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華
(中核四〇四醫院檢驗科 甘肅 嘉峪關 735100)
骨外傷是脊柱外科以及創傷外科的總稱,是當今各個醫療機構中均屬于重要科室之一。在當今臨床醫學中,治療骨外科疾病常見的方法就是中西醫結合,進行脊柱外科以及創傷骨科等多個疾病的治療。在進行實際治療中,大部分患者均會出現傷口感染現象,這對于患者創面愈合來說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感染嚴重的甚至會對整個手術結果以及藥物治療造成影響。由此可見,務必采取有效的傷口感染預防對策[1-2]。基于此,本文利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收治患者進行研究,現結果報道如下。
利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年收治的96例患者進行研究,對所有研究患者進行創面分泌物采集,而后及時將其送至檢驗科進行菌株分離,行藥敏實驗以及細菌檢驗,詳細記錄檢測結果。本次研究中患者男女比例為42/54,年齡范圍為18~66歲,平均年齡為(42.58±0.54)歲,病程為1~15個月。
對所有研究患者進行創面分泌物采集,而后及時將其送至檢驗科進行菌株分離,利用珠海迪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藥敏復合板等相關儀器設備行藥敏實驗以及細菌鑒定,詳細記錄檢測結果。在進行細菌檢測,嚴格按照相關檢測步驟和用DL-96細菌鑒定系統對患者傷口創面細菌類型進行詳細記錄。在進行藥敏試驗中,充分利用DL-96E、DL-96STAPH、DL-96NE藥敏板進行相應藥敏試驗,對患者傷口感染菌對于克林霉素以及青霉素等臨床常用類抗菌類藥物進行耐藥性檢測。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通過對骨外傷患者進行感染傷口細菌檢驗發現,在本次研究的96例感染患者中,主要的感染細菌如下:金黃色葡萄球菌40例(44.79%)、大腸埃希菌21例(21.88%)、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3例(17.71%)、鮑曼不動桿菌12例(15.62%),見表。

表 96例骨外傷患者感染傷口細菌檢驗結果分析(n=96)
2.2 在對患者創面進行藥敏試驗后發現患者對病原菌的實際耐藥性均較高。其中,革蘭氏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對于常用抗菌類藥物,例如:青霉素、紅霉素的耐藥性較高;但是對于替考拉寧以及萬古霉素沒有耐藥性。另外,革蘭氏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以及銅綠假單細胞對于臨床常用抗菌類藥物,例如:氨芐西林或是頭孢唑林有著極高的耐藥性,但是對于頭孢他啶以及哌拉西林等藥物耐藥性均較低。
當今,在臨床醫學中抗生素通常被應用于感染性疾病中。但是,如若濫用抗生素也會導致造成各種不同病原菌出現耐藥性增高的問題,從而增加患者醫療負擔[3-4]。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通過對骨外傷患者進行感染傷口細菌檢驗發現,在本次研究的96例感染患者中主要的傷口感染細菌包括四種,分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以及鮑曼不動桿菌。
通過對骨外傷患者進行感染傷口患者的耐藥率進行分析后發現,革蘭氏陽性對于常用抗菌類藥物,青霉素、紅霉素等臨床常用抗菌類藥物對于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菌的效果較好,說明這兩類細菌對于青霉素等藥物的耐藥率較高;但是對于替考拉寧以及萬古霉素沒有耐性率。革蘭氏陰性菌中對于臨床常用抗菌類藥物氨芐西林或是頭孢唑林在治療由大腸埃希菌以及銅綠假單細胞引發的感染有著較高的效果,說明這兩種細菌對于氨芐西林或是頭孢唑林有著極高的耐藥率,但是對于頭孢他啶以及哌拉西林等藥物耐藥性均較低。
綜上,通過對骨外科患者進行傷口細菌檢驗以及耐藥性測試,有助于合理選用治療藥物。