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炎
(蚌埠市五河縣人民醫院口腔科 安徽 蚌埠 233300)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在臨床中,修復殘根殘冠的方法越來越多,其中,大多數牙體缺失的殘根殘冠可以通過根管樁核系統進行有效修復,但是,對于殘根殘冠的修復水平存在參差不齊的現狀[1]。鑄造金屬樁核冠是普遍應用于修復于殘根殘冠的材料,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彈性模量與美學性能不足等,因此,近年來逐漸被淘汰;纖維/樹脂復合材料的應用價值日益顯現,具有眾多應用優勢:良好的強度、硬度與機械性能,是目前修復樁冠修復的首選方式,其中,最為常見的修復材料有:預成纖維樁與可塑性纖維樁,均可以起到有效恢復牙體外形與咀嚼功能的作用[2-3]。本文分析預成纖維樁用于殘根殘冠患者口腔修復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100例接受殘根殘冠修復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
對照組:50例患者有患牙90顆,30例男性與20例女性患者;年齡44~64歲,平均(54.44±5.45)歲;殘根與殘冠分別有60顆與30顆;位于前牙、前磨牙與磨牙分別有50顆、25顆、15顆。
研究組:50例患者有患牙90顆,31例男性與19例女性患者;年齡43~66歲,平均(54.35±5.21)歲;殘根與殘冠分別有62顆與28顆;位于前牙、前磨牙與磨牙分別有48顆、25顆、17顆。
納入標準:(1)病歷資料完整;(2)認知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史;(2)治療依從性差。
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可塑性纖維樁修復。依據患者的牙齒形狀進行模型制作;依據X射線的檢查結果,將根管暴露出來,對纖維樁進行標記,依據剩余根長度進行纖維樁處理,將多余下來的纖維樁進行切除之后進行調整;將可塑性纖維樁將其安裝在剩余根部,之后修復處理。
研究組:予以預成纖維樁修復。使用根冠鉆將根冠完全展開之后進行根管填充,對纖維樁距離進行調整,距離根尖5mm,纖維束長度要在1/2牙根長度左右,根冠中放置纖維樁,并對根中牙本質進行處理與膠合,在預制的纖維柱上安裝義齒[4-5]。
對組間治療前后的咬合力、修復成功率進行指標對比。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后的咬合力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性顯著;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的咬合力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的咬合力對比(Ibs)(±s)

表1 治療前后的咬合力對比(Ibs)(±s)
組別 牙數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9085.55±5.65144.54±6.55對照組9084.96±5.63116.55±10.12 t-0.5216.42 P->0.05<0.05
研究組修復成功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修復成功率對比
在殘根殘冠上進行制作樁核修復體能夠大量保留殘根殘冠,這也是有效恢復患者牙功能的主要方式;選擇樁核材料對固位形與抗力形方面均具有極高要求,直接影響殘根殘冠的修復效果,理想化的根管樁具有高強度與耐腐蝕性,還需要足夠韌性,可以適應牙齒輕微變形的影響[6]。
與可塑性纖維樁相比,預成纖維樁與人體組織的彈性極為相似,具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其機械性能與抗疲勞性均極高,可以將根強度有效增強,能夠對殘根牙冠進行有效保存,可以將義齒的保留性、抗性均得到有效提高,與此同時,預成纖維樁具有更為輕便的性能,顏色更為自然,患者對該種材料的接受程度更高。
本次研究組治療后的咬合力、修復成功率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
綜上,預成纖維樁用于殘根殘冠患者的口腔修復,可以獲得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能夠提高患者的咬合力與修復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