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婭
(攀鋼集團成都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大部分心絞痛患者發病時,臨床癥狀不典型,心肌缺血時,胸痛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心臟異常做功,出現全身無力、眩暈、呼吸不暢,更甚至伴發急性心力衰竭,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安全健康[1]。故而積極探索一種高效的治療方案來幫助患者改善預后,顯得至關重要。本文特此以76例心絞痛并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為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著重觀察了美托洛爾的治療效果,以供臨床參考。
本課題研究主體為76例心絞痛并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納入的時間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根據WHO提出的診斷標準,結合心電圖以及臨床影像學檢查,予以確定;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已經簽署過同意書;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排除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無法正常交流、依從性欠佳、對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根據電腦隨機分組法的方式,將研究主體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名為常規組;另一組名為研究組。每個組38例。研究組包括19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齡53~79歲,平均(66.8±7.3)歲;心功能分級:22例Ⅲ級、16例Ⅳ級。常規組包括20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齡50~76歲,平均(65.4±7.5)歲;心功能分級:23例Ⅲ級、15例Ⅳ級。各組一般資料經臨床統計學檢驗,結果P>0.05,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常規組38例患者入院之后,持續心電監護,予以氧療、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以及阿司匹林等藥物進行常規對癥支持治療。而研究組38例患者則在常規組基礎之上靜脈注射美托洛爾,予以5mg美托洛爾注射液,在5min完成靜脈推注。如果患者心率每分鐘低于70次,或房室傳導阻滯Ⅰ度,或收縮壓低于110mmHg,則不再予以美托洛爾靜注。如果患者沒有以上情況,則每隔4-6min予以美托洛爾5mg靜注一次,一直靜注到最高用藥量15mg為止。72h之后評定臨床效果。
(1)臨床治療效果評定內容如下:患者的心功能在用藥72h之后提高>2級,為顯效;患者的心功能在用藥72h之后提高1級,為有效;未達有效、顯效標準的患者,一律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詳細觀察并準確記錄研究組與常規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心排血量(CO)。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研究組與常規組臨床效果對比(例)

表2 研究組與常規組用藥前后LVEF以及CO對比
β受體阻滯劑在臨床治療心肌缺血、心絞痛等方面,其療效備受臨床認可,能夠顯著性減輕交感胺類對人體心肌收縮以及心率的不良刺激,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降低心肌耗氧量,減低血壓以及心率,減輕胸痛癥狀[2]。β受體阻滯劑還可以縮小心肌區小動脈,為缺血區的心肌提供更多的血氧,以免心肌嚴重缺血而壞死。
并發急性心力衰竭的心絞痛患者,交感神經活性較高,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升高,應用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就降低患者血漿兒茶酚胺水平,進而達到抗心絞痛的作用,故而臨床效果十分突出[3]。但應用此藥過程中,需穩定動脈血壓、血流動力學,滿足機體重要臟器灌注要求,且通常在常規強心、利尿等基礎之上應用β受體阻滯劑,安全性更高[4]。美托洛爾屬于β受體阻滯劑,選擇性較高,可較好的抑制心絞痛并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經活性,幫助患者降低心臟負荷,促使心臟良好收縮,效果突出[5]。此次研究對照發現,應用美托洛爾靜注之后,研究組臨床治療總體效果以及CO、LVEF更高,與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充分證實了美托洛爾的有效性。
綜上,對于心絞痛并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注美托洛爾,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心排血量,促使其心功能改善,臨床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