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莎莎 郭芹 任超
(新疆哈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 新疆 哈密 839000)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探究冰凍切片對于甲狀腺疾病的臨床鑒別診斷作用,為此,選取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180例甲狀腺腫物切除患者的冰凍切片,將其與術后石蠟切片進行病理比較分析。
本次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甲狀腺腫物切除患者180例,其中,女性139例,男性41例,年齡27~61歲,平均年齡(43.58±12.44)歲。對所有患者均采用石蠟切片與冰凍切片進行診斷。
對術中送檢的新鮮組織進行取材,放平擺好組織,周邊滴包埋劑后迅速置于冷凍切片機中進行冰凍,切片厚度5~6μm,完成后對冰凍切片進行常規染色,在光鏡下觀察切片,由高年資醫師進行快速冷凍切片的診斷[1]。采用10%福爾馬林將冷凍切片的剩余組織和冰凍后組織進行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厚度5~5μm,完成后進行常規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診斷[2]。
對送檢組織的腫瘤性質進行觀察,并對不同性質的甲狀腺腫瘤組織的石蠟切片與冰凍切片的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判定分為確診、誤診、漏診三種。確診:冰凍切片與石蠟切片對腫瘤惡性、良性的診斷完全一致。誤診:冰凍切片與石蠟切片對腫瘤性質診斷相反,惡性病變誤診為良性或良性誤診為惡性。延遲診斷:術中冰凍切片對甲狀腺腫瘤的病變性質不能明確,尚需進行石蠟切片的確診[3-5]。
石蠟切片診斷甲狀腺良性腫瘤共110例,占61.11%,其中以橋本氏甲狀腺炎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為主。冰凍切片診斷良性腫瘤108例,符合率為98.18%。誤診例數為0,延遲診2例,占為1.82%。石蠟切片診斷惡性腫瘤共計70例,占38.89%,其中以乳頭狀癌多見。冰凍切片診斷惡性腫瘤59例,占84.29%,誤診例數2,占2.86%,延遲診斷9例,占12.86%,見表。
甲狀腺腫瘤是指生長于甲狀腺內的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個大類,近年來,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6-7]。冰凍切片是指在手術過程中將取下的組織放入冷凍機中凍成硬塊并制成切片,可用于快速診斷,方便及時的確定手術范圍并作出相應處理措施[8]。冰凍切片的病理診斷對于手術治療有著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與幫助,因此要求診斷的精確性、快速性和可靠性,由于時間和取材的局限性,冰凍切片有一定的誤診率和延遲診斷[9]。本次數據中可以看出,冰凍切片的誤診與漏診基本發生在惡性腫瘤的診斷中,主要原因是部分良性的甲狀腺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形態比較相近,因此容易將其混淆。本次可見甲狀腺惡性腫瘤以乳頭狀癌居多,年輕者多見,預后較好,還有一些微小癌淋巴結早期就出現轉移,部分患者雙側均有。乳頭狀癌發生漏診和誤診的情況也是較多的,主要是由于甲狀腺的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均可出現乳頭狀的結構,因此對癌性乳頭的軸心辨認有一定難度,其毛樣玻璃核在診斷中可出現包涵體的假象,這時可以通過核異形、核擁擠重疊以及核呈卵圓形、柱狀以及核溝等病理特點輔助診斷。微小乳頭狀癌因冰凍取材的局限性,最容易發生漏診。良性的乳頭狀一般表現為濾泡上皮細胞呈圓形、橢圓形,細胞核分布規則,核間的距離基本相等,染色呈深色,乳頭分支較少,而惡性病變一般表現為細胞核分布不規則,有增大現象,且染色比較稀疏。另外,冷凍切片中,若乳頭狀癌呈鞋釘樣的形態,侵犯周邊組織或神經,則可提示預后不良。本次,冷凍切片對于良性腫瘤的確診率高達98.18%,而惡性腫瘤的確診率只有84.29%,與目前多數報道結果基本一致。

表 甲狀腺組織的冷凍切片診斷符合情況
綜上所述,甲狀腺疾病應用術中冰凍切片對于良性甲狀腺瘤的診斷效率較高,但甲狀腺癌的漏診率較高,冰凍切片取材的隱匿性和多樣性以及切片質量是影響診斷準確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