貧預算有限等,成為此扶貧項目的現實問題。基于扶貧項目的現實條件限制,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完成本次設計改造。
白玉縣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不高,但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為設計帶來了靈感,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當地特色之一——白唇鹿,吸引了大批野生動物愛好者,同時也成為了當地獨具意義和具有代表性的寶貴旅游資源[4]。
由于當地經濟落后,教育水平低,人們的設計意識不強,做出的民宿空間設計缺乏審美,因此本次選題旨在做出一個符合當地文化,同時又將實用性和美觀性較好的結合在一起的示范性空間。
(1)合理建造,規整規范。使用專業、合理的設計方法和正規的設計公司,精準預算,以減小設計中造成的不必要的材料浪費等問題,也要減少施工中的安全問題。
(2)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建設適應于這種條件的空間,以滿足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條件,改善居住環境的質量,同時在此基礎上重視住宅功能需求,完善基礎設施。
(3)在民俗空間設計中重視尋求和創新,合理地規劃功能分區,滿足人們對居住空間需求的同時突破其單一的功能,真正給人帶來一個舒適,實用的民宿空間。
(4)民宿空間的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僅要滿足當地游客的居住需求,更應該注重人文精神,注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待不同的居住者,在充分了解其個性化需求后,做出有針對性的設計。
(5)民宿空間設計要在當地原有的建筑基礎上更加注重體現地方特色。白唇鹿作為當地特色之一,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時也深受當地居民喜愛[5]。將白唇鹿作為主要元素運用于民宿設計中,拉近了人與環境的距離、密切了人與環境的聯系,也更好地傳承和維護了地方特色文化。
甘孜白玉縣的主要特征是“邊、少、山、窮”,距離縣城較遠,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但是甘孜白玉縣有著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還有著原始純凈的白唇鹿自然保護區。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維護和發展,因此,一方面,將白唇鹿元素運用到民宿設計中,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為人類提供更多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另一方面,以白唇鹿為元素進行設計,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讓設計更具有文化價值,同時為民宿空間設計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設計除了講究常規的審美外,也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自己的設計形態和設計語言,讓設計能夠自然平和地融入環境中,使設計作品和當地環境相輔相成,互相成就,成為平凡生活中的一顆點綴。在本次扶貧項目的民宿改造設計中,主要采用的材料更多的是自然系材料,包括佛八寶以及白唇鹿的圖案,也是從當地提取民族和自然這個主題,貫穿始終。
以白唇鹿圖案為主要元素帶入河坡民宿改造設計中,在室內設計中融入自然,讓設計增添地方特色,獨具魅力。具體可表現為布藝裝飾物、裝飾畫等(圖1,圖2 圖3)。

圖1 白唇鹿圖案提取

圖2 其他圖案提取

圖3 圖案元素結合
通過對甘孜白玉河坡民俗的改造設計,將白唇鹿這一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元素運用于空間設計中,一方面,合理運用了旅游資源,加強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宣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當地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促進了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