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秀 郭冬梅 張昀 胡慧珍 趙爾云 周蕊
(蘭州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 甘肅 蘭州 730000)
臨床上常見到一些后牙殘冠,冠方牙體剩余量少或合齦距離短,常因不能提供足夠的固位力而被拔除。本研究選擇此類病例進行完善的跟管治療后,應用CAD/CAM制作樁冠一體全瓷嵌體冠修復,粘接后進行兩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對修復體療效評價和分析。
選擇2015年12月—2018年11月經我院診療的38顆后牙大面積缺損累計髓腔的病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18~60歲。
檢查患者口腔內情況,對于滿足修復條件的患者詢問其修復需求及預期目標,向其詳細介紹CEREC 3的修復方法,預期效果,治療費用及優缺點等。患者知情同意,并可按月復診。修復前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口腔衛生宣教,對口腔衛生較差,先行口腔潔治后行修復治療。
1.3.1牙體預備 術牙根管治療一周后復診,行CBCT預估牙體情況,預估各根管中上段能取得共同就位道的樁道的長度及直徑,上橡皮障,去除原暫封物,及根管上段牙膠,顯微鏡下用P鉆制備樁道,距根管口約3~5mm,用流體樹脂封閉根管口,髓底髓壁倒凹用流體樹脂填補,將合面降低1.5~2mm,去除不足1.5mm的薄壁,盡量保留鄰接區。避免過度切削,頰舌側,近遠中預備無倒凹,洞緣無斜面,邊緣避免過銳及銳角,預備體外邊緣線清晰以便于采集光學模型,去除橡皮障。
1.3.2采集光學印模并設計制作修復體 清潔組織面,使用西諾德CEREC 3口掃取模,自然光下完成比色,暫封。傳送數據至我院3D數字化中心,運用系統軟件設計修復體輪廓線條,調整修復體形態厚度,調整與對牙合牙咬合關系及與鄰牙的接觸關系,選擇相應瓷塊,通過CEREC AC系統切削單元加工制作修復體。
1.3.3試戴,完成 口內試戴,確保修復體完全就位,邊緣密合,鄰面接觸點,色澤及整體美觀性,適當調磨,拋光。并告知患者定期復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隨時復診。
完成修復后2年隨訪復查,修復體評價標準采用改良USPHS標準,由同兩名醫師按照改良USPHS標準對修復體進行評價邊緣適合性能用口鏡和探針進行檢查,接觸點的松緊度用牙線檢查,表面之地和顏色匹配通過探針和肉眼按標準進行判斷。當兩位醫師結果不一致時,取標準低的一方。
隨訪1~2年,38個CEREC系統制作的全瓷樁冠一體嵌體出現修復體折裂1例,修復體脫落1例,牙折裂0例,成功36例。脫落修復體再次粘接后使用良好,折裂修復體經重新牙體制備粘接后使用良好,見表。

表 24個月后復查結果統計(例)
CAD/CAM全瓷嵌體修復技術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美學性能和生物學性能,關于嵌體修復的失敗率有文獻顯示,普通全瓷嵌體失敗率為7.5%,CAD/CAM全瓷嵌體為4.4%,本組38例CAD/CAM樁冠一體嵌體修復后2年的成功率為94.7%。本研究中38例CAD/CAM樁冠一體嵌體發生修復體脫落1例,發生于修復后18個月,修復體及基牙均完好,粘接劑多保留在修復體上。分析原因為后牙修復體在粘接操作時可能存在唾液污染,這些因素均導致粘接強度下降,在整個粘接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嚴格的隔濕,避免唾液污。CAD/CAM樁冠一體全瓷嵌體用于牙冠小,合齦距離短,大面積缺損經根管治療后的磨牙,療效可靠,在臨床上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