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菁菁,甘雨霖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7)
隨著航班流量的不斷攀升,國內機場的擴建新建,機坪管制的移交改革,管制學員在模擬機培訓上質與量的需求正迅猛增長。一方面,具有雷達培訓資質的教學機構偏少,培訓需求量遠超培訓實際量,另一方面,局方對雷達管制員指揮能力要求不斷提升,特別重視近年出現的大流量、無人機等非正常情況的處理能力。雷達技能評估能夠在學員評分中獲得能力評定,了解當前的能力狀態,制定后續培訓方案,對管制學員整體培訓能力的劃分和逐步提高有顯著效果。
2012年局方下發第211號令CCAR-70TM-R1《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培訓管理規則》,在整體培訓上對基礎培訓作了單獨規定,在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雙方面做出培訓時間和培訓深度要求。隨即行業管理辦公室下發WM-TM-2012-004號文件《雷達管制基礎模擬機培訓大綱》,對管制學員基礎培訓中所需要的能力要素進行梳理,提出了18項能力點,經過歸納整理劃分為間隔與效率、協調與移交、意識方法與程序、設備使用、通信與通話5個方面[1],依據大框架占比為能力點直接設定分值進行考核打分。
培訓大綱在一個類別中將所占百分比均分作為各能力的分值,同一類別能力在分值上無法顯示差異性。G1法技能評估模型在各類別中討論差異性,并以權值進行量級分化,加強不同類別的技能要素對比。依據雷達基礎培訓要點,對5個能力框架進行總結規劃,架構管制學員技能評估指標體系,并體現指標層次,如圖1所示。其中一級指標包含二級指標。

圖1 雷達管制學員技能評估指標體系
G1法也稱序關系分析法,相比AHP層次分析法,G1法有效將重要程度進行比較構序,避免了AHP的判斷矩陣不一致性[2]。層次分析法存在兩項缺陷,其一專家在構造判斷矩陣時,指標序列混亂,造成判斷部分相互矛盾[3];其二計算量相對龐大,當構建分析因素n較大時,相對于要進行的n(n-1)/2次的因素比較判斷以及相對應的特征向量、特征根求解,使得主觀評分算法更具冗余性。序關系分析法具有的保序性、一致性和因素無限性,使得評估結果更具合理性。
G1群決策法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再根據相對之間重要程度,推論計算權重。為了更好地使分數對應其重要程度,結合主觀評分和修正的客觀算法,在重要度賦值上設定指標分,并進行權重推算。
首先由一組專家對一級指標重要程度進行打分,分數閾值,表1為分值結果。

表1 一級指標評價分值
記一級指標五項,對專家組打分總分進行比較,得到確定序關系X1,X2,X3,…,Xi[4]。其中效率與間隔X1>意識、方法和程序X2>通信與通話X3>協調X4>設備使用X5。
郭亞軍教授提出的G1法中相鄰間指標重要度賦值是依靠主觀判斷得出。為了使賦值更具有科學性,減少主觀模糊性,在賦值上通過分數比例減少并通過閾值和標差對比確定賦值大小。
5.2.1 原相鄰指標重要度并賦值
記相鄰指標為Xk-1,Xk,重要度賦值區間[1,2]。為了減少對指標間主觀評判因素,指標重要度需要跟分數進行匹配。其賦值標準[5]為表2所示。

表2 指標重要度值判斷依據
5.2.2 改進G1賦值修正

設指標分所取比例為b,稱b指標分。則重要度值計算公式:
其中n為專家數,10為滿分值。


表3 各指標分均值分析
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40%指標分對應rk最大值已經超過6,不在重要度取值區間[1,2]以內。而50%指標分區間為[1,1.8],最接近原取值區間。同時標準偏差最大,表示各指標相對特性表達最強。因此選擇50%指標分作為研究數據最好。
5.2.3 權重系數wk計算
根據前修正重要度rk的計算賦值,則為[6]:
wk-1=wkrk′,k=m,m-1,…,3,2
按照G1法步驟先對一級指標進行排序和權值計算,其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一級指標排序及權值
根據一級指標算法對二級指標進行相同算法,其對比計算在同級同類二級指標內進行,得到分權值。在分權值全部求解之后,依據一級指標對應關系求得總權重,使得在總體評價上歸一。
與此同時,總權值為該項二級指標在總訓練的重要度,其中安全間隔、安全預警及協調方法需要在培訓中重點關注。在單項分數認定中,參照學院培訓百分制對應十分制,對學員進行技能綜合分匯總,得到技能分。其中6分為差,7分為中,8分為良,9分為優。表5為所有二級指標權重與學員A與B得分。
從表5中可以反映A學員技能能力處于中等階段,B學員技能能力處于優秀階段。依照目前大綱打分標準,8分為合格,則A學員需要繼續進行訓練考察。
(1)雷達管制學員技能評估模型將能力要點逐一分層次比重展示,清晰反應管制崗位所需技能重點內容。

表5 二級指標權值及學員得分
(2)學員在前中后考核比對技能評估分數,將目前技能掌握情況進行不同量級補充,不再局限于通過線這一單指標,使得在培訓計劃和培訓要點上分級制定。
(3)采用G1法評估避免了層次存在的一致性差異問題,在算法上進行了修正,綜合主、客觀因素。同時模型具有可調節性,能夠依據當前管制崗位技能需求進行比重調整,在培訓期加大對專項技能的掌握。
對于改進G1組決策法的雷達管制訓練學員技能評估,建立相應權重模型,并對實例進行得分解釋,充分說明改進的G1法對賦值獲取的有效性,使得雷達管制培訓有了進一步科學評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