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暉

楊浦區大學路是上海青年創客的聚集地。
又到高校畢業季,這是一段很殘忍又很現實的時期,千千萬萬的年輕人,面對未來的道路,不得不接受社會的洗禮,做出自己的人生與事業抉擇。從學校到社會,從“紙上談兵”的職業規劃,到現實中的求職之旅,每名畢業生的就業過程都是一個曲折的故事。
對于眼下正處于求職迷惘階段的大學生來說,在困惑與掙扎中,這是不可避免不得不走的一段青春。沒有理想的工作,甚至尚未找到工作,并非人生的至暗時刻。實際上,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有詩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里的幾位大學生的擇業故事,或許對今天的畢業生來說是個參考。
2003年夏天,賣了四年豬肉的陸步軒被媒體發現,一篇《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肉》的報道,讓這個北大畢業生名聲大噪。從那以后陸步軒成了名人,現在的話叫作網紅,又出了書,多棲運作的他朝著“賣肉大IP”的方向發展。當年那個街頭的“北大屠夫”,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為了身家40億元的豬肉行業“大亨”。
他身上具有的那種農家子弟的質樸、吃苦耐勞成就了他,不浮躁,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給現在的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做事的樣本。
出生于1966年的陸步軒,1985年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了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最終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身為北大學子,陸步軒本以為可以走上平步青云的道路,然而在畢業走出象牙塔時,卻遭遇了現實的殘酷。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陸步軒沒有留在北京,而是被一紙“派遣證”打回了原籍西安。
1989年夏天,陸步軒每天騎著自行車往返長安縣與西安市里找工作,但是屢屢碰壁。他想到了找門路托關系,但是親戚幫助聯系的一份縣城建局的差事,卻在臨上班時被告知崗位被人頂了。奔波了兩個多月后,陸步軒總算到了縣計經委報道,關系卻放到了下屬的一家瀕臨倒閉的柴油機配件廠。
在縣計經委的最初職場歲月里,陸步軒實在看不到什么前途可言,在那個全民經商的年代,他選擇了下海。辦過工廠、搞過裝潢、開過商店,陸步軒闖蕩一番,卻難成事業,連生計都難以維持,最低迷的時候他靠打麻將度日。妻子看到附近沒有肉食經營戶,建議把商店改成肉鋪。
那時的陸步軒窮途末路,沒得選擇。1999年,“眼鏡肉店”開張了,干這個買賣不需要本錢,只要把屠宰場送來的貨賣完結賬。天熱時陸步軒一雙拖鞋,短褲加背心,和其他賣肉師傅最大的不同,是架在鼻梁上的近視眼鏡,透著文雅。他對北大畢業生身份只字不提,但他也被知情的人奚落為“讀書無用”的典型,給他扣上了“北大屠夫”的名號。
一經媒體曝光,2004年,陸步軒被“招安”到了長安區區政府地方志辦公室,撰寫長安年鑒及長安地方志。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十余載,兜了一個大圈子,陸步軒獲得了當年為之奔波苦求的體制內工作,也算“專業對口”。然而,在獲得“安全感”的同時,陸步軒發現自己已經不適應當時那種效率低下的體制。
時間來到了2008年,陸步軒遇到了另一位“北大屠夫”陳生,兩人因同為北大畢業,都有過賣豬肉的經歷,相見如故,一拍即合,攜手再次投身豬肉行業,成立了新的豬肉品牌“壹號土豬”,還成立了屠夫學校。
飛到全國各地的飼養點和銷售點考察、監督,忙碌的工作節奏令陸步軒感到充實,張嘴三句離不開土豬肉。十年過去,壹號土豬的年銷售額達到了18億元,還開始進入網上渠道。除了電商渠道外,陸步軒還盯上了抖音的發展機遇。去年,有人在抖音刷到了這位“北大屠夫”,他通過勤勤懇懇地在抖音上表演來擴大品牌的知名度。
長安區區政府地方志辦公室曾經的同事評價陸步軒:“他身上具有的那種農家子弟的質樸、吃苦耐勞成就了他,不浮躁,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給現在的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做事的樣本。”

北大才子陸步軒不得不以賣豬肉為業,終究闖出一片天下。
在上海,也有與陸步軒類似的“雞蛋阿強”的故事。
2002年從復旦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顧澄勇,面試了幾家軟件公司后發現,自己對在計算機行業里的發展欠缺某種熱情,而對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農村,卻有著深刻的感情,但父親操持的那種傳統的養雞、雞生蛋、賣蛋的農業模式讓他深感農業發展的落伍。
“我很愿意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農業信息化發展上做出自己的成績”。基于這樣的考慮,顧澄勇做出了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決定———回到南匯的鄉下養雞賣蛋,并成為了“阿強”雞蛋的年輕負責人之一。
初始的工作是乏味的,養雞棚里跟著飼養員學習養雞的經驗,包裝間里看工作人員如何將大小不一、質量不一的雞蛋分開包裝,一家一家超市跑去了解市場。在這些基礎而無趣的工作中,顧澄勇慢慢發現了農產品發展中的薄弱環節———質量。憑著他大學四年學到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以及對雞蛋的初步了解,顧澄勇通過半年的探討、實驗,開發了一個“阿強”雞蛋的“網上身份查詢系統”,這在上海所有農產品中屬于首家。
從此,“阿強”雞蛋的包裝盒中多了一張薄薄的卡片,提醒消費者可以根據卡片上標明的查詢號碼和生產日期,到上海農業網上查詢與這盒蛋有關的產蛋雞舍、蛋雞周齡、蛋雞品系、飼料飲水及檢驗結果等信息,甚至還能看到雞舍及員工消毒、喂養的視頻畫面。市民購買“阿強”雞蛋更放心了,也直接帶來了經濟效益的增長,半年時間,“阿強”雞蛋的銷量就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倍。一鼓作氣,顧澄勇又開發了茄子、青菜、黃瓜等蔬菜的身份證查詢系統。
一個復旦計算機專業的高才生,原本可以找到一份更為初起時看似比賣雞蛋體面的職業,但是顧澄勇用自己的努力和專業知識,取得了另一種成功。
在滬上廣告制作界業務風生水起的徐峰(化名),聊起自己當年的創業過程,感慨不已。“如果不是當年屢屢求職未果,可能我還沒有機會做出今天的局面。”徐峰說。

機會總是給予認清大勢、有準備的人。攝影/ 陳夢澤
2013年,徐峰從滬上某高校的新聞專業畢業,那時,他的就業目標是做一名“有理想”的記者,躊躇滿志的他給自己定下目標:非一線的媒體和單位不去。因為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秀,實習成績也很好,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都不錯。徐峰對自己的實力和前程都很自信。
“當時我的想法是,自己總能在一家響當當的媒體找到工作。”說這話的時候,徐峰一臉苦笑,“后來我才明白,現實遠不是理想中的那樣,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現實給了他沉重打擊——向幾家中意的媒體、報社投出簡歷,也參加了一些筆試、面試,卻無一單位錄用他。
經歷過幾次打擊后,徐峰開始“懷疑”自己,也變得有些慌張。“那時我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規劃不一定合理。”他開始“退而求其次”,決定放棄做一名媒體人的夢想。
當時正值校園招聘的高峰期,也確實有不少機會,包括一家廣告公司打算招聘他當文案企劃,但考慮到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他猶猶豫豫間就放棄了。“就像俗話說的高不成低不就,出現機會時,總有些不甘心,以為還會有更好的工作,結果是工作從身邊溜走。”
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徐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甚至打算找個單位先干著。“但這時用人單位大規模的招聘計劃已經過去,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不是要求有工作經驗就是要求研究生學歷,以致找工作越來越難。”徐峰變得彷徨躊躇。“那段日子真的很難過,看著身邊的同學工作都有了著落,心里很焦急。”
從現實出發,接受現實,從一件一件工作做起,從一件件小事積累做起,把工作中的那些小事看成串成彩虹的珠子,小事就是成就大業的基石。
在一次中學同學的聚會上,有同學提議:“你文采那么好,自己可以搞個廣告公司做策劃啊!” 這讓徐峰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經過一番準備,徐峰下定決心,和一位同樣新聞專業的校友,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廣告公司。由于徐峰在校時還學習了攝影攝像課程,他把業務方向定在了廣告策劃和攝影制作上。
創業的道路總是坎坷的。初期,徐峰和伙伴拿著自己制作的樣片和文案,一家家地跑廣告公司和商家的企劃宣傳部門,希望能得到合作的機會,得到訂單。但是半年過去,徐峰的腿幾乎都要跑斷了卻一無所獲,這時的他幾乎已經要準備“打退堂鼓”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介紹了一家汽車企業的市場總監給徐峰認識,這位總監在聽了徐峰的廣告策劃思路后,讓他再制作一條樣片看看。對汽車本就酷愛的徐峰,短時間內就把樣片制作完成,沒想到一下子就獲得了認可。沒多久,這家汽車公司的宣傳片訂單合同就來了,這成為了徐峰事業的轉折點。
從一個客戶開始,慢慢地,徐峰的公司在圈內的業務開始慢慢拓展,也漸漸有了小名氣,合作對象越來越多。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徐峰的公司如今已經擁有了近20人的規模。
“坐下來回顧一下自己畢業之后走過的路。你會發現感動你的不是今日擁有了什么,而是昨天經歷了什么,人生的精彩不是結果,而是你曾經辛苦的付出。”徐峰這樣總結。
卓云(化名)五年前來到上海時,剛剛從英國一所大學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家在江西的她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夢想,對自己信心十足,她覺得在上海這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但是事與愿違,她奔走了兩個多月都沒有找到她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因為她沒有工作經驗,要么被招聘的公司拒之門外,要么得從公司基層做起,要么就是公司太小。總之,她感到非常失落,覺得夢想與現實距離太遠,要實現夢想實在是太難了。“父母花了那么大代價送我出國留學,結果看到我這個狀況,心里也很是著急擔憂。”卓云說。
“我只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最初的我太自信,以至于沒有認清自己,對就業準備不充分。”卓云深有感觸地說,找工作的過程使自己變得成熟和理性,不但清醒地了解了自己,還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正當卓云準備收拾行李回老家時,有一家五星級酒店發來了錄用通知,讓她去公司市場營銷部做一名文員。經歷了求職磨難的她喜出望外,趕忙去了那家酒店報到上班。“那時我也沒有自己是海歸就非得一步到位找到高薪好工作的想法了。雖然是文員,總算做的還是營銷專業,我相信只要有機會自己就一定會成功的。有了工作,我也可以在外面租房,省得一直借住在親戚家,免了尷尬。”
工作以后卓云才知道,一份文員的工作也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簡單,書本上的知識和理論與實際工作相差十萬八千里。她知道自己原來的想法太好高騖遠了,從現在開始自己應該從基礎開始一點一點地學習,一步一步進行。
于是,她踏踏實實從這份工作做起, 酒店的新聞稿、提案、廣告腳本、平面,這些瑣碎的事情,她都做得非常認真仔細,一些需要熬夜的累活,她也搶著干,甚至比一些男同事還勤快。熟悉了本職工作,掌握了整個市場營銷部的工作流程后,卓云還運用自己在英國大學學到的一些新的營銷理念,積極向上司提出一些工作建議。
是金子總會發光。半年后,卓云就因為工作實績和效率出色,得到了升職提拔,如今的她已是這家酒店的市場營銷部總監助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說:“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用一句話來形容最為恰當:成功源自對小事的積累。”在幾年的職場人生中,卓云感悟到,空有抱負和夢想,熱血可以沸騰幾日,一旦遭遇現實的打擊就會如泄氣的皮球,失去活力。然而,從現實出發,接受現實,從一件一件工作做起,從一件件小事積累做起,把工作中的那些小事看成串成彩虹的珠子,小事就是成就大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