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斌 馮晶晶 楊春 呂敏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人民醫院 湖北 神農架林區 442400)
小兒的腹股溝疝多為先天性,主要由于睪丸在下降時引起腹膜鞘狀突的未完全閉合,在腹股溝區遺留下的盲袋,1歲后一般很難自行愈合[1]。若不及時處理,疝環逐漸增大,加重腹壁缺損,又容易發生嵌頓出現腸壞死,手術成了一種治療必須手段[2]。國內外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公認疝囊高位結扎可以達到治愈小兒腹股溝疝的目的[3]。傳統的腹股溝疝高位結扎術,有切開疤痕大,影像美觀,術后住院時間長等劣勢,隨著微創時代的到來,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同時腹腔鏡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切口隱蔽,住院時間短的優點,同時可以發現對側隱匿性疝。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有三孔法、二孔法、單孔法,以臍周單孔法比較常用[4]。我院從2015年開始將腹腔鏡聯合麻醉穿刺針運用于小兒腹股溝疝氣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住院時間短的優勢,現在已經廣泛熟練開展,并基本取代了傳統的開刀手術,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5年1月—2019年6月入住我科的小兒腹股溝疝的患兒80例,選擇腹腔鏡聯合麻醉穿刺針手術40例患兒為觀察組,選擇傳統開放性手術4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患兒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單側33例,雙側7例,年齡1歲~10歲,平均年齡為(3.42±2.20)歲。對照組患兒中男性35例,女性5例,單側37例,雙側3例,年齡8個月~10歲,平均年齡為(3.33±2.5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聯合麻醉穿刺針手術。具體方法:患兒常規氣管復合麻醉后,取平臥位,臀部墊高,于患者臍上做0.5cm弧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氣腹針建立氣腹,腹壓8~10mmhg,并置入30度腹腔鏡,隨后探查腹腔狀況,是否有隱匿性疝,在腹股溝內環口體表投影處,用12號針頭刺破皮膚及筋膜,用麻醉腰穿針在破皮膚處經腹壁穿入內環口外側腹膜前,沿內環口外側分離腹膜前間隙半圈后,刺破腹膜,注意分離時保護輸精管及精索血管避免損傷,經腰穿針穿入4號絲線,一端留于腹腔內,一端置腹壁,退出腰穿針,在沿4號線內側刺入內環口內側腹膜前間隙,同法分離半圈腹膜,至4號線腹腔端匯合處刺破腹膜入腹腔,用硬膜外導管一端結扎5~0絲線后,經腰穿針置入腹腔,帶出4號絲線,如果疝囊內有氣體,關閉氣腹,擠壓疝囊內積氣后,收緊4號絲線,再次腹腔充氣觀察內環口結扎完好,最后觀察內環口閉合良好后將線結埋在針眼皮下,縫合臍部切口術畢。
對照組:采用傳統疝囊高位結扎術。具體方法:患兒常規氣管復合麻醉后,取平臥位,沿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1.5cm處做一與之平行切口長約3cm左右,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顯露精索,充分游離疝外被蓋組織,保護精索,橫斷疝囊遠端,在腹膜外脂肪處用4號絲線高位縫扎,止血后逐層關閉切口,術畢。
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分析;患者兒的并發癥切口感染,皮下氣腫,陰囊水腫,進行對比總結。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觀察組,特別是雙側手術時間明顯少于觀察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各項手術指標(±s)
注:兩組各項指標相比,P<0.05
雙側手術時間(min)組別n單側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觀察組4018.25±2.5625±3.210.6±0.183.5±0.72對照組4028.33±5.1645±1.525.65±3.174.7±2.11
觀察組術后出現切口縫線反應1例,皮下氣腫1例。并發癥發生率5%,對照組切口縫線反應3例,陰囊水腫7例,并發癥發生率2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小兒腹股溝疝是臨床常見兒外科疾病之一,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目前主要有傳統開手術及腹腔鏡手術,但是傳統開發手術,術中不可避免的解剖患者的腹股溝管,游離提睪肌及精索血管,術后容易出現陰囊血腫及水腫,同時可能損傷精索,導致術后出現患者睪丸萎縮等并發癥[5]。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及成熟,逐漸由三孔法至單孔法,更加微創。早于1995年由Takehara等提出,腹腔經皮內環口結扎突破了腹腔鏡手術必須在腔內操作的思維定勢,在腹腔外打結,使得完整結扎內環口更加可靠,同時減少操作孔[6]。我們沿用腹腔鏡經皮結扎內環口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理念,采用腹腔鏡聯合麻醉穿刺針在小兒腹股溝疝中行疝囊高位結扎手術。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疝有以下優勢:(1)在腹腔鏡直視用麻醉穿刺針分離腹股溝疝的內環口腹膜前間隙,在腔鏡放大輸精管、精索血管及腹壁下血管更加清楚,小兒腹膜較松弛術,韌性好,減少損傷機率,一般導致陰囊水腫及學腫。本觀察組無陰囊血腫水腫的發生。(2)腹腔內行內環結扎是絕對的高位,可以減少復發率。(3)在雙側疝腹股溝疝處理,腹腔鏡下有明顯明顯優勢,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傳統手術,同時可以發現隱匿性疝,同時處理,較少再次手術。(4)手術創傷相對較小,臍部有一5mm切口,采用5~0可吸收皮內美容縫合,術后美觀無痕,易讓大多數患者家屬接受。本組所有病例均未出現臍部切口感染,術后疤痕不明顯,傷口微創、美觀;本觀察組,1例患兒術后出現線結反應,拆除縫線后恢復。(5)開展方便,無特殊設備,只要開展腹腔鏡手術的醫院就可以開展,麻醉穿刺針也比較便宜。(6)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住院時間短。觀察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觀察組,特別是雙側手術時間明顯少于觀察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合麻醉穿刺針在小兒腹股溝疝手術中的應用具有技術安全、操作簡單、手術用時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美觀微創,同時發現并處理隱匿疝的優點,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