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麗,陶志國,韓 雪,夏曉瓊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麻醉科, 安徽 合肥 238000)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尤其高發于發展中國家,手術切除是目前臨床治療原發性胃癌患者的主要方法[1]。因星狀神經節阻滯(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具有獨特的效果,已成為近年來臨床治療頭頸部疼痛、心血管疾病、婦科病及骨科全麻手術患者的主要方法。已有動物實驗研究表明,采用SGB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老齡大鼠術后認知功能障礙[2]。本文以60例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檢測患者圍手術期認知功能情況,旨在分析SGB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將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60例擇期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法,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例;年齡63~75歲,平均年齡(68.25±5.21)歲;研究組男27例,女3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7.98±4.95)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心功能分級Ⅰ~Ⅱ級;②體質量指數<30kg/m2;③符合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適應癥;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它惡性腫瘤,或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②嚴重肝腎功能受損、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③近期服用抗焦慮、抗抑郁藥物者或伴有精神性疾病。
1.2 方法: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均進行心電監測,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無創血壓后,準備插尿管,并于橈動脈穿刺測壓,術中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有創血壓、呼氣末CO2、尿量、體溫。麻醉誘導前,研究組經超聲引導行SGB,于右側第6頸椎橫突部位給予注射1%利多卡因3mL行SGB,無異常后繼續注射7mL。當出現Horner綜合征時表示SGB成功,隨后行全麻誘導。對照組在相同部位給予注射0.9%NaCl溶液。全麻誘導: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4μg/kg、依托咪酯0.30mg/kg和羅庫溴銨8mg/kg,3min內根據患者心血管情況完成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保持呼氣末CO2在35~45mmHg內。通過靜脈微量泵泵入瑞芬太尼0.2μg·kg-1·min-1、順式阿曲庫銨0.1mg·kg-1·h-1、異丙酚6mg·kg-1·h-1,吸入七氟醚維持麻醉效果。術中通過6%羥乙基淀粉及乳酸林格液維持補液量。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心率、平均動脈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及手術時間等情況。通過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術前1 d和術后1、3、7 d認知功能,MMSE量表包括計算能力、時間地點定向力、記憶(短時記憶、即刻記憶)、言語(閱讀理解、聽力、復述)、運動等內容,MoCA量表包括命名、語言、視空間、記憶、延遲記憶、抽象思維、定向力、注意力等內容,總分30分,評分≥27分則為認知功能正常。若MMSE評分較術前降低≥2分,則認為出現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2.1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和手術時間的比較,提示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情況的比較
2.2 兩組不同時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比較:兩組患者在氣管插管前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比較,提示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不同時間點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更加平穩,而對照組不同時間點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氣管插管時、氣管插管后3min、拔管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比較
注:與本組氣管插管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2.3 兩組手術前后MMSE評分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3、7d時MMSE評分較術前均明顯減少(P<0.05);研究組術后1、3、7d時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MMSE評分情況的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1d比較,*P<0.01
2.4 兩組手術前后MoCA量表評分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3、7d時MoCA量表評分較術前均明顯升高(P<0.05);研究組術后1、3、7d時MoCA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MoCA量表評分情況的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1d比較,*P<0.01
2.5 兩組患者術后1d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情況的比較:研究組術后1d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為13.33%(4/30),較對照組的43.33%(13/30)明顯降低(χ2=5.25,P<0.05)。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群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病例逐漸增加,而長時間的手術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此類患者術后認知功能[3]。星狀神經節亦稱為頸胸交感神經節,是T1、C6、C7交感神經節通過融合而成,主要發揮支配頭、頸、肩、上肢的作用。通常認為,SGB具有外周和中樞兩方面的功能,其外周作用體現在抑制受阻部位節前和節后纖維功能,同時可阻滯交感神經支配的痛覺傳導、肌肉緊張及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在于可通過調節下丘腦而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及植物神經功能[4,5]。并且,于超聲引導行SGB不僅便于穿刺針準確穿刺和少用藥物,而且具有確切的效果,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經超聲引導可觀察到穿刺處組織結構,預防重要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實時引導穿刺針,同時可實時觀察藥物的擴散情況,明顯提高療效,減輕不良反應。
研究認為,SGB的中樞作用主要表現在可通過調節下丘腦-垂體功能,而起到調節機體內環境穩定的作用,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潮熱和睡眠障礙[6]。有研究報道,通過SGB進行神經阻滯而抑制疼痛傳導途徑和疼痛的惡性循環,阻滯交感神經緊張,同時可阻滯部分炎性介質如前列腺素等生成,從而可發揮治療效果,改善乳腺切除術后神經病理性疼痛綜合征[7]。另有研究指出,SGB可通過可逆性抑制神經節,改善星狀神經節宮內亢進狀態和緊張度,最終有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擴張血管,促進下丘腦的血流運動,促使垂體激素維持平衡,同時具有免疫調節、改善神經系統功能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的作用[8,9]。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及手術時間比較,提示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研究組在不同時間點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更加平穩,而對照組不同時間點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相比對照組,研究組在氣管插管時、氣管插管后3min、拔管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明顯升高。結果表明,SGB具有穩定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患者生命體征的作用,使得血流動力學更加平穩。其次,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術后1、3、7d時MMSE和MoCA評分較術前均明顯減少;研究組術后1、3、7d時MMSE和MoCA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本研究顯示,研究組術后1d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為13.33%,較對照組(43.33%)明顯降低。結果表明,對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患者而言,SGB可改善圍手術期MMSE評分,最終有助于改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
綜上所述,采用SGB進行神經阻滯可明顯減少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患者術后MMSE和MoCA評分,有效改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減少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且具有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的作用,使得血流動力學更加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