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何葉,曾維云,徐 夏,盧德強,蔣良富
(海南省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麻醉科,海南 三亞 572000)
常規胃腸鏡檢查帶給患者痛苦深、不適感強而導致不少患者依從性差,無痛胃腸鏡的應用則極大的提高了患者依從性、耐受性[1,2],在臨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在麻醉中單純應用丙泊酚,患者仍會出現疼痛感,導致劑量加大、循環抑制程度明顯、麻醉效果不佳等[3];另外,無痛胃腸鏡檢查大多為淺麻醉且屬于侵入性操作,導致患者有較高的并發癥:因此,尋求臨床效果好、應激反應低且并發癥少的麻醉方式仍是當前的研究熱點。而國內外多個研究表明[4,5],納布啡具強效鎮痛效果,且在臨床上的應用日益增大。基于此,現選取我院行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地佐辛與納布啡及不同劑量納布啡的麻醉效果。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胃腸鏡檢查的117例患者進行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按簡單隨機數字表法分成3組,每組39例。丙泊酚+地佐辛記為A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1~59歲,平均年齡(52.36±7.72)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8.05~23.05kg/m2,平均BMI(22.23±3.89)kg/m2;ASA分級,Ⅰ級30例、Ⅱ級9例。丙泊酚+低劑量納布啡記為B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51.33±7.59)歲;BMI 18.05~23.05kg/m2,平均BMI(22.15±3.97)kg/m2;ASA分級,Ⅰ級27例、Ⅱ級12例。丙泊酚+高劑量納布啡記為C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42~60歲,平均年齡(51.43±7.71)歲;BMI 18.05~23.05kg/m2,平均BMI(22.45±3.98)kg/m2;ASA分級,Ⅰ級29例、Ⅱ級10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消化內鏡診療鎮靜 麻醉專家共識意見》[6]中相關標準;②心肺功能、呼吸功能正常;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同意任一種麻醉方案。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②合并急性結腸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腹腔內廣泛黏連;③藥物依賴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3組患者年齡、ASA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A組、B組、C組分別予5mg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0.10mg/kg納布啡(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30127)、0.15mg/kg納布啡(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30127),靜脈60s注射完全,給藥5min后均靜脈泵注1.5mg/kg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B,國藥準字J20080023),初始350 mg/h,鏡檢開始調整為3~5mL·kg-1·h-1。在檢查過程中視患者體動程度調整/追加丙泊酚,若患者脈搏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90%調整患者體位、面罩給氧或機械通氣,若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程度低于基礎值30%則給予5 mg麻黃堿,若心率(heart rate,HR)低于55次/min則給予0.3 mg阿托品。術畢送入恢復室,患者完全清醒及各生命體征平穩后離開手術室。
1.3 觀察指標:①生命體征。收集3組患者在麻醉前5min(T0)、睫毛反射消失(T1)、胃腸鏡檢查開始(T2)、術畢(T3)時點的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SpO2、HR資料,并行比較。②丙泊酚用量及疼痛、認知評分及生化指標。以數字模擬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價3組患者蘇醒時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示疼痛程度越深;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價認知功能,得分越低可能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風險越高。胃鏡腸鏡檢查6h后采集肘靜脈血,ELISA血清中高遷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γ-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并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檢測血清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含量。③并發癥。

2.1 生命體征:3組患者生命體征參數均隨時間變化而變化(P<0.05)。組內不同時點兩兩成對比較顯示,3組患者SBP、DBP、SpO2、HR水平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P<0.05)。組間不同時點兩兩成對比較結果顯示,3組患者T1、T2、T3的SBP、DBP、SpO2、HR均顯著低于T0(P<0.05),且3組間同時點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不同時點生命體征比較
注:*示與T0比較,P<0.05;#示與T1比較,P<0.05;^示與T2比較,P<0.05
2.2 丙泊酚用量及疼痛、認知評分:3組患者在丙泊酚用量、NRS評分及生化指標上比較差異顯著(P<0.05),且以C組患者丙泊酚用量、NRS評分、生化指標顯著低于A組、B組(P<0.05),B組丙泊酚用量、NRS評分、生化指標顯著低于A組(P<0.05);而3組患者在MMSE評分上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3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疼痛認知評分比較
注:①示與A組比較,t=13.716、4.85、3.601、9.257、9.842、5.137、27.083、9.286、9.658、15.78、12.52、7.516,P<0.05;②示與B組比較,t=12.247、9.532、6.066、7.146、2.431,P<0.05
2.3 并發癥:3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具顯著差異(P<0.05),且以C組發生率顯著低于A組(P<0.05)。詳見表3。

表3 3組患者并發癥比較n(%)
注:①示與A組比較,χ2=6.642,P<0.05
盡管我國臨床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應用常規胃腸鏡檢查,其操作技術成熟、費用低廉,但檢查過程中,患者處于意識完全清醒狀態,而在檢查過程中,胃腸鏡檢查可刺激結胃腸而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并引發惡心、嘔吐、嗆咳、腹痛等事件導致醫生操作困難,也導致患者因恐懼、不適而無法配合;另外,插入時也會對咽壁產生刺激而引發應激反應,且胃腸道也因牽拉而引起的劇烈疼痛可能致使患者出現心臟驟停。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無痛內鏡技術完善、患者認知提高等,越來越多消化內科患者選擇無痛胃腸鏡。
無痛胃腸鏡是在常規內鏡檢查中結合現代麻醉技術,患者在檢查過程中處于淺睡眠的麻醉狀態,其不適感、疼痛感、應激反應大大降低。丙泊酚因起效快、麻醉深度好、蘇醒快、藥效穩定等特點,在無痛胃腸鏡、宮腔鏡、人工流產術中作為首選麻醉用藥[7,8];但單純應用丙泊酚,劑量大、推注快導致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程度明顯,因此臨床麻醉采取以丙泊酚復合其他藥物的方式,其中以復合阿片類為常見麻醉方案。阿片類受體可分為κ、μ、δ三種,其中κ受體不會產生呼吸抑制作用。地佐辛對κ受體激動,對μ受體兼有激動拮抗雙重作用,對δ受體部分激動,在注射10min后分布可達95%[9],其鎮痛、鎮靜效果較好。本組案例結果顯示,3組患者生命體征在T1時刻顯著變化,至T3時刻逐漸恢復正常,但3組患者同時點各組間之間無顯著差異,且3組患者術后MMSE評分也無顯著差異,表明地佐辛、納布啡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小。相比于納布啡,地佐辛組丙泊酚用量、NRS顯著升高,提示納布啡鎮痛效果更好、時間更長,這與周俊輝等[10]的研究一致;且就相關生化指標比較,B組、C組手術創傷所引發的炎性反應(HMGB-1、IFN-γ、CRP)、氧化應激(MDA)的激活程度更小;更為重要的是,相比于A組51.28%的并發癥發生率,B組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而C組發生率則明顯低于A組發生率(P<0.05):因地佐辛對δ受體有激動作用導致仍存在呼吸抑制作用[11]。納布啡是一種親脂性的半合成阿片樣物質,作為κ受體激動劑、μ受體拮抗劑,因雙重療效可促使鎮痛程度趨于平衡而表現為鎮痛效果更好;其作用時間較長,因此術畢仍可提供一定的鎮痛效果而表現為疼痛下降,進而減輕各不良生理、心理影響;另外,因為可以減輕μ受體作用,因此可降低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反應[12],而表現為副作用小。另外,就不同劑量的納布啡比較,以高劑量的C組作用效果更好,這可能是因為納布啡分布作用部位的半衰期較長,在治療10min后其分布低于50%,因此高劑量的C組臨床效果更好。
總而言之,采取丙泊酚復合納布啡的麻醉方案要優于丙泊酚復合地佐辛,而納布啡方案中以高劑量優于低劑量;但臨床實際采取何種方案,還需根據患者自身要求及特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